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体格检查大纲
体格检查,有全身状态检查、头颈部检查、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及胸部检查、外周血管检查(周围血管征)、脊柱and四肢检查、腹部检查、心脏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详细如图。
编辑于2023-09-18 21:52:22 湖南全身状态检查
测体温(腋测法)
10min N:36-37,低热37.3-38,中等38.1-39,高热<41,超高热>41
测脉搏
N 60-100次/min
测血压
检查水银柱,肘部与心脏相平(坐位时第4肋间,卧位平腋中线)
浅表淋巴结检查
耳前耳后、乳突、枕骨下、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下肢伸直)、腘窝
腋窝:腋尖群、中央群(内侧群 肋骨与前锯肌处)、前群(胸肌群)、后群(肩胛下群)、外侧群
神经系统检查
肌力检查
肌张力检查:患者完全放松
共济运动
指鼻试验:被检者对检者食指,再指鼻子
跟-膝-胫试验:仰卧,上抬一侧下肢,足跟放于另一侧膝盖下端,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先睁眼后闭眼。
快速轮替动作:伸直手掌,快速做旋前旋后,先睁眼后闭眼。
闭目难立试验:双足并拢站立,双手臂向前平伸,闭目,观察其身体有无摇晃或倾斜。
对指试验:双上肢向外展开,伸直两手食指,由远而近使指尖相碰,先睁眼后闭眼。
浅反射
角膜反射:细棉絮轻触角膜外缘,直接间接反射。
腹壁反射:钝头物沿肋缘下(胸髓7-8节)、肚脐水平(胸髓9-10节)、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水平外向内划(即上中下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钝头物从下向上分别轻划两侧大腿内侧皮肤。
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左手轻托屈曲肘部,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叩诊锤。(颈髓5-6节)
肱三头肌反射:半屈肘关节,上臂稍外展,检者左手托肘部,直接叩诊锤叩击尺骨鹰嘴突上方的三头肌肌腱附着处。(颈髓6-7节)
桡骨骨膜反射:左手托其腕部,使腕关节自然下垂,轻叩桡骨茎突。(颈髓5-6节)
膝反射:(腰髓2-4节)
跟腱反射:仰卧,下肢外旋外展,髋、膝关节稍屈曲。(骶髓1-2节)
阵挛:①髌阵挛:仰卧,下肢伸直,检者用拇指与食指持住髌骨上缘,用力向下快速推动数次,保持一定推力。②踝阵挛:仰卧,检者左手托住腘窝,用手持其足掌前端,迅速用力将其足推向背屈,保持适度推力。
病理反射:
①巴宾斯基征:仰卧,下肢伸直,左手握其踝部,用手用钝尖物,沿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足拇指。(足拇指背伸,四趾呈扇形展开)
②奥本海姆征:食指拇指沿胫骨前缘用力由上而下滑压。
③戈登征:握捏腓肠肌。
④查多克征:钝尖物被检者足背外侧有后向前划至跖趾关节处。
⑤霍夫曼征:左手托住被检者腕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持被检者中指,稍向上提,使其腕部处于轻度过伸拉,拇指快速弹刮被检者中指指甲,其余四指掌屈反应为阳性。
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仰卧,左手托颈部,右手置于胸前做屈颈动作,再左右转动被检者头部,了解是否有颈部肌肉和椎体病变。
克尼格氏征(Kernig):一侧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将小腿抬高过膝,<135°出现疼痛感及抵抗感为阳性。
