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唐宋词研究主观题汇总
根据往年的真题精心制作大题汇总,结合考核年份让人更加直观感受,上面有贴心的对应诗作,增加对背诵内容的理解。
编辑于2021-01-09 16:28:47唐宋词研究主观题汇总
第三章 北宋名家词
1. 简析柳永《迷仙引》(才过笄年)的创作主题。【考期:1410】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新近才满十五岁,刚刚开始梳绾发髻时,我就学习歌舞了。酒宴席上酒杯前,曲意迎奉王孙公子。要是平平常常给我一个笑容,便是千金我也懒得看上一眼。我常常只是害怕,韶华易逝,虚度了青春时光。 如今已受恩宠眷顾,要好好为花做主。万里晴空,何不一同牵手归去呢。永远抛弃那些烟花伴侣。免得叫人见了我,早上行云晚上行雨。 此词描写的就是一位身陷污泥而心向自由、光明、高洁的不幸歌妓的典型形象。词的上片从以往的无情现实落笔铺写,展现这位歌妓厌倦风尘的心理活动,下片由未来的强烈愿望发挥开去,写她对自由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全词以歌女自述的方式,倾诉了欲结知音、脱离魔窟的强烈愿望。
词人叙写歌女痛苦的遭遇和卓异的品格,也表现出了词人强烈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2. 简述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的创作主题。【考期:1507】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阑 通 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柳永依红偎翠,固有不得已者在。且其与歌妓之间,并非一例逢场作戏、追声逐色,其中大有真情缱绻、两心相悦的深刻情感。
这首以思念情人为主题的词,便表现了柳永在离别情人之后挥之不去、难以自拔的相思之情,笔端情感历历,荡气回肠。
3. 简述柳永《定风波》(自来春)所塑造的有个性的思妇形象。【考期:1607】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着锦被没有起来。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 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作词,寸步不离开。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是写闺怨,但所写闺妇既异于前人所制,其所含怨也颇有特点。
闺妇不再是一个愁眉紧锁,身体倦怠从而略显苍白的形象, 而是融合了一些新鲜具体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个性更为独特。
4. 分析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的城市风物。【考期:1701】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此词起三句用远景概括展示杭州的地理优势与悠久的古城风貌,时空跨越之大,震人心魄。“形胜”、“繁华”四字,为通篇之主旨。
“自古”二字贯串古今。“烟柳”三句,写市区景观,由外到内,视觉由平视到俯视,既展现了城市环境的旖旎如画,幽雅宜人,又展现了城市人口的密集和繁华。
上阕
由古到今,由景及物,由物及人,笔法弛张有度,视点动宕得奇。
下阕
起句即点出西湖清景,点面结合,勾画出西湖的如画美景。
全词意象鲜明夺目,诗情画意,目不暇接。层次井然,近景与远景、自然与人文交替, 以开朗广阔的大自然和深长幽远的历史作背景
将优美壮观的自然景观和生气蓬勃的市民活动场面统摄笔端笔墨铺张扬厉、淋漓尽致。
5. 简述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描写的边塞风情。【考期:170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上阕--勾勒边塞风光,用笔简练,而境界苍茫悲凉。 起句一笔带过时、地,既突出了边塞风景与内地的不同, 又展现--边塞秋景区别于其他季节之处。
“四面边声”三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 角度--写出边塞的自然地理特征。
听觉与视觉动静相衬,使边境将士所处环境之荒漠如现眼前,客观上加剧了将士的思乡情绪。
6. 简述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塑造的农家少女形象。【考期:1601】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巧笑着的东邻女伴。在采桑的路上邂逅,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作者写两个东西邻居的少女,在采桑的小路上相遇了,情境并不复杂,但极富有农村生活的气息。
这种健康的少女形象,既不同于穿梭于青楼楚馆的艳情歌妓,又不同于困居于深闺重院的相思女子
她们的天地是开阔无垠的,她们的生活是随心适性的,她们的心情是亮丽快乐的,她们的笑容是灿烂动人的。她们生活在自由的天空下,无羁无绊,自由畅快。
