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道德经:道经
道德经,百经之王。 无论你是努力学习的学生;还是奋进工作的职场人事;或是满腔热忱的创业人士,相信习得真经定会对您有莫大的帮助。此篇为道德经学习课程的上半部分-道经,重在将老子对此经的所有重要点进行梳理并分类,结构清晰,逻辑合理,等您学习!
编辑于2020-08-14 22:29:32您还为在公众场合演讲困惑吗?还为对某个问题发表鲜明、完整的见解彷徨吗?那么不妨看看高效演讲吧,其实不是您还不够优秀,只是其中的一些技巧没有掌握,来吧,一起来学习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经! 国学经典----论语----从孔子那里习得经验,终身受益。 此课程高度浓缩概括,阅读时最大限度节省您的时间,使您在最短的时间里理解其精髓。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可以共同进步。 颜渊问仁......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经! 国学经典----论语----从孔子那里习得经验,终身受益。 此课程高度浓缩概括,阅读时最大限度节省您的时间,使您在最短的时间里理解其精髓。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可以共同进步。 先进于礼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您还为在公众场合演讲困惑吗?还为对某个问题发表鲜明、完整的见解彷徨吗?那么不妨看看高效演讲吧,其实不是您还不够优秀,只是其中的一些技巧没有掌握,来吧,一起来学习吧。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经! 国学经典----论语----从孔子那里习得经验,终身受益。 此课程高度浓缩概括,阅读时最大限度节省您的时间,使您在最短的时间里理解其精髓。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可以共同进步。 颜渊问仁......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经! 国学经典----论语----从孔子那里习得经验,终身受益。 此课程高度浓缩概括,阅读时最大限度节省您的时间,使您在最短的时间里理解其精髓。共同努力,相信我们可以共同进步。 先进于礼乐......
道德经----道经
道经
一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言说的道,便不是恒常的道;可以定义命名的名,也不是恒常的名。天地开始的时候,把它叫做“无”;万物的母亲,把它叫做“有”。所以常处于无,从无的角度来观察到的妙处,常处于有,从有的角度来观察它的边界。有和无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两个方面,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幽暗深远,又叫做“玄”。玄而又玄,是一切奥妙的根本门径。
以经解经
强调无的作用
用风作为形象
从“舞”的概念演变而来
先有文后而化
有无相结合
例证
杯子
房子
看到有与无两个方面,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水平
是谓“玄”
玄而又玄
看到更根本----“无”的作用
单看这个“无”
”中国“名字的含义
我们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中和
大象无形
第四十一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
二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是什么,丑自然就存在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一定也知道什么是不善。所以,有和无相待而生,难和易相待而成,长和短相待而显,高和下相待而倾倚,音和声相待而和谐,前和后相待而顺序相随。所以圣人行事顺乎自然,崇尚无为,实行不言的教诲。顺应万物自然的生长,而不加干预,创造万物而不占有,施泽万物而不将这当成是倚仗、凭借的手段,有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永存不灭。
强调世界运动的规律
相比较而存在
相对立而发展
总纲
有无相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凿户牖以为室
第十一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留白
为,无为
事,无事
味,无味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第三十五章
第六十三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无事,而以自富
第五十七章
难易相成
图难于其易
第六十三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许三多
长短相较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第四十四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第九章
受国之垢, 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第七十八章
谈得失
弘一法师“知止”
高下相倾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第三十九章
太上
第十七章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第六十六章
音声相和
有差别的东西合到一起才能形成一种和谐
前后相随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第六十六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七章
