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文论发展脉络梳理
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梳理,以文学发展演变分期为线索
编辑于2020-07-04 23:53:32中国古代文论发展 (时间轴)
先秦文论
文学发展初期 文史哲混合发展初期
此时期的文论派别主要分为 儒家文论,道家文论两部分 儒家文论主要有了创作论, 鉴赏论,社会功用论 道家文论则是在探索创作的 体验,精微的构思。文论较少。
儒家文论
《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咏言
孔子
《论语·为政》 思无邪
《论语·阳货》 兴观群怨
孟子
《孟子·尽心上》 知言养气
《孟子·万章下》 知人论世
荀子
《荀子·乐论》 诗乐教化作用
道家文论
庄子
《庄子·天道》 妙思只能意会
《养生主》庖丁解牛 细致洞悉才能游刃有余
两汉文论
文学演进期 文史哲分途时期
两汉文论对于《诗经》《离骚》《辞赋》都作出了不少的新的观点,给魏晋南北朝的文论大发展做了准备工作,文论也开始有了针对性分析。
对《诗经》的讨论
《毛诗序》
情志结合说
美刺说
比兴说
对《楚辞》的讨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对《辞赋》的讨论
扬雄 《法言·吾子》
诗人之赋丽以则 辞人之赋丽以淫
班固 《两都赋序》
汉大赋 与三代同风
对其他文学的讨论
王充 《论衡》
《论衡·艺增》 诗需“增”
《论衡·超奇》 内容和形式
有根株于下 有荣叶于上
俗好高古而称所闻
魏晋南北朝文论
文学自觉期 文史哲分开,并且自我整理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探索更深,方面更广,突出的是建立了文学理论体系。是一个文论大发展的时代,为后来的文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曹丕 《典论·论文》
作家的个性与作家作品的风格问题
气之清浊有体
文体问题
诗赋欲丽等等
文学批评的态度问题
审己度人
文学价值问题
盖文章, 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晋·陆机 《文赋》
结构问题
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文体问题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创作技巧问题
文章脉络、词义、中心、创新
艺术审美问题
反对的艺术标准
唱而靡应等等
文章的社会功用问题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
艺术构思问题
意称物,文逮意
哲学思辨问题
伫中区以玄览
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
文体论
诗,情志结合
赋,睹物兴情 故义必明雅
创作论
作家的风格为主导
风格论
雅与奇反,奥与显殊 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文学史论
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
作家论
《才略》
鉴赏论
《知音》
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篇》
强调思想内容
反对浮艳文风
文章要靠天才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 气调为筋骨 事义为皮肤 华丽为冠冕
梁·钟嵘 《诗品》
专论五言诗
指事造型,穷情写物,最为详切
诗歌反映论
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滋味说
文已尽而意有余
直寻说
唐代文论
文学繁荣期第一阶段 诗歌文章蓬勃发展
唐代的诗论有强调心计讽喻的有强调艺术性的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重的主张艺术性的一派对后代有深远影响,唐代的文以载道的文论观,在宋代也有了更好的发展。诗论文论都有所突破,开始繁荣。
诗论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汉魏风骨
风雅兴寄
反对靡丽文风
殷璠 《河岳英灵集》
文有神来,气来,情来
注重诗的艺术性
杜甫 《戏为六绝句》
注重思想感情
取六朝诗采 兼重艺术性
白居易 《与元九书》
反对六朝华丽诗风
提倡风雅兴寄
主张美刺
皎然 《诗式》
诗有七德 识理,高古,典丽,风流,精神 质干,体裁
见奇句,观其气貌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神韵
司空图 《李生论诗书》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文论
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反对六朝讲究对偶,辞藻声律的骈文,提倡散文为此一时期主要倾向
韩愈 《答李翊书》
学古文要从道德修养入手
创作时要说心里话,不用古语用散文增强气势
破除声律辞藻对偶的骈文
韩愈 《答尉迟生书》
内容需充实深厚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文者以明道
抑制使文意深入
宣扬使文意明白
舒畅使文气通达
严谨使文辞精炼
清新、郑重、质朴、适宜
文以明道,文以载道
宋代文论
文学繁荣期第二阶段 此时各种非主流文学开始发展