布氏征(Brudzinski):左手托颈部,做屈颈动作,有无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的动作。
拉塞格征:仰卧,下肢伸直,一手压在被检者一侧膝关节上,另一手将该下肢抬起,N70°以上,若<30°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阳性。
脊柱、四肢检查
小腿及膝关节检查
视诊:平卧,屈膝,观察粗细、皮疹、破溃、出血、疤痕、静脉曲张、水肿;膝关节有无肿胀、畸形、活动障碍;下地直立,双脚并拢,有无膝内外翻;走动一定距离,有无关节障碍。
触诊:平卧屈膝,右手拇指自右膝关节由上而下逐步按压,是否有关节压痛、水肿等,另一侧同理。
浮髌试验:平卧位,一手挤压髌上囊,使关节液积聚于髌骨后方,另一手食指轻压髌骨,压后浮起为阳性。
脊柱检查
弯曲度检查:坐立或站立,从侧位和后位观察脊柱的四个生理曲度,颈胸腰骶曲。
活动度:患者做前屈、后伸、侧弯、旋转,是否有受限及椎骨疼痛。
压痛及叩击痛:直接:中指或叩诊锤自上而下叩击脊椎棘突和椎旁肌肉;间接:左手平放头顶,右手空拳,小鱼际敲左手。
手部及关节视诊
腹部检查
视诊:外形、腹式呼吸,有无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蠕动波、皮疹、色素沉着、手术瘢痕及腹纹等。
触诊
①腹部浅部触诊:全手掌放于左下腹,逆时针浅触,感受腹壁紧张度(1cm)
②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膜炎三联征)
③腹部包块触诊:深部触诊和双手触诊,仰卧屈膝,左下腹开始做深部滑行触诊2cm,滑动方向应与包块长轴垂直。
④腹部固定压痛点:墨菲氏征:左手掌平放于右肋下部,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
⑤脾脏触诊:单手: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成垂直,三指随患者深大的腹式呼吸进行滑动触诊。(双手:左手放在患者左腰部第10肋,稍向上抬)
⑥肝脏触诊:单手:右手与肋缘平行,放置于脐水平线上,患者呼气时手指向下压,吸气时手指向上、向前迎接下移的肝缘。(双手:左手托住右后腰)
叩诊
①移动性浊音:平躺、左侧卧位、右侧卧位,脐向外扣,若有浊音。叩诊板指不离开腹壁。>1000ml
②液波震颤:一手掌面贴于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指端叩击对侧腹壁。3000-4000ml
③振水音:听诊器放于剑突下,右手四指冲击患者胃部
④全腹部叩诊:左下腹开始,逆时针叩诊
⑤肝脏上界叩诊及肝上下界的测量:右锁骨中线,上下界一般为9-11cm;右腋中线上,第7肋-第10肋;右肩胛线上,第10肋-难扣出
⑥肋脊角(肾区)叩击痛:左手放于肋脊角处(12肋和脊柱的夹角),右手(空心拳)叩左手两次
⑦膀胱叩诊:先视诊,再触诊,再叩诊;由肚脐开始由上往下叩诊,浊音为膀胱上界,再从肚脐两侧开始叩出上界。
听诊:听诊器置于右下腹(教材为脐周),听1min,肠鸣音N4-5次/min
外周血管检查(周围血管征)
水冲脉:掌面握住患者手腕,将上肢抬高过头,感受桡动脉冲击
毛细血管搏动征:拇指按压患者指甲末端,观察指甲颜色有无与脉搏节律相同,呈红白交替变化。
枪击音和Duroziez双重杂音:听诊器体键放置肱动脉或股动脉上即可。(双重杂音为收缩期舒张期吹风样音,枪击音为心跳短促如射枪)
点头征:随劲动脉搏动而点头运动
心脏检查
视诊:心前区是否有隆起,观察心尖搏动的范围和位置
触诊:①心尖搏动(2-2.5cm):手掌掌面完全置于心前区,再以食指、中指指腹指出心尖搏动位置。②心前区震颤:先手掌掌面置于心前区,再以小鱼际分别触诊二尖瓣听诊区(心尖搏动处)、肺动脉瓣(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右缘第2肋)、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左缘第3肋)、三尖瓣区(左缘第4.5肋间)③心包摩擦感:坐位,深吸气憋住,手掌小鱼际感受胸骨左缘第4肋间。