一曰慈,慈故能勇
二曰俭,俭故能广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第六十七章
三宝
有无相结合
例证
杯子
房子
看到有与无两个方面,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水平
是谓“玄”
玄而又玄
看到更根本性“无”的作用
单看这个“无”
”中国“名字的含义
我们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中和
以经解经
大象无开
第四十一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
三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崇尚标榜贤才,使民众不起争心;不炒作炫耀难得的货物,使民众不去做盗贼;不展现能引起人私欲的东西,使民众心不受惑乱。所以圣人的治理,使民众虚心、饱腹;减弱民众的欲望,强壮民众的身体,使民众常保持无知无欲的自然淳朴状态,那些诡计多端的人就不敢耍诈,以无为来治世,则没有治理不好的。
以经解经
第一章最核心内容”有“和”无“,特别强调”无“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告诉我们一种思维方式,”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发展“
老子强调的是大家忽略的部分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第三十章
本经里面,圣人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人生处事方法有两种
加法
我要不断地增多,不断地要,不断地加多
减法
没那么高的欲望,减弱自己的一分欲望,就幸福一分,没有消灭欲望,而是放在了合理的范围之内
无为
就是不妄为,要了解事手的规律、规则,为无为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第七十五章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第三十二章
四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阴阳两者相互中和,其作用无穷无尽,其渊深、渊博好像万物的宗主。它锋芒不外露,解除纷扰,在光明之处便与光融合,在尘垢之处便与尘垢同一。其深远幽暗好像无处不在。我不知它是从何而来,在象帝之前便已存在。
以经解经
本章核心
”冲“即为二中
阴
阳
一种动态
两分法
中国画
书法
围棋
冲气以为和
第四十二章
一生二,即阴阳
二生三,即“参”,掺和到一起
三生万物
例证
男女
日月
天地
引力与斥力
阴阳二气参与到一起,形成和谐世界
《周易》分为两部分
《易经》
《道德经》之前
《易传》
《道德经》之后
中国哲学不太强调实体,而强调关系
”中“的本意就是旗杆
”以中为用“的思维方式
例证
麻将
一条两条。。。九条
一桶两桶。。。九桶
一万两万。。。九万
东西南北风
白板
船帆
红中
桅杆
发财
老子处理问题的方式
”挫其锐“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第九章
铅笔尖
毛笔尖与砚台
”解其纷“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一章
白天与黑夜
认知水平低都会导致固执,认知水平高,纠结的事情迎刃而解
”和光同尘“
同流而不合污
做人外圆而内方
能不能接委屈是一个人成熟不成熟的重要标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五十六章
重复出现以示强调
人的认知水平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六章
五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生字
橐龠tuo2 yue4
风箱
译文
天地无所偏爱,将万物像刍狗一样平等看待;圣人没有偏私,对百姓像刍狗一样平等看待。天地就像一个大风箱,国其中间虚静才能鼓出风,越动鼓出的风越多。政令繁多会招致败亡,不如保持虚静才能恰如其分。
以经解经
不仁
残暴
不仁义
此处用这个解释
道德经里的圣人与儒家里的圣人指向不同
道德经里圣人
好的领导者
儒家里圣人
有修养有品德的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七十九章
一个好人最大的回报就是让你成为一个好人
乱世用重典
它本身是静的,中间是空的,虚静,所以你动的时候才能不断鼓出风来,是在讲应用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
第五十七章
六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道虚无莫测,永存不灭,称为“玄牝”,“玄牝”之门是天地万物的根源。连绵不绝地永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以经解经
对母亲的尊重
重要的道理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第六十一章
牝常以静胜牡
一种文化里面没有对母亲的尊重,文化其它方面都会崩塌
有,名万物之母
第一章
可以为天下母
第二十五章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第五十二章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章
老子将道与母亲放在并列的位置
七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地长长久久啊,天地之所以能长长久久,就是因为天地不自私,不只是只为了自己的生存,所以能长久!所以有智慧的领导者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这样才被大家乐推而不厌,乐于接受他们的领导;不贪身外之物,才让自己有更好的存在状态,天地和效法天地的圣人,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私心吗?所以才更好的成就了他们的被人尊敬,平安无事的私心吗?
