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本章将对意识的一些基本现象理论和实证研究做一简单介绍,主要包括意识的基本概念,意识几种情况状态及与意识状态密切相关的注意现象。
本张导图对人格的基本特征、基本成分、几种人格理论等进行了一一介绍。
本章首先论述了动机的含义和功能,之后介绍了人类各种不同的动机,然后阐述了几种重要的动机理论。
本章首先介绍情绪的性质,功能维度及其种类,接着介绍情绪和情感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然后介绍几种主要的表情,最后介绍情绪理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意识和注意
意识的一般概念194
意识
1.意识是一种觉知(内部和外部) 2.意识是一种高级心理功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不同层次)
功能
觉知,计划,选择,监控
无意识
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盲视
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199
睡眠与觉醒
第一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眠,持续时间约10分钟,脑电成分为混合的、频率和幅度较低的脑电波。 第二阶段:个体很难被唤醒,持续时间约20分钟,偶尔会出现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幅度大点的脑电波,被称为“睡眠锭” 第三阶段:持续时间约40分钟,脑电波持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也会出现睡眠锭。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状态,大多数脑电波出现δ波,身体各项指标变慢,有时发生梦游、梦呓、尿床等。 第三和第四阶段又称为慢波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下的脑电波相似,梦发生在这一阶段。 四个阶段和REM形成一个睡眠周期,约90分钟,每晚重复多次,REM多发生在睡眠后期,持续时间逐渐增加,由10分钟到1小时不等。
睡眠:普遍性,必需性
睡眠α,觉醒β
功能恢复理论、生态学理论
梦
精神分析
被压抑的潜意识的冲动
生理学
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认知
对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组合
白日梦与幻想
催眠(麦斯麦)
神经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状态的改变
注意的一般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
概念
注意与意识
注意的外部表现
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整合
种类
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的努力程度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功能和表现形式
选择性注意
分听实验、负启动效应
分配性注意
分配性注意: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在不同的活动中。
持续性注意
品质
广度
稳定性
注意分配
注意转移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认知理论
注意的选择功能
过滤器理论(布罗德本特)
单通道理论
衰减器模型(特瑞斯曼)
后期选择理论
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
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认知资源理论
双加工理论
自动化加工、意识控制的加工
生理机制
朝向反射
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反射,它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脑干网状结构
一种弥漫性的神经结构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使脑处于普遍觉醒的状态 大脑皮层是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前额叶在产生注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