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水圈
以湘教版教材为基础做的地理一轮复习用的思维导图(详细版),非常实用,值得收藏。可A3纸打印。希望此脑图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0-08-18 23:46:18水圈
河流特征
水文特征
水位
流量
径流总量大(小)
季节变化
汛期,枯水期
凌汛
影响因素
河流补给(气候)
支流汇入(多少)
流域面积
蒸发量大小、植被下渗
影响流量时间变化的因素
补给时间的变化
蒸发量的时间变化
农业用水量的时间
水库、湖泊(流量时间变化小),沼泽调蓄
影响流量空间变化的因素
降水少,支流汇入少
流域面积小
支流多,蒸发量大,下渗量大
农业用水量
含沙量
影响因素
来沙(侵蚀)
植被覆盖率高低
表土性质,河床性质(泥质、石质)
地势落差(河流比降)大小
降水强度
流量大小 侵蚀强度 沙的来源量
去沙(沉积)
流经地形
河流曲直
水利枢纽工程作用(库区泥沙沉降)
湖泊、水库沉积变化)——沉积量
影响
三角洲的变化
海岸线的变化
河水的颜色
土壤的肥力
水质的好坏
结冰期
水能
径流量变化
水系特征
流程,流向
等高线
潜水水位线
流量过程线
河床深浅
干支流汇入
城市合理规划
时令河(实→虚)流
水系形态
放射状
向心状
放射状
幅合状
网状
流域面积
河道:宽窄、曲直、深浅、落差
河网密度
影响因素
地势,地形
流域面积
气候类型
水库对河流的影响
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含沙量减小,改变水质(枯水期)
改善河流航运条件
洋流
洋流
寒暖流判断方法
利用经纬度
根据纬度判断
南赤道暖流向西流
西风漂流向东流
根据经度判断
西澳大利亚寒流向北流
秘鲁寒流向东流
根据海水等温线分布特点判断
判断南北半球
越往北水温越低为北半球
判断洋流方向
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方向
判断寒流、暖流
温度高→低 暖流
温度低→高 寒流
判断洋流名称
厄尔尼诺现象
定义
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秘鲁寒流)
原理
东南信风减弱
上升流速减弱
赤道逆流增强
温暖的海洋输送到东太平洋
影响
对世界
影响全球大气环流,使世界各地出现气候异常,太平洋沿岸国家遭受重大损失: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水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
西太平洋沿岸的亚欧大陆东部澳大利亚发生严重的干旱。粮食减产,经济作物破坏;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森林火灾。
东亚许多国家出现冷夏,水稻减产无灾。
使本来在寒流影响下气候较为干旱的东太平洋沿岸的秘鲁等地出现频繁的暴雨。造成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水温升高,造成秘鲁渔场渔业减产。
对我国
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势力强,全国整体降水偏少,夏季雨带滞留南方特别是华南地区时间长,北方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南涝北旱。使北方夏秋连旱,南方易发生低温、旱涝。
长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迟。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东西,我国容易出现暖冬。
登陆我国台风偏少。
主要体现在削弱了西太平洋沿岸的季风环流,使我国冬夏季风势力减弱。
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
定义
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降低(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
影响
对世界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
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对中国
易出现冬冷夏热,冬季风增强,冬春多强沙尘天气。推迟南方早稻播种的时间
夏季风加剧,使雨带滞留北方时间增加,北涝南旱,利于北上台风的活动,易造成夏季台风活动偏多
冬春季节加剧干旱及森林火险等级
世界洋流分布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促进高低纬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增温增湿
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大渔场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海区易形成大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行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定义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运动
形式
波浪、潮汐和洋流
分类
性质
寒流
水温低 水温高
暖流
水温高 水温低
成因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上升
水平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中纬度地区
北半球逆时针
南半球顺时针
中高纬地区
北半球逆时针
南半球顺时针
中高纬海区
西岸:寒流
东岸:暖流
北印度洋
冬逆夏顺
西风漂流
自西向东环绕地球一周
湖泊补给
湖泊变咸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
冰川消退,补给量减少,蒸发量>补给量
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难以排出,不断积累,盐分升高
水“来的少,去的多”
湖泊为什么会变小
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因素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生产用水、湖床物质组成、生活用水
湖泊为什么有深浅
影响湖泊深浅的因素
入湖泥沙量,地质构造,地形地貌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水循环
水体组成和分类
气态水 少 分布最少
液态水 数量大 分布次广
固态水 高纬高山
空间分布上
大气水0.01%
海洋水96.53%
陆地水3.46%
地表水
河流水 湖泊水
沼泽水 土壤水
生物水 冰川水
地下水
潜压(浅层地下水)
承压(深层地下水)
主要类型
海陆间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各个因素
下渗
降水(时长、强度)
地形(平坦、坡地)
土壤(颗粒)
植被(涵养水源)
地面硬化(城市化)
植被破坏
蒸发↓
下渗↓
地表径流↑
蒸发
气候
气温
光照
风速
正相关
湿度(空气干燥程度)
负相关
水域面积
含水量(含水量大蒸发量大)
降水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风带
季风
地形
海陆位置
洋流
水汽输送
西风
信风
季风
地表径流
补给量
植被
地面性质
人类活动
水平衡原理
蒸发
地表径流(支出)
下渗
地表径流
降水(收入)=蒸发+径流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
修筑水库、塘坝,退田还湖
跨流域调水
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
不利
围湖造田 植被破坏
湖域面积增大\缩小
收入>支出---扩大
收入:降水 径流汇入 地下水补给
收入<支出---缩小
支出:内流湖:蒸发下渗 外流湖:蒸发 下渗 径流
收入=支出---稳定
河流补给类型
雨水补给
补给季节: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补给特点:和降水一致
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补给季节:春季
影响因素:气温高低、积雪状况、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高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
补给时间:主要在夏季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特点
夏:汛期
冬:断流
高纬:高海拔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乞力马扎罗山
阿尔卑斯山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低纬度:西岸:沙漠
降水多的地区(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湖泊水补给(全年)
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当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河流水与湖泊水是相互补给的关系
地下水补给(全年)
天山北部艾比湖面积缩小的原因
艾比湖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晴天多,多大风,蒸发强;沙质土壤,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下渗强;人口增加,农业灌溉面积增大,使入湖水量减少
水资源短缺
供水
总量少,终年干燥
季节变化大,季节性干燥(华北地区春旱)南水北调
河流短小;径流量小(新加坡)
下渗严重(喀斯特地貌)
用水
城市人口 生活用水量大
工农业 生产用水量大
污染严重:(珠江三角洲)调整工业结构,限制高耗能用水
浪费严重(节约用水提高资源利用率)
沼泽形成原因
河水定期泛滥,凌汛现象多
积雪融水量大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气温低,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植被广布,涵养水源
航运价值
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小
无\有结冰期(短)
流速缓
经济需求
干旱地区河流下游流量少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
沙质土壤下渗强
支流多,流域面积小
人口多,生活农业用水量大
阿斯旺大坝的影响
河口泥沙沉积少,三角洲缩小,海水侵蚀强
耕地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库区入海口盐碱化加剧
大量使用化肥,污染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沙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