以经解经
第七章至第九章讲一个道理
争和不争,进和退,强和弱都是阴阳的两个方面,这里强调不争,退和弱
此章分为两具部分
一部分是讲天道,以天地为形象
一部分是讲人道,讲做人做事应该有这样的境界,后其身面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道德经里最常用的两段论格式
天道
人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这乐而乐
《岳阳楼记》
前后相随
第二章
不敢为天下先
第六十七章
欲上民者,必以言之下
欲先民,必以身之后
第六十六章
八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高的智慧和品德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万物而不争,水处于众人最不愿去的地方,这是它最接近道的品性。。他处于行善之地;人心也要像深水一样静水流深,要宁静致远,要善于沉淀;与人相处时、给人东西时、对人有恩德时就像水一样平等仁爱,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说话也要像潮水一样“潮信”,讲信用,要善言善信;政治清明像水一样公平公正清廉,要政善治,政清如水;为人做事要像水一样有多种多样的本事却又做事专一,奔流向海;处事智慧也像水一样, 懂得寻找时机,该动则动,该静则静,该隐则隐,该绕行则绕行。所以像水一样有善利不争的品性,也就没有忧愁烦恼。
以经解经
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
天
厚德载物
地
上善若水
水
双赢
成就别人
成就自己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一条
边界不争
第三条
牺牲不争
第二条
秩序不争
道德经里共讲十条关于水的智慧和品德
第一条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社稷王
第七十八章
这是获得成功的一个最深的密码
第二条
心善渊
格局
视野宽
胸怀广
毛泽东《论持久战》
退却
相持
反攻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第六十九章
第三条
与善仁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给予别人东西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第四条
言善信
轻诺,必寡信
第六十三章
第五条
政善治
政清如水
公平公正
清廉
依法治国
两个字中有水
第六条
事善能
要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才干能力和本事
第七条
动善时
该动则动,该静则静
过不去的地方绕过去,用迂回的方式奔向自己的目标
曲则全
第二十章
曲成万物而不遗
周易
雨水
螺旋式上长,波浪式前进
第八条
善清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第十五章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五章
此章中讲八条
第九条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善胜)
第七十八章
本质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学会示弱,并非让人成为弱者
水滴石穿
水刀切割
柔弱胜刚强
第三十六章
毛泽东十六字方针
下、渊、仁、信、治、能、时
九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求盈求满,又想把持,不如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把锥子锤打的极为锐利,不能长久保持,积得金玉满堂也没办法长久守住;炫富炫贵娇狂放纵,会给自己留下无尽祸殃,功成而懂得不居功自傲的道理,才真正符合天道天理。
以经解经
主旨
讲不满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第五十六章第四章
一带一路大道共赢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第四章
五世而斩
古代
富不过三
现化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财富这个东西有聚不散,懂得散正确地散,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聚,要用动态的“守”才能守得住
《道德经》里讲的最高的道就是“自然之道”----本该如此。
功成而弗居
第二章
《道德经》快速读书方法,注意每章开头的一句话,通常为整章的概括,每章最后一句话是对本章的总结
做事情不要求全,不要求满,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中庸思想,以中为用
十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身体像车一样载着魂魄,它们能不能不要分离?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通常能像婴儿那样的纯粹呢?像玄镜照心一样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不能让心灵没有瑕疵呢?爱民治国能不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呢?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不能守住雌柔呢?明白四达,能不能有用心机诈术呢?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它们,这就叫做“玄德”。
以经解经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讲一件事----虚静
宁静下来才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第十章主要讲灵肉不分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第四十二章
孔了,老子都崇拜婴儿
心无杂念,天真无邪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第七十一章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第七十五章
不妄为
不知常,妄作凶
第十六章
不多为