7. 简述晏殊《山亭柳》(家住西秦)中描写歌妓才艺的手法。【考期:1707】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我家住在西秦,开始只是靠小小的随身技艺维持生活。在吟词唱曲上别出新裁,翻新花样。我偶然学得了念奴的唱腔,声调有时高亢能遏止住行云。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我的一番辛劳。 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洒冷饭。满腹心事,该向何人去诉说?若得知音赏识,我不会拒绝为他唱那些最难最高雅的歌曲。唱完一曲后我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
“家住西秦”四个字,暗示出此歌女乃是深受西秦地域文化熏陶的不凡女子。
“博艺随身”直官其才艺之不凡。这两句是总写其不凡身世和过人才艺。
以下分写--其著词之尖新和唱曲之高扬 晏殊--所描写的这位歌妓, 不惟尽得名贵之蜀锦,而且数量惊人,其伎艺之精,才色之佳, 已无须赘言而尽可知也。
”不负辛勤”四字,则说明歌妓所得并非名实不副,而是博艺在身,辛勤劳作的自然回报。
8. 简析欧阳修《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的结构和主题。【考期:1410】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手持巴掌大小的龙形玉梳,用凤钗及金丝带把头发梳饰成髻。妻子走到窗下依偎在丈夫的怀里,问道“眉色深浅合不合适宜?” 她的纤手摆弄着笔管,长时间依偎在丈夫身边,试着描画刺绣的花样,却不知不觉耽搁了刺绣,笑着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
(1)明代沈际飞曾用“前段态,后段情”来概括其结构特征。
(2)上片--以描写女子的装束和体态为主
(3)下片--通过细节叙写夫妇亲密的生活情趣。以此突显出一个俏丽、温柔的新婚少妇形象。
9. 简述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描写离愁的特点。【考期:1701】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词写离情,但写法别致。
上阕由远行者落笔,下阕写远行者设想之词,一种离愁,两面兼写,情致深婉细切。
上下阙--一实写一虚写,虚实之中皆以浓情浇灌,离愁与词境俱渐深渐远,堪称是婉约词中的杰构。
10. 分析《江城子》以“狂”字统摄全词的意趣。【考期:1501、1904】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词写狂态、狂意与狂情。
上阕
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发,气势恢宏。渲染出猎的景象, 从行猎者到观猎者,无不以一“狂”字统摄意趣。
下阕
从猎后饮酒高歌写起,抒发了由出猎之豪情转化为为国效力的爱国热忱。
其意兴仍是承“狂”字而来。
这首词不是一般的少年狂气的发泄,而是内心深处借狂放之气流露出的至性至情。其“狂”字下面显露的民族赤诚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11. 简析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达的人生情感。【考期:1410】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词人在词中叙写了遇雨时淡然处之,超然于物外的一次生活体验。
一旦超越是非,也就无所谓得意的欢乐和失意的痛苦的人生体会。
这表现出了词人旷达自适、超越凡俗的情怀。
12. 分析苏轼与章质夫“杨花词”的异同。【考期:1607】
章质夫: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欲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章质夫的杨花词以形写神,风姿秀逸。
从总体上,章质夫赋咏杨花
便真的在杨花的物态风神方面花足了功夫,
因此就状物生动而言,章质夫是曾无半点愧色的。
与章质夫的原唱相比,苏轼的和韵之作便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他在咏杨花方面既不模写差远,也不体认太真
而是在不即不离中,将自己的感情隐寓其中,亦杨花亦东坡, 把传统的赋物境界和人格境界打通为一。
但若要言及摹写杨花物态的精妙,则章质夫的地位仍难以动摇。
13. 分析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表现的归隐之愿。【考期:1707】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 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有情风从万里之外卷潮扑来,无情时又送潮返回。请问在钱塘江上或西兴渡口,我俩共赏过几次夕阳斜晖?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谁像我东坡苏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进的机会。 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算起来诗人中相处得宜。如我与您这样的友情,确实稀微,弥足珍贵。约定日后,像东晋宰相谢安那样,沿着直通大海的长江航道,向东引退、回归。别让这一高雅志向与未来事实彼此违背。不应在西州路上回首恸哭,为了我而沾湿衣襟,洒落泪水。
通观苏轼、参寥如影随形的交往经历,才可见出苏轼“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的深情高谊。