叩诊:心尖搏动最强点(第5肋间)外侧2-3cm开始,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外到内,第4肋开始从锁骨中线往内,清变浊音标点;右侧叩诊先扣肝上界(锁骨中线上至下,浊音处,N5肋),分别报告左右两侧浊音界在第几肋间,距前正中线几cm。
听诊:五个瓣膜区+心包摩擦音
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及胸部检查
胸部
视诊:胸壁、胸廓(前后与左右1:1.5)、呼吸运动
触诊:①胸廓扩张度:拇指指向剑突,四指向外。后胸(第10肋),拇指与中线平行。②语音震颤:握拳,尺侧,长yi,上而下,左右对比。③胸膜摩擦感:腋中线5、6肋间(与心包摩擦音鉴别:屏气)
叩诊:①一般叩诊:锁骨上窝开始,然后锁骨中线、腋前线。侧胸(两手抱起置于头上),腋窝开始沿腋中线、腋后线向下。背部,稍低头,向前倾,两手交叉抱肘,自肺尖开始沿肩胛线向下。②肺下界叩诊:右锁骨中线,2-6肋;腋中线,至第8肋;肩胛线,2-10肋
听诊:①胸膜摩擦音②听觉语音:长yi,肺尖开始,肋间听诊,上至下,左右对比。前胸、侧胸、背部
乳房检查
视诊。触诊: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头颈部检查
眼部检查
外眼检查(眼睑、结膜、巩膜)
集合反射
1m→10cm,双眼逐渐缩小(调节反射),内聚(集合反射)
对光反射(直间接)
眼球运动检查
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
咽部检查
扁桃体
I度:不超过咽腭弓,II度:超过咽腭弓,III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甲状腺检查
视:吞咽动作,大小是否对称。
触:①峡部:环状软骨下方第二至第四气管环前面,气管前软组织有无增厚,配合吞咽动作。②侧叶:推气管
听:有无杂音
鼻窦检查
上颌窦(左右颧部),筛窦(鼻根部,两眼内眦之间),额窦(眶上缘内侧),蝶窦
颈部血管检查
视:动静脉搏动情况,有无颈静脉怒张(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内)。 触:食指中指,甲状软骨旁2cm是否有A、V搏动。 听:钟型听诊器动静脉是否有杂音。
全身状态检查
测体温(腋测法)
10min N:36-37,低热37.3-38,中等38.1-39,高热<41,超高热>41
测脉搏
N 60-100次/min
测血压
检查水银柱,肘部与心脏相平(坐位时第4肋间,卧位平腋中线)
浅表淋巴结检查
耳前耳后、乳突、枕骨下、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下肢伸直)、腘窝
腋窝:腋尖群、中央群(内侧群 肋骨与前锯肌处)、前群(胸肌群)、后群(肩胛下群)、外侧群
神经系统检查
肌力检查
肌张力检查:患者完全放松
共济运动
指鼻试验:被检者对检者食指,再指鼻子
跟-膝-胫试验:仰卧,上抬一侧下肢,足跟放于另一侧膝盖下端,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先睁眼后闭眼。
快速轮替动作:伸直手掌,快速做旋前旋后,先睁眼后闭眼。
闭目难立试验:双足并拢站立,双手臂向前平伸,闭目,观察其身体有无摇晃或倾斜。
对指试验:双上肢向外展开,伸直两手食指,由远而近使指尖相碰,先睁眼后闭眼。
浅反射
角膜反射:细棉絮轻触角膜外缘,直接间接反射。
腹壁反射:钝头物沿肋缘下(胸髓7-8节)、肚脐水平(胸髓9-10节)、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水平外向内划(即上中下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钝头物从下向上分别轻划两侧大腿内侧皮肤。
深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左手轻托屈曲肘部,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叩诊锤。(颈髓5-6节)