无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
第五十七章
致虚极
第十六章
内心放空,没有杂念
道德经里的“知”好多都看成为“智”,就是技巧
治国治民,最高讲的是
厚道
使夫智者不敢为
第三章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第三十二章
第十章是开头,是后面九章的总纲
十一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插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以经解经
本章讲“虚”的作用,心放空
用多种形象让人来领悟“道”
有些问题方向找不到的时候,可以在经文中找相关形象解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故能为百谷王。
第六十六章
让人善于处下,不要老居高临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第七十八章
柔弱是战胜刚强的一种胜利的方式和手段,柔弱胜刚强
世界上的事情都必须有和无两个方面配合
人应当注意外面有的东西,更应当修炼内心的虚静
致虚极,守静笃
第十六章
把内心放空
无用之用
庄子论述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八十一章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第二十七章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第五章
旷兮其若谷
第十五章
虚怀若谷
第十章告诉我们虚静,第十一章告诉我们如何虚静
十二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过于丰盛的食物使人味觉错乱;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追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以经解经
上帝要灭掉一个人凯特先让其发狂
强调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
人应该注重实质,而不是外在的内容
圣人处其厚,不居其薄
第三十八章
十三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那么为什么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呢?受宠者是卑下的,得宠爱又怕失去会感觉惊恐,失去宠爱则更令人惊慌不安,受辱时惊恐,失去时又害怕辱再来也会惊恐,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为了天下这个更重要的价值,可以奉献生命,这样的人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了。
以经解经
三个故事
宠辱若惊
相反“宠辱不惊”难得可贵
对待一切事情可以淡然处之
贵大患若身
”我“值太高,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
本章精华
勇敢分两类
无赖式的勇敢
不把人命当成一回事
有责任的勇敢
十四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min3min3)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道啊,看它看不到,这叫做”夷“;听它听不到,这叫做”希“;摸它摸不到,这叫做”微“。这三者都是大象无形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道啊,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名状定义,周而复始的运动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道啊,是真实存在的。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以经解经
两件事情
道,大象无形
道虽看不见,但无处不在,像风一样
大道希夷
希
听到不闻
夷
看不到
道无在无不在
庄子
太极再往前,无极而太极,太极复归到无极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社稷王。
第七十八章
十五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
古时候善于领着大家做事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我只能勉强的形容一下:小心谨慎,好像冬天行走在结着冰的冰面上,一步都不放松,就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警惕戒备;恭敬郑重,就像到别人家里赴宴做客一样;说话做事温暖,就好像能使人心里的坚冰缓缓消融一样;淳朴厚道,就像那敦厚的原木一样;旷远豁达,好像深幽的山谷,有着虚怀若谷的胸怀;浑厚宽容,就像水一样能和光同尘,怎样能使浑浊停止变得清澈清晰,静下来慢慢沉淀。怎样安静久了又充满力量生机?生命在于运动。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以经解经
注意《道德经》针对的具体是哪些人讲的
多为领导者
因材施教
论语
本章针对的人
古之善为士者
基层领导者
对于“士”字的理解
上面十,下面一,即十个人中推举出一个为士
老子认为基层领导者需要较高的素质与修养
“犹豫”这个词的出处
这里指做事要小心谨慎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靡不有初,鲜克不终
诗经
做事要严肃,不轻浮,不马虎
欲上民必以言之下
第六十六章
做事要温暖
厚道是最高的聪明
“好怀若谷”一词的出处
宽容
一要容人
二要容事
三要容语言
浑和
做人做事要明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徐“字的妙用
越是遇到事情的时候,越让自己先静下来,静之徐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淮南子、诫子书
重为累根,静为躁君
第二十六章
事上练,练出平常心
知行合一
领悟的道理
事勿求满
革故鼎新
易经
十六
