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全书大题整理
近代史历年真题的大题整理,并标志了考核的年份。
编辑于2020-08-14 14:44:34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 --6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1704,1510,1504,1201,1110,0907)
(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 --革命性最强 (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 形成革命的力量 传播先进的思想 (3)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 转化而来 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口诀:三人弄手工
2.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1004)
(1)一方面--受到 外国资本主义 和 本国封建主义 的压迫,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 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 或 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可革可立) (2)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3.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影响 (1704)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影响: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 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并对 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起着决定性作用
4.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1101,1604)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一是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 实现 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自由与富)
5. 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0907,1204,1404,1610)
(1)主要矛盾
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 ②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
当 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 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 降到次要地位, --民族矛盾 上升到主要地位
当 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 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尤其是 封建地主阶级 对 人民的压迫 特别残酷时 --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0910,1304,1401)
(1)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自由与富)
2.两大历史任务--相互区别
(1)前者--要从根本上推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统治秩序, 着重解决 生产关系问题 后者--要改变 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 落后的地位和状况 要充分发展 近代民族工商业 着重解决 生产力问题
2.两大历史任务--相互联系
(2)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 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 --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争取和人民解放)最终目的--使中国走向现代化,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章 --11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 (1004)
1.1. ⑴土地分配方案--平均分配土地
1.1.1. 田地分为九等,好坏搭配-- 按人口平均分配,16 岁以下减半
1.2. ⑵意义
1.2.1. ①一个以 解决土地问题 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1.2.2. ②代表了农民--要求 平均分配土地 的强烈愿望
1.2.3. ③反映了农民--反对 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普遍要求
口诀:截图带饭
2. 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0907,1110,1301,1804)
2.1. (1)在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早期工业 和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2.2.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2.3.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2.4.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口诀:功名开端新风气
3. 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207,1410)
3.1. (1)洋务运动--封建性
3.1.1.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派--只注重 西法练兵和办企业 而不去 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
3.2.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依赖性
3.2.1. 洋务派--企图仰仗西方列强 来达到“求强”、 “求富”的目的,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3.3. (3)洋务企业的管理--腐朽性
3.3.1. 洋务派对企业--采取的是 封建衙门式 的管理方法 口诀:缝衣服
4.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1610)
4.1.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2. 2、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1)兴办近代企业--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70 年代开始兴办民用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口诀:企业还办学
5. 简述19 世纪末,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1007,1307)
5.1. 论战--主要问题
5.1.1. (1)要不要--变法
5.1.2.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5.1.3.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学堂
口诀:变形飞吧
5.2. 论战--意义
5.2.1. ①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 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②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 --中学和西学 新学和旧学 之争 进一步开阔了 新型知识分子 的眼界,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 思想舆论的准备。
6. 简述19 世纪末,维新派对封建主义妥协的主要表现 (1010)
6.1. (1)政治--维新派 不敢根本否定 封建君主制度, 而是幻想 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 实现君主立宪制
6.2. (2)经济--维新派 要求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 却没有触及 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6.3. (3)思想--维新派 提倡学习西方, 却仍要借--古代圣贤孔子之名来“托古改制”
正经事
7. 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弱点和局限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504)
7.1.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脱离人民群众
8. 简述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0904,1107,1201,1401,1904)
8.1. (1)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8.2. (2)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 政治改革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8.3. (3)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8.4. (4)在 改革社会风气 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口诀:就往自私风气
9.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210)
9.1. (1)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根本原因
9.1.1. 农民阶级-不是 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而是 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9.2. (2)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9.2.1. 它是以 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 但是 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9.3. (3)太平天国领导人
9.3.1. 笼统地把 信奉上帝的西方人 都视为“洋兄弟” 说明他们对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 缺乏理性的认识 --口诀:领导理论洋兄弟
10.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0904,1704)
10.1. (1)它沉重打击了 封建统治阶级, 強烈撼动了 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10.1.1. 它坚持了 14 年之久, 革命的势力先后扩展到 18 个省,
10.1.2. --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 都比不上的
10.2. (2)它是中国 旧式农民战争 的最高峰
10.2.1.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10.2.2. 《资政新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比较系统 的 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10.3. (3)它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10.3.1.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10.4. (4)它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10.5. (5)它和亚洲其他国家的 民族解放运动 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口诀:诺基亚通知最高权
11.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是什么 (1104)(1710)
11.1. (1)政治方面
11.1.1. ①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
11.1.2. ②制定法律、制度;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11.2. (2)经济方面
11.2.1. ①主张 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公交油尽
11.2.2. ②吸取 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 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
11.2.3. ③提倡 资本主义的 雇佣劳动制
口诀:事业科顾老
11.3. (3)思想文化方面
11.3.1. ①提出 设新闻官、新闻馆
11.3.2. ②主张 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
11.3.3. ③提倡 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口诀:新闻阁楼兴办
11.4. (4)外交方面
11.4.1. ①主张 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
11.4.2. ②强调 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11.5. (5)《资政新篇》性质
11.5.1. 一个带有鲜明的 资本主义色彩 --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第三章 --6 辛亥革命
1.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存在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1001,1107)
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 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 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
革命派--未能把 土地制度改革 和 反对封建主义 联系起来, 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口诀:本性土
2. 1912 年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307,1510,1710)
南京临时政府--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 控制着这个政权
(2)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 也一定程度上符合 广大中国人民 的利益
(3)1912 年 3 月 临时参议院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口诀:人员政策法
3.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0810,0907,1007,1410,1604)
(1)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3)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意义:
一个比较完备的 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推动了 革命思想的传播 和 革命运动的发展
4. 1911 年保路风潮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110)
(1)1911 年 5 月--清政府为--筹集借款 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路权 出卖给帝国主义, 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 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保路运动由此发生。
(2)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向请愿群众开枪,当场打死 30 多人,广大群众忍无可忍, 掀起 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5.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 (1104,1407)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 和 反对封建主义 的革命纲领
(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口诀:民党纲领
6.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210)
(1)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推打统治
(2)辛亥革命
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结君主、建政府
(3)辛亥革命
传播民主共和的理念,
推动 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传理念、推思放
(4)辛亥革命
推动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推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变 和 人们的精神解放
推变经济、促风景
(5)辛亥革命
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推动 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大帝推亚
第四章 --9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 (1310,1407,1610)