肱三头肌反射:半屈肘关节,上臂稍外展,检者左手托肘部,直接叩诊锤叩击尺骨鹰嘴突上方的三头肌肌腱附着处。(颈髓6-7节)
桡骨骨膜反射:左手托其腕部,使腕关节自然下垂,轻叩桡骨茎突。(颈髓5-6节)
膝反射:(腰髓2-4节)
跟腱反射:仰卧,下肢外旋外展,髋、膝关节稍屈曲。(骶髓1-2节)
阵挛:①髌阵挛:仰卧,下肢伸直,检者用拇指与食指持住髌骨上缘,用力向下快速推动数次,保持一定推力。②踝阵挛:仰卧,检者左手托住腘窝,用手持其足掌前端,迅速用力将其足推向背屈,保持适度推力。
病理反射:
①巴宾斯基征:仰卧,下肢伸直,左手握其踝部,用手用钝尖物,沿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足拇指。(足拇指背伸,四趾呈扇形展开)
②奥本海姆征:食指拇指沿胫骨前缘用力由上而下滑压。
③戈登征:握捏腓肠肌。
④查多克征:钝尖物被检者足背外侧有后向前划至跖趾关节处。
⑤霍夫曼征:左手托住被检者腕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持被检者中指,稍向上提,使其腕部处于轻度过伸拉,拇指快速弹刮被检者中指指甲,其余四指掌屈反应为阳性。
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仰卧,左手托颈部,右手置于胸前做屈颈动作,再左右转动被检者头部,了解是否有颈部肌肉和椎体病变。
克尼格氏征(Kernig):一侧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将小腿抬高过膝,<135°出现疼痛感及抵抗感为阳性。
布氏征(Brudzinski):左手托颈部,做屈颈动作,有无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的动作。
拉塞格征:仰卧,下肢伸直,一手压在被检者一侧膝关节上,另一手将该下肢抬起,N70°以上,若<30°出现由上而下的放射性疼痛为阳性。
脊柱、四肢检查
小腿及膝关节检查
视诊:平卧,屈膝,观察粗细、皮疹、破溃、出血、疤痕、静脉曲张、水肿;膝关节有无肿胀、畸形、活动障碍;下地直立,双脚并拢,有无膝内外翻;走动一定距离,有无关节障碍。
触诊:平卧屈膝,右手拇指自右膝关节由上而下逐步按压,是否有关节压痛、水肿等,另一侧同理。
浮髌试验:平卧位,一手挤压髌上囊,使关节液积聚于髌骨后方,另一手食指轻压髌骨,压后浮起为阳性。
脊柱检查
弯曲度检查:坐立或站立,从侧位和后位观察脊柱的四个生理曲度,颈胸腰骶曲。
活动度:患者做前屈、后伸、侧弯、旋转,是否有受限及椎骨疼痛。
压痛及叩击痛:直接:中指或叩诊锤自上而下叩击脊椎棘突和椎旁肌肉;间接:左手平放头顶,右手空拳,小鱼际敲左手。
手部及关节视诊
腹部检查
视诊:外形、腹式呼吸,有无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蠕动波、皮疹、色素沉着、手术瘢痕及腹纹等。
触诊
①腹部浅部触诊:全手掌放于左下腹,逆时针浅触,感受腹壁紧张度(1cm)
②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膜炎三联征)
③腹部包块触诊:深部触诊和双手触诊,仰卧屈膝,左下腹开始做深部滑行触诊2cm,滑动方向应与包块长轴垂直。
④腹部固定压痛点:墨菲氏征:左手掌平放于右肋下部,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
⑤脾脏触诊:单手: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成垂直,三指随患者深大的腹式呼吸进行滑动触诊。(双手:左手放在患者左腰部第10肋,稍向上抬)
⑥肝脏触诊:单手:右手与肋缘平行,放置于脐水平线上,患者呼气时手指向下压,吸气时手指向上、向前迎接下移的肝缘。(双手:左手托住右后腰)
叩诊
①移动性浊音:平躺、左侧卧位、右侧卧位,脐向外扣,若有浊音。叩诊板指不离开腹壁。>1000ml
②液波震颤:一手掌面贴于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指端叩击对侧腹壁。3000-4000ml