原方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谦虚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有道之人在纷繁中考察其往复的道理。万事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是清静,清静就能使生命复归而再次续命;复命续命就是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明智,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宽容的,宽容才会坦然公正,公正才能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以经解经
接着十五章继续深入讲
真正达到静,是在动态中的静
草生长的往复
树的年轮,生长状态是曲线的,反复不断
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螺旋式的波浪式的奋进就是人生的意义
所有的事情不要只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要复归它这个根本
万物静观尤自得
道德经排在前三位的字
道
德
常
很早入了哲学领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论》荀子
新常态的常
代表“日常”
代表“经常”
常态与规律
不知常,妄作,凶
警语
顺理而为
顺势而为
心中旷达
容人
容事
容言
公平正义
人法地,地法天
第二十五章
天地的道理
天
自强不息
地
厚德载物
顺天道者虽小必大,逆天道者虽成必败
《管子》管仲
十七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有领导智慧的叫“太上”,他做到上无为而下有为,下面就知道有这个人却一切顺理成章;第二等的有为担当,得到了下面的喜欢赞誉;第三等的是严厉严酷,让大家害怕;最差的领导者最后的结局是大家一起反对之、羞辱之。所以领导者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自己做的很轻松也很少发号施令,该做的事也做成了,像道一样把自己隐于功劳的背后让百姓都说是我们一起同心协力,一起把事业做成的。
以经解经
讲好领导的评判层次与境界
第一等领导
太上
水平最高的
太
“大”已经不得了了,太比大还多一点,注意多一点的放置位置,放在了下面,善于处下
家中“太太”
最好领导要做到“下知不之”,无为而治
齐国大水,冲垮桥梁,晏婴给灾民让船,高人评价晏婴失职
扁鹊谈哥哥医术高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为之于未有
第六十四章
做事要有预见性
治之于未乱
第六十四章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第二等领导
经常被赞颂的一类
第三等领导
制定严刑重罚
第四等领导
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顾,胡作非为,最后被推倒
懂得“反主为客“,懂得功成身遂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第六十九章
十八、十九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其中十九章用版本为”楚简版“
译文
大道荒废了,就有人站出来提倡仁和义;智慧、谋略、心机被推崇,就会有大奸大伪;六亲不和睦了,才会看出慈父孝子;国家昏乱之时,才会看出谁忠谁奸!(为政者)弃绝智谋算计和巧言令色,对百姓是有百倍之利;弃绝投机取巧和功利之心,那么也就没有盗贼之行;弃绝虚伪和焦虑,百姓方能复归于孩童般真实。当然,仅仅以这三个方面作为规定条文还不够,还要经常有师来耳提面命地嘱托为政者:要内怀纯朴、表里如一,要减少自己私欲清静为政。
以经解经
道----德----法
发展历程
有道时候就不需要德,有德的时候就不需要法
核心逻辑
越是缺少什么越提倡什么
智慧
一方面,努力培养,使人做事更好更妙
一方面,就是欺骗
老子提出正确的方向就应该是: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道家认为现在的我们欲望太多了,私心太重了,人都有私心有欲望,但不要膨胀
人生两种方式
加法
不断地增加增长
减法
减少欲望
少一分欲望就多一分幸福
关学
四关之中而得名
函谷关
武关
萧关
大散关
重要人物
张载
横渠四句
万物平等
冯从吾
对中国文化概括为一百零八字
做个好人
存点好心
行些好事
李颙
二十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lei3)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亏。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an4)兮其若海,飂(liao2)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懂得道的学问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忧烦了。真心同意与阿谀奉承,外表看起来能有多少差别呢?行善行恶又怎么能明确辨别呢?大家都敬畏的不能不去敬畏!这里面的智慧简直是没有边际啊!宫庭里的人啊,都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盛宴,去登春台赏景,我却独自淡泊有没一丝不难的征兆,就像婴儿还不知道笑一样。风骨刚健的独自站立而不站到任何一队。众人都有可夸耀的富有,可我却感到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我是多么愚笨啊!世俗中人都明察秋豪、斤斤计较,而我总是闷声不响、吃亏似无所知,淡定从容就像平静的大海,力量无尽就像无形的长风。俗人都好像知其所以,而我却似冥顽鄙陋的乡下人。我总和这些人不一样啊,我把奉养大道看作是最珍贵的行为。
以经解经
本章是得道者的自画像,或是老子本人的自画像
讲顺应,外圆内方
得道者
平和平稳淡泊
以天地为家,觉得哪里都好
要谦虚,不求满
不自以为是
保持混沌之心,不妄加分别
无差别
迷迷糊糊,朴素的样子
悦智、悦心、悦神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成语
不系之舟
庄子
自由自在
二一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有大德气质和形象的人,是会坚定地按照大道来行事。道这个东西啊,是迷离恍惚难知 的,但迷离恍惚中有征兆显现、有东西存在。它广博深远,其中有精质,这个精质是非常真实的,是可以验证的。从以前到现在,道都是一直真实存在的。从大道角度可以审阅出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领导者。得道人的怎么知道他们的行为是符合道的呢?因为道者同于道,有共同的特点啊!
