导图社区 第五讲 曹禺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五讲曹禺思维导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四讲老舍思维导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三讲茅盾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曹禺
相关信息
简介
生于1910年9月24日,卒于1996年,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重要作品
三大杰作
《雷雨》《日出》《北京人》
四大杰作
《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五大杰作
《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家》
曹禺研究简况
《雷雨》一经问世,便轰动文坛。曹禺研究便随之开始。
《日出》问世后,未经上演就引起了普遍的注意。
到1942年曹禺的《家》演出和出版后,关于曹禺的研究仍局限于“作品论”
1944年吕荧的《曹禺的道路》和杨晦的《曹禺论》两文发表后,曹禺研究才进入到了“作家论”的阶段
解放后,主要围绕着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
曹禺艺术结构特点
受“三一律”影响,时间、地点、人物等高度集中;其回溯式结构,主要得力于易卜生戏剧与古希腊戏剧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追述的方法,将“现在时”与“过去时”有机融合:以“现在的戏剧”推动“过去的戏剧”
设置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场面,使人物性格得以充分展现,并使情节完整紧凑
虚构偶然事件构成高度集中的戏剧情节,剧本还充满唯心论的宿命论因素
曹禺对现代戏剧的杰出贡献
集中深刻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
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
奠定了现代话剧在我国现代文学史、戏剧史上的地位
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曹禺研究概况
背景
曹禺研究历来为许多文学史家的兴趣所在
曹禺研究领域里岀现的新角度和新观点
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来考察曹禺戏剧(受母亲影响)
宋剑华
曾广灿,许正林
运用精神分析派的观点来研究曹禺戏剧(弗罗依德)
概况
代表人物
邹红
其他
把比较文学的方法引进曹禺研究
讨论所受的外国剧作家影响
王文英《曹禺与契诃夫的剧作》
生活化的散文诗体结构
细致入微地展示人物内心隐秘的经验
悲喜剧结合的新样式
与其同时代作家作品比较
朱栋林
韩日新
从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来深化研究
董健
焦尚志
从接受美学和其他不同层面拓展曹禺研究
孔庆东《从<雷雨>演出史看<雷雨>》
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
王卫平
李标晶《曹禺的戏剧理论初探》
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
曹禺话剧的创作特点
学习和借鉴西方戏剧,使其中国化
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并糅合多种手法
诗意特征的表现
“诗化现实主义”的特征
依靠灵感创作
现实批判的“诗化”情绪指向
侧重关注人的心理、感情和命运
曹禺话剧艺术的其他几个特征
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
象征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在曹禺剧作中大量存在,除了有利于营造“诗意”,还可以拓展戏剧表现的想象力与意蕴含量,使作品更具有艺术上的超拔感
象征性意向的分类
以场景、道具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以人物性格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
由作品命名构成的象征性意象
超越客观真实的表现性和多义性
现实主义的东西,不可能那么现实
《雷雨》中的“命运观”问题
在暖昧不明的生存状态中寻找“人为什么而活”的真谛
对几个有争议的戏剧人物的艺术剖析
曹禺戏剧人物的塑造
曹禺戏剧中的代表人物
周朴园
周朴园和侍萍的感情问题
周朴园的基本性格
周朴园的基本性格是专制
形成原因
周朴园形象的意义
蘩漪
对蘩漪的评价
敢爱敢恨、不计后果的突出性
压迫的反抗、对人的意志自由的追求,完全出于她身上原始的野性
只在走投无路时才有摧毁性的盲目反抗
蘩漪的悲剧
曹禺剧作中的悲剧意味
曹禺创作的家庭背景
曹禺创作受时代影响
曹禺悲剧创作的特点
对人类和人性的关注
用戏剧来表现人的生命力
全新的视角
神秘色彩
曹禺剧作的地位
真正地发掘出在历史文化的重负下挣扎的“国人的灵魂”
话剧的发展概况
文明新戏时期
话剧是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19世纪末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
爱美剧时期
1915爱美,即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
小剧场运动时期
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活动,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从而占据剧坛主导地位的一次戏剧革新运动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激发起了1928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
剧场戏剧时期
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业化和营业性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
广场戏剧时期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话剧再次向“广场戏剧”倾斜,并出现了三次高潮。
剧场戏剧再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