也正是因为他与参寥有这么一段披肝沥胆的经历作为基础,所以苏轼在忘却世间机心,意欲归隐时,才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参寥,希望能把这一份情谊在清净隐逸的世界里得以延续。
煞尾数句便借谢安、羊昙的典故表达了遥接谢安雅志、一归隐的愿望。
苏轼化用典故,以谢安、羊昙分别比喻自己和参廖,也是以此为鉴,以免遗憾终生之意。
苏轼生平是一直以遥接谢安雅志自勉的,他在其他词作如《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等中,也屡次运用这一典故,可见其心仪之深。
14. 分析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如何体现出词体“细美幽约”的特点。【考期:1507】
(1)全词在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氛围中,昭示了他如梦如幻的愁思。
写景抒情皆灵动飘忽,是他小令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也是词体“细美幽约”特征的典范体现。
(2)上阕写晨起之感和室内之景,语言幽婉而含意深邃。
写感受写景色,彼此衬合而情韵略似。
(3)下阕写倚窗所见。换头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以花轻拟梦,以雨细喻愁,比喻新奇而恰切。境界在轻盈柔和中带有幽幽愁味,颇具艺术色彩。
(4)秦观此词不但音律谐婉、画意浓郁,而且措语极有特色
如漠漠、轻、幽、自在、梦、无边、细、闲等,都偏于柔婉一路,以此来表现他的无名之感和细密之愁,才显得辞情相称,浑然一色。
15. 简述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的艺术特色。【考期:1701】
此词写景沉郁苍凉,极有层次。
化用典故、成语,也能以故为新,自出境界。
虽是故地重游,触景生情,但因为词人年届花甲,故其中渗入了很深的人世沧桑之感,带有总结生平的意味。
第四章南宋名家词
1. 简述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色。【考期:1501、1904】
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加倍衬写自己的感情。舌音、齿音交相重叠
形象而准确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忧愁和迷茫。敢押险韵,用得自如贴切。
2. 简述《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的词人与侍女形象。【考期:1507】
词人与侍女,一有情而敏微,一无意而粗心,一问一答,尽见两人个性之不同。
侍女或许只是看到了海棠的外形变化不大,而未留意于叶长花消,故答得极随意
而词人不必亲眼见过,即知雨必然催肥了枝叶,风必然吹折了花瓣,读者于此不能不佩服词人平时观察之细致。
3. 简述《一剪梅》(红藕香残)写情特色。【考期:1607】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之作。
上阙
写女子从白天到夜晚的所作所见所思
下阙
写眼前即见之景。
在直白中见曲意,在朴素中显韵致。
4. 简析陆游《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写梦境的特点。【考期:1410】
(1)写清楚了梦中的地理环境。
(2)从视觉、听觉和联想的不同角度来写梦境。
(3)将梦境写得非常完整,从梦中到梦醒均有记述。
5. 简述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主要内容。【考期:1904】
上阕
主要追忆当年参加抗金义军的军旅生活,充满了浪漫主义豪情。
下阕
重点写敌我交战的惊险场面。
其宗旨所在,仍在蓄往日豪气之势,跌回冰冷残酷之现实。
6. 简述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的写景特色。【考期:1601】
上写景,从写水到写山,从写无情之景到写有情之景,层次十分清晰。阕
开头两句写词人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景,气象阔大,笔力遒劲,十分契合江南秋季的地理特征和季节特征。
接下来三句写山,明写山势连绵,山形各异,实写自己在远眺群山后引发的对中原父老悲惨命运的忧愤之情,并采用移情的表现手法,意思更深一层。
7. 简述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田园情怀。【考期:1707】
开头两句,一写视觉,一写听觉,“清风半夜”为其关键。
鹊之惊起,并非缘于明月本身,而是由于清风徐来,月为云遮,所以,原本安息在枝头的乌鹊被或明或暗的月光变化惊醒了。
而且不仅乌鹊被惊醒了,连树枝上的蝉也被惊醒了,鹊惊蝉鸣,夏夜因此而喧闹起来接下视角从树枝移到稻田,那稻花的清香让辛弃疾和他的同行者感受到丰收的临近那盛大而壮观的蛙声,更好像是奏响了丰收的序曲。
辛弃疾不仅对农民付出了极大的关怀,而他自己也因此拥有了种田园情怀。
8. 简述《扬州慢》(淮左名都)如何古今对照写爱国情怀。【考期:1904】
上阕
意在描述当时扬州的萧条景况
但起首八字却重笔点出昔日扬州之繁盛,盖以盛观衰,感慨加倍深沉。
下阕
侧重对扬州史事的虚拟
词人多处化用杜牧歌咏扬州的诗句,构成历史意象,用这类诗中意象所蕴含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来衬写今日扬州的见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