以经解经
大象无形
第四十一章
大的一种境界
强调道是真实存在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第四十二章
事物的本源,万物的规律
二二
原文
曲则全:枉(wan1)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曲成万物是大道,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像水一样懂得委婉迂回比直线更早地到达目的地,像水一样在低洼处先充盈灌满;认为自己知道的少才能不断努力进步,才能有所得;总以为自己无所不知则会迷惑。所以圣人以阴阳相辅相成、相互统一这种整体的思维范式来知与行:不自我表现所以明智,不自以为是所以美德彰显,不攻击别人以抬高自己所以功德无量,不骄矜自负、自夸,所以能不断成长。正因为有不争之道,所以能曲成万物,反而天下没人能争得过他。古往今来讲的曲则全的道理哪里是一句假话虚言啊!实在是能把好的、圆满的结果归到我们这来,让我们得到的。
以经解经
懂得委婉迂回处理问题的方式才会有更全面的更圆满的结局和结果
过不去的地方要懂得迂回,懂得转折,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结局和效果
强调善于处下,有更多地获得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故能为百谷王
第六十六章
理解道德经的一个关键思维方式
正反对比
不争的表现
不自是
不自伐
不自矜
本章重点命题
观察处理问题不能偏颇
二三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少说话、不要强行发号施令,这样才是合乎自然的。比如台风不会狂吹一晨,大暴雨也不会狂下一日,谁造成这狂风暴雨的?是天地啊!天地因狂暴而形成的狂风暴雨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类呢?所以说,遵从道的人,会成为同道中人;遵从德的人会是同德之人,而失道失德之人,也会物以类聚凑到一起的。遵从道的人,道也乐得与之相伴,喜欢德的人,德也乐得与之相伴,而失道失德之人,各种损失也乐得与之相伴,因为失道失德的人诚信不足,大家都不信任他们了。
以经解经
少说话才是自然而然的规律和规则
大道至简
人要经常让自己的情绪平和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二四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尖是站不长久的,要脚踏实地;大步跨越而跑是不能持久的,稳定才能致远。所以说,喜欢自我表现的人是不明智的,喜欢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美德,喜欢吹嘘自己攻击别人的人是不会有真正功德的,喜欢自负自夸的人难以成长。上述这些做法,就像吃饱饭还继续吃等多余而有害的行为,有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以经解经
强调稳定,做事情要平稳
企望前行当然好,但不能冒进,跨越式的发展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要多听别人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第二章
余食赘行
自见
自是
自伐
自矜
项羽自刎乌江
孔子四毋
毋意
不瞎猜
毋必
不独断
毋固
不太固执己见
毋我
不太自以为是
佛教
无人相
无我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二五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个东西,在天地之前就存在了。它无声无形,它独立运动不受其它东西左右,它运动的轨迹是圆周运动,它永不停止。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无边无际的大。无边无际就要换位运动,离开自己原来的位置,渐行渐远,渐行渐远最后又会回到自己的出发点。所以道重大,天重大,地重大,王重大。宇宙之中有四种最重大的东西,而王是其中之一。所以,人要效法学习大地的精神,要厚德载物;人也要效法学习天的精神,要自强不息;人也应效法天道,敬畏于道;道效法自己本来就该是的样子。
以经解经
老子在道的形象里概括进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内容
将道看作万事万物的本源
寂寥
佛家
空
道家
无
有生于无
天人合一
合规律合目的的一种存在
远曰反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搭天梯的语法,出发点是人
地
厚德载物
天
自强不息
民族精神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自强不息的具体表现
天道
天理
落在心里叫“良知”
半斤八两
十六两为一斤的计量
对应十六星
北斗七星
南斗六星
福禄寿三星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七十三章
天之道,为而不害
信仰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
二六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制衡,安静是急躁的掌控。圣人每天总是保持稳重,如同军队离不开辎重。虽然走进富丽堂皇的建筑,也像燕子一样安居,泰然自若。可为什么这些万乘之主却轻率轻浮地治理天下呢?轻率就失去了制衡,急躁、浮躁就失去了掌控!
