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二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较为详细的知识点梳理
编辑于2020-07-06 10:57:2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坚持党对一切的领导
(是什么)历史: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推进三件大事)
(为什么)坚持党领导的原因(两决定 两保证):
①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
②由党的地位决定: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
④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怎么做)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两维护 两确保 两坚持):
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②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③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领导
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三者关系
①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了解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
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①(为什么)人民的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怎么做)
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行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地位:①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②执政党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④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为什么要做某事
原因
①国家性质②党的地位③党的宗旨和性质④党的执政理念和奋斗目标
意义
①加强自身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廉政,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
党如何做某事
出发点:①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行动指南:坚持以科学理论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方向:①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大(或其它国家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具体方式:①加强党自身建设,从严治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关系:人民(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代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重大事务,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性质、地位、职权、常设机关
职权:①立法权(立、改、废)②决定权(重大事务)③任免权(选举、任命、罢免)④监督权(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一府一委两院)
人大代表
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产生方式和***:①民主选举②县级以上:间接选举③县及县以下:直接选举④每届***五年
权利:①提案权②审议权③表决权④质询权
义务:①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③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内涵: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定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统一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优越性: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怎样坚持:①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 ②坚定制度自信,加强制度建设,不要故步自封 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主党派
性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地位:是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双方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显著特征
①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
②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③它不是什么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新”在哪(优越性)
①它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利益表达)
②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凝聚力)
③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无党派人士)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地位和作用: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
与人民政协的关系: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意义:①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②它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③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④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⑤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政协
性质: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
作用: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题:团结和民主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①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 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 ③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内涵: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原因:①基本国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③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应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涵: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原因:①法律依据 ②理论依据 ③现实依据
表现:①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
民族团结
含义: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表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重要性: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④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不等于同步繁荣)
原因:①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 ②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地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内容
①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不含民族乡)
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自治权(制度的核心内容):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原因
必然性(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①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②“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宗教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内容
①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信与不信的自由,是基本权利,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④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
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相适应
必要性:①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②我国宗教自身的要求
要求:①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②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③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④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弘扬科学精神
是什么: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为什么: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怎么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