(1)北伐的直接目标
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北伐的战略方针
首先 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
然后 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
最后 北上解决张作霖。
2.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407,1504)
(2)北伐战争--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 正义的革命战争, 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 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3)北伐战争 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 帮助北伐军 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①正义战争、得到支持 ②国共合作、党员团员 ③苏联援助、军事顾问
3.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0907,1207)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初步形成了 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3)开始提出 知识分子应当忠于民众,到民间去,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基本理论、划清界限 实际出发、二者相结合 知识分子、劳动群众
4.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 (1204,1304)
(1)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3)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 并提出改善工农 的生活状况
5. 1924 年至 1927 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0810)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有明显的提高, 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 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初步的经验。
6.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1010,1110)
(1)它成立于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
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指导和帮助,
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 马克思主义的 完整的 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 坚强的革命性,
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3)中国共产党 一开始就是 一个以马克思 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 是 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 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十月绣工指导
7.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004)(0901)(1307,1410)
1、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1)民主--指资产阶级的 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
(2)科学--狭义是指自然科学 广义是指社会科学--提倡以 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3)新文化运动-- 提倡白话文、新文学 主张文学革命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1004)--意义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 思想启蒙运动。
2、意义
(1)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是辛亥革命 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 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 将人们从 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 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准备了适宜的土壤, 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新酒民可图
8.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0910)
(1)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起来。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十一新
9.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及意义 (1604,1704)
(1)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撤群开船
第五章 --8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 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201)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2)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3)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2.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 (1410,1704)
(1)放弃“左派国民党”运动旗号,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2)它不仅是军队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工农武装参加
3.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1001,1510)
主要内容: (1)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2)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3)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意义: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4.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0910,1007,1404,1604)
主要内容:
(1)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2)会议--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会后--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 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意义:
(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为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
5. 1927 年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权实行独裁统治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204)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和全国性的特务系统
(2)为了控制人民和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和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6.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010,1504,1610)
(1)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 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 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 --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炊事班的火生热
7. 试述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 (0907,1104)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人独立就顾根
8.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 (1107)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 --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①国民革命的影响。 ②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这是红色政权 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3)①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②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这是红色政权 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第六章 --6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一二·九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1407,1710)
(1)1935 年 12 月 9 日,在 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 和 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 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2)意义: 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吞并华北的计划,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0910,1207,1301,1307)
(1)发展进步势力。进步势力--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争取中间势力。中间势力--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 ①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②尊重他们的利益; ③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3)孤立顽固势力。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 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 亲英美派
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基本经验) (0904,0910,1004,1110,1304,1310,1404,1504,161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决定因素
(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关键
(3)全民族抗战--重要法宝
(4)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 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国际条件
爱忠犬和平
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0810,1007)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 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 中华民族的觉醒, 开辟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①殖民图谋、领土、耻辱 ②大国地位、反法西斯 ③民族觉醒、伟大复兴
5.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战争历史进程的阐述 (1210)
(1)中国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2)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3)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6.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对中日双方之间矛盾的四个特点的分析 (1101,1410,1804)
(1)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2)①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②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3)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 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 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第七章 --9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1. 《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经济方针 (1104,1304,1310,1710)
(1)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2)使 各种社会经济成分 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 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1207)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各少数民族均有 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4)人民政府应帮助 各少数民族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 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3. 《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1007)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团结 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 的人民民主专政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 为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和 各级人民政府
(3)各级政权机关 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4. 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内容 是什么 (0910)(1110,1410,1510) (1010,1210,1310)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真题: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是什么 (2)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①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这是基本的、主要的 ②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有时还包括与 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 暂时的联盟, --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3)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和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 联合、又斗争 的政策
5.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610)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①劳动者的联盟 ②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必须坚决 依靠第一个联盟, 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 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中国革命 必须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必须建立 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6.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是什么 (1107)(1401)
(1)地主阶级与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它维护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 的根本利益, 遭到 中国人民的唾弃