以经解经
核心内容
轻
轻率
重
稳重
想要大的智慧
内心需要安静宁静冷静
路怒症
躁则失君
二七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e2),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走的人是不留下痕迹的,所以善行无迹;善于言说的人要言不烦,所以没有瑕疵,不被责备;善于计算的人不用筹策一类的运算工具。善于关门的人不用门栓而不可开,善于绑缚的人不用绳索却没人能解开。所以圣人懂规律,按规律用人、拯救人,所以没有该被弃置不用的人;按规律去用万物,所以没有没用的东西,这就是被掩盖的智慧。所以擅长做某些事的人,可以做不擅长做这些事人的老师;不擅长的人,又是这些擅长人的资源。不珍贵可以做老师的人,不爱可以做学生的人,虽然看起来很有智慧,其实是进入迷途。这是道的精要奥妙。
以经解经
做好事不留下痕迹才算是真正的好事
上德不德
第三十八章
道家强调----大音希声
少说话
用无言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少算计,少较劲
厚道是最高的聪明
用无招胜有招
袭明
被遮盖的智慧
人都有用,没有哪一个人应该被抛弃掉
无用方为大用
庄子
物都有用,没有哪一样东西是没用的
善人者与不善人者
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师资”的出处
二八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译文
越是自己雄强刚猛,越是要守得住雌柔安静,就像山间低凹的溪水一样。无穷无尽溪水一样,那规律性的德就不会失去,就像复归于婴儿的品德。越是内心有光明和信念,就 越能不在乎别人黑自己或是自黑,这就是能领导天下的支点。有这个支点,那最高的品德就不会出现偏差、错误,复归于无穷无尽的智慧。越是懂得自己的荣誉,被羞辱时就越能守得住,就像善于处下的山谷一样。像山谷一样,那常德就会越充足,就像返朴归真一样。像圆木分散成为各种器物,圣人善用各种器物所以成为百官之长。懂得大制作的人,不会去把原材料分割成细细碎碎的,所以说,最好的政治体制是统一的,不是割裂的。
以经解经
抱一为天下式
第二十二章
重要的思维方法
两个方面看问题
本章是二十二章的例证
第一层
天下谿
善于处下
复归于婴儿
不计较
不思虑
天真无邪
第二层
白
内心的光明和信念
知白守黑
智慧的体现
第三层
有荣才能守得住辱
对待别人羞辱可以婉而一笑
低调
核心内容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
用原木来形容厚道
最高的人格
大制不割
二九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歔(xu1)或吹;或强或羸(lei2);或挫或隳(hui1)。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想要用暴力强为的方式,夺来天下自己治理 ,我认为这样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天下、百姓是神圣的,不可强取,不可强为,强取强为只能是失去、失败。天下的事物啊总是有那多的对立统一:有的在前领行,有的在后跟随;有的是轻嘘,有的是猛吹;有的很强壮,有的很羸弱;有的像托起来,有的像扔下去。所以圣人要去掉过分的方式,去掉奢靡行为,去除太过极端的做法。
概要
以经解经
老子认为当时的时代背景不顺应天道
提出”小国寡民“思想
再次强调事情的对立面
向老子学习,将事情看清楚,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
中庸
以中为用,恰到好处最好
去掉
甚
过分
泰
骄狂
奢
奢靡
好的领导要节制自己,不走极端,同时又要带领下属培养节俭节制之风
倡导杠铃式配置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最,冲气以为和
第四十二章
三十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以大道来辅佐的人,不应该依赖战争来逞强天下,以战争来逞强天下,这件事一定会遭到报应的。打过仗的地方,一片衰草枯杨断壁残垣。战争过了以后,灾荒、瘟疫什么都来了。真正善于用兵的人,有成果就该战胜而止。就是战胜了不骄矜,也不夸耀吹嘘,也不要骄纵骄狂,找打仗取胜是出于不得已,不要好勇斗狠。天下万物皆是如此,发展到顶点就开始走下坡路。追求满、盈、顶点,这是不合于道的。违反道,则很快地结束、灭亡。
以经解经
此章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也表达了一种对和平的热爱
对于战争理性的总结概括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动物打斗的事例
打败的一方将最致命的对方暴露给对方,对方便不打了
对待战争真正的理性的态度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两个层次
一、最好不要这样做,不战为好
二、战争目的达到、有成果以后要胜而不美
事情成了要懂得反思
胜而不美,胜而美者是乐于杀人
第三十一章
物极必反的例证
物壮则老
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
核心内容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物壮则老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
三一
原文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战争这事儿啊,乃是不祥的东西。这个东西是很令人厌恶的。所以君子平常起居以左边为尊为贵,用兵时则以右边为尊为贵。就是因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战争这种手段的。所以要心平气和,淡然处之,就是胜利了,也不要得意洋洋大肆庆祝。一得胜就大肆庆祝是把杀人看作是一种快乐的事,这样的人是不应该得到天下的。吉祥的事以左面为尊为大,而丧事和战争都是以右边为尊为大,所以偏将在左边,上将在右边,这就是把战争当作丧礼一样对待!战争杀人太多了,所以要以哀伤悲泣来对待它,用丧礼的方式来处理它。
以经解经