宋人好争论,喜欢穷理,这是与前代文论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大体上还是延续了唐代文论的“文道”,词论与诗论都是针对当时宋人自己写诗而提出的。词论开始出现,文论体系越来越完备。
诗论
梅尧臣 《读邵不疑学古诗卷》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欧阳修 《六一诗话》
梅诗 “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舜卿诗 “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
苏轼 《书黄子思诗集后》
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称于简古 寄至味于淡泊
主张纠正晚唐和宋初西昆体的追求辞藻的文风 追求平淡
江西诗派诗论
黄庭坚 《答洪驹父书》
点铁成金
以学问为师
南宋张戒 《岁寒堂诗话》
主张诗要“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腾”“其词婉,其意微”
反对苏诗的议论、 黄诗的用奇字典故
严羽 《沧浪诗话》
反对苏黄“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多务使事,不问兴致”。
主张“汉、魏、晋等作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
宋代诗论与唐代不同,唐代讲情韵之美,宋代讲思想的深刻。
文论
欧阳修 《答吴充秀才书》
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欧阳修 《论尹师鲁墓志》
通知古今”,“是是非非,务尽其道理
苏轼 《文说》
文随物赋形
欧阳修讲情韵之美,近于委婉曲折;宋文力求平易;宋文力求自然,善于随物赋形,曲折变化,对后代的影响更大
词论
李清照 《论词》
词别是一家
苏轼 《与鲜于子骏书》
词自是一家
金元文论
文学繁荣期第三阶段 多样化的文学继续发展
此一时期因为外族统治阶级压迫甚浓,且科举停办,战乱四起,文学领域除了世俗文学在蓬勃发展之外,标示着正统的诗词文学发展都较为贫乏,但是因为戏曲的蓬勃发展,所以也诞生了曲论。
金代文论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主张刚健
主张天然
主张情调高
主张真实
主张慷慨
元代文论
词论
张炎 《词源》
主张清空雅正
主张艺术性较高的词作
曲论
钟嗣成 《录鬼簿》
明代文论
文学成熟期第一阶段 各种样式的文学开始成熟
戏剧论小说论出现,对于文学的讨论逐渐有序化,流派开始出现。
文论
复古派
主张学汉魏盛唐,都讲格调
李梦阳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王世贞 《艺苑卮言》
前后七子
唐宋派
主张学唐宋古文
主张要有独立见解
唐顺之 《董中锋侍郎文集序》
公安派
反对前后七子模仿古人
主张文章代口舌表达
文辞接近口语
袁宗道 《论文》
竟陵派
反对复古派模仿汉魏盛唐
反对唐宋派学唐宋肤熟
反对公安派代口舌表达
主张一种孤僻幽独的境界
钟惺 《诗归序》
小说论
李贽 《忠义水浒传序》
绿天馆主人 《古今小说序》
无碍居士 《警世通言序》
戏剧论
臧懋循 《元曲选序》
清代文论
文学发展成熟期第二阶段 文学样式以及文学批评的发展都处于成熟状态
小说论与戏剧论却可喜地有所发展,开始有体系地研究,充实了文论的理论体系文论上流派划分愈加明显,争论也更有针对性。
诗论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
神韵说
王士禛 《唐贤三味集》
王士禛 《渔洋诗话》
王士禛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追求诗意有情味的境界
格调说
沈德潜 《明诗别裁集序》
沈德潜 《古诗源序》
惟求诗言志,不作字句模仿
性灵说
袁枚 《再与沈大宗伯书》
写诗要有真性情,真感情
肌理说
翁方纲 《延晖阁集序》
翁方纲 《志言集序》
以学问作诗
文论
桐城派
方苞 《古文约选凡例》
追求散文的语言内容
刘大櫆 《论文偶记》
追求散文的艺术性
姚鼐 《复鲁絜非书》
风格与作家性格联系在一起
重视文章的义法,神气刚柔
小说论
金人端 《读第五才子书法》
着重研究人物的语言性格
戏剧论
李渔 《闲情偶寄》
《立主脑》
《审虚实》
《语求肖似》
终
以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为线索,看每一个时期的文论发展,选取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代表观点,串联成历史的发展脉络。
总结 由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进期可以看出,文论的发展是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早期社会文学没有那么发达和概念明晰的时候,文论只存与某些著作中的一两句中,到了后文学体系完善,发展完备的时候,文论的体系随之完善完备。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演变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演变,都是走向完备走向成熟。
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梳理 (以中国的文学历史发展演变分期为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