③振水音:听诊器放于剑突下,右手四指冲击患者胃部
④全腹部叩诊:左下腹开始,逆时针叩诊
⑤肝脏上界叩诊及肝上下界的测量:右锁骨中线,上下界一般为9-11cm;右腋中线上,第7肋-第10肋;右肩胛线上,第10肋-难扣出
⑥肋脊角(肾区)叩击痛:左手放于肋脊角处(12肋和脊柱的夹角),右手(空心拳)叩左手两次
⑦膀胱叩诊:先视诊,再触诊,再叩诊;由肚脐开始由上往下叩诊,浊音为膀胱上界,再从肚脐两侧开始叩出上界。
听诊:听诊器置于右下腹(教材为脐周),听1min,肠鸣音N4-5次/min
外周血管检查(周围血管征)
水冲脉:掌面握住患者手腕,将上肢抬高过头,感受桡动脉冲击
毛细血管搏动征:拇指按压患者指甲末端,观察指甲颜色有无与脉搏节律相同,呈红白交替变化。
枪击音和Duroziez双重杂音:听诊器体键放置肱动脉或股动脉上即可。(双重杂音为收缩期舒张期吹风样音,枪击音为心跳短促如射枪)
点头征:随劲动脉搏动而点头运动
心脏检查
视诊:心前区是否有隆起,观察心尖搏动的范围和位置
触诊:①心尖搏动(2-2.5cm):手掌掌面完全置于心前区,再以食指、中指指腹指出心尖搏动位置。②心前区震颤:先手掌掌面置于心前区,再以小鱼际分别触诊二尖瓣听诊区(心尖搏动处)、肺动脉瓣(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右缘第2肋)、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左缘第3肋)、三尖瓣区(左缘第4.5肋间)③心包摩擦感:坐位,深吸气憋住,手掌小鱼际感受胸骨左缘第4肋间。
叩诊:心尖搏动最强点(第5肋间)外侧2-3cm开始,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外到内,第4肋开始从锁骨中线往内,清变浊音标点;右侧叩诊先扣肝上界(锁骨中线上至下,浊音处,N5肋),分别报告左右两侧浊音界在第几肋间,距前正中线几cm。
听诊:五个瓣膜区+心包摩擦音
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及胸部检查
胸部
视诊:胸壁、胸廓(前后与左右1:1.5)、呼吸运动
触诊:①胸廓扩张度:拇指指向剑突,四指向外。后胸(第10肋),拇指与中线平行。②语音震颤:握拳,尺侧,长yi,上而下,左右对比。③胸膜摩擦感:腋中线5、6肋间(与心包摩擦音鉴别:屏气)
叩诊:①一般叩诊:锁骨上窝开始,然后锁骨中线、腋前线。侧胸(两手抱起置于头上),腋窝开始沿腋中线、腋后线向下。背部,稍低头,向前倾,两手交叉抱肘,自肺尖开始沿肩胛线向下。②肺下界叩诊:右锁骨中线,2-6肋;腋中线,至第8肋;肩胛线,2-10肋
听诊:①胸膜摩擦音②听觉语音:长yi,肺尖开始,肋间听诊,上至下,左右对比。前胸、侧胸、背部
乳房检查
视诊。触诊: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头颈部检查
眼部检查
外眼检查(眼睑、结膜、巩膜)
集合反射
1m→10cm,双眼逐渐缩小(调节反射),内聚(集合反射)
对光反射(直间接)
眼球运动检查
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
咽部检查
扁桃体
I度:不超过咽腭弓,II度:超过咽腭弓,III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甲状腺检查
视:吞咽动作,大小是否对称。
触:①峡部:环状软骨下方第二至第四气管环前面,气管前软组织有无增厚,配合吞咽动作。②侧叶:推气管
听:有无杂音
鼻窦检查
上颌窦(左右颧部),筛窦(鼻根部,两眼内眦之间),额窦(眶上缘内侧),蝶窦
颈部血管检查
视:动静脉搏动情况,有无颈静脉怒张(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内)。 触:食指中指,甲状软骨旁2cm是否有A、V搏动。 听:钟型听诊器动静脉是否有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