文学家建议将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纳入小学课本
本章讲古代礼仪
以左为尊为贵
用兵时
以右为尊为大
战争是迫不得已的手段
战 争后的第一件事是要祭奠双方死者
建国后的第一个仪式
人民英雄纪念碑
死人与战争处于相等的位置
核心内容
把战争同丧礼一样对待,以悲哀泣之,战胜之后以丧礼处之
我们中国人热爱和平,又不去惧怕敌人侵略
三二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的特质是隐而无名,它朴素而不张扬。它虽然不起眼,却是天下最有力量的。侯王若能坚守朴实无华的道,才能得到大家真正的信任、支持。天地相互作用,产生及时雨,没有人布置它却下得很均匀。人类社会自原始状态慢慢出现了文明制度,各种各样的名分名称,这制度、名分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是一定要知道其作用的边界、限度,知道这些制度、名分的边界才能没有危险、失败。道如同大江大海,善于处下,不辞小流,故泽被万物,天下归之。
以经解经
道的重要属性
朴
朴实厚道
周恩来认为《道德经》里的核心与精华内容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第二章第十章第三十四章第五十一章
多次重复以强调为重点
这一章从哲学上说就是,任何事物都是两极相通,物极必反的,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一样,很多制度名分的规定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把这个事情过于强调,做到了过分的程度,事物就走到了它的反面。
道德经喜欢用比喻、类比、格言的方式说话
三三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了解自己的是明智的,能战胜别人则证明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坚持不懈的按照“道”去做,这才是有远大志向的,不失掉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让自己的存在更为长久,身体殁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真正的寿命长久。
以经解经
成语
自知之明
中国文化讲究
各美其美,美人其美
先有道后有德
强调不脱离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要失掉我们的精神家园,不让我们的精神家园在物质财富的发展中“花果飘零”
三四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如江河,无所不在。万物已让她生养,却从不推辞,泽被苍生而不将自己视为主宰者。他无欲而静,隐微虚无,发挥作用时往往不被注意,所以可以称它为“小”;万物最后都归于道。他却不自以为能主宰万物。所以可称其为伟大。也正是道不自以为伟大不眼高手低,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做起,才能一步一步成就伟大。
以经解经
衣养万物,泽被苍生
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以其小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第六十三章
强调我们应该虚怀若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成其大
三五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掌握了大象无形的道,往来于天下。往来者皆不受到伤害,安详、平和、太平。音乐和美食,会将路人吸引的停下脚步。可道呢,却只是无声无味,看不见,听不见,用的时候自己却不知道。
以经解经
大象
道
无边无际的形象
大象无形
第四十一章
重要特点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我国文化中的好字眼
安
平
太
三六、三七
原文
将欲歙(she4)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译文
想要收敛、合上,首先要打开、张开;想要减弱、削弱,则需先让他感觉强大;想要彻底废掉,则需让它登极高而跌极重;想要得到,则需先给予。这是微妙观察的智慧。怎么理解这柔韧胜刚强的道理呢?就像鱼生活在水中,水都有边界,越过边界跳到岸上便是自取灭亡。同样道理,国家最重要的领导权术最锋利、最尖端的武装力量,就像宝剑在鞘中是不可轻易脱鞘而出的。 道是一种永恒的规律、规则。能顺乎自然,不妄为、不多为、有所不为,这样“无为”就能产生比“有为”更好的结果。诸侯王若能坚守这个道理,万事万物、人民百姓就能自我化育、自我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欲望、私心杂念膨胀时,得到的人将用朴实厚道的理念来克制心中之贼。治理天下的人要做表率,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天下自会安定。
以经解经
三十章重要的思维方式
相反相成
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
风俗通
关羽过不了被人奉承这一关
当心糖衣炮弹
柔弱胜刚强
懂得示弱,不逞强
游击战十六字令
敌进我退
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
敌退我追
注意权力的边界
国之得器
国家制度的力量
罚
国家最尖端的武器
反者,道之动 的具体应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道讲的是一种永恒的规律、规则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第三十二章
无为
无的作为
不妄为
不知常,妄作凶
第十六章
不多为
抓住关键,举重若轻
诸葛亮的领导方式
有所不为
道的属性
道的作为
恶的循环逻辑
一放就乱
一乱就收
一收就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