(2)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因为①帝国主义不容许 ②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它在中国行不通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即中国共产党提出的 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它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是什么 (1201)
(1)中国人民--觉悟程度、组织程度 空前提高,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民革命力量 得到空前发展
(2)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国民党统治集团, 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 坚持独裁统治, 坚持内战方针, 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3)三种建国方案 和 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 日益尖锐
8.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0810,1001)
(1)广大农民对 中国共产党 更加信任和拥护, 工农联盟 以及 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 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广大农民 从 封建的生产关系中 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 解放区农村的 经济面貌 得到明显改观
(3)大批青壮年农民 踊跃参军, 广大农民 积极支援和配合解放军作战, 人民解放战争有了 巩固的后方 和 最基本的人力、物力保证
9.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0901)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 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 从而使 更多民众的期望遭致破灭
(2)国民党统治集团 违背 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 实行 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第八章 --9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1.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及其特点 (0907,1404)(1104,1704)
(1)总路线和总任务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
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2.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0810,1201,1207)
(1)社会主义性质 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3. 简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的特点 (1007,1101,1210,1401)
(1)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而且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 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4.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0901,1610)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5. 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 (1204,1310)(1001)
(1)“三反”运动: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
(2)“五反”运动: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
6.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是什么 (0910,1307)
(1)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
7. 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1010)
(1)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旧中国官僚资本 同 民族资本的比例是 8:2, 没收官僚资本,也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
(2)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 工人阶级领导 的人民共和国所有, 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使社会主义性质 的国营经济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8.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历史意义 (1304,1307,1510)
(1)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 --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最主要的标志
(2)在生产关系方面 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 一场伟大的变革, 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促进作用
(3)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 最伟大最深刻 的社会变革
9.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1004)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自己编)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自己编)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自己编)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 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九章 --9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0907,1210,1407)(1410)
(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 建立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 当前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 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是什么 (1207,1301)
(1)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2)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 为补充
(3)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为补充
3.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0904,1104,1307,1610)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 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2)步骤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 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 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4.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1010,1204)
(1)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2)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3)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4)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5.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0810)
(1)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
(2)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3)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6.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一文的意义 (1510)
(1)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 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2)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提出了 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7. 试述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方针 (1001,1201,1404)
(1)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在政治建设上--大会要求继续 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3)在执政党建设上--大会强调要 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 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 坚持集体领导制度, 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8.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理论贡献 (0910,1110,1604)
(1)要造成一个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2)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坚持人民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3)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4)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
(5)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9. 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504)
(1)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
(2)前者需要用 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 后者只能用 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 —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3)这一学说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 对中国 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十章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 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 (0901,1604) 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1.1. (1)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2. (2)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如果动摇了其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 1992 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是什么 (1407)
2.1. (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 科学地总结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
2.2. (2)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2.3. (3)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是非的主要标准 (1101)
3.1.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3.2.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3.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504)
4.1. (1)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成为 拨乱反正 和 改革开放 的思想先导
4.2. (2)为党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5. 简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评价 (1404)
5.1. (1)指出:毛泽东同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5.2. (2)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5.3. (3)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 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6.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0907)
6.1. (1)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公民
6.2.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7. 中共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004)
7.1.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2. (2)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 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什么 (1301)
8.1. (1)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8.2. (2)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8.3. (3)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什么 (1104)
9.1. (1)鉴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 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 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9.2. (2)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 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 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9.3. (3)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9.4. (4)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 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0. 中共中央于 1981 年发表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0910)
10.1. 主要内容: (1)决议科学地 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指出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 错误是第二位的
10.2. (2)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
10.3. (3)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 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10.4. (4)决议肯定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道路, 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10.5. 意义: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拔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成熟、坚强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纠正错误、探索新道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