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思维导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政治考研笔记完整版分享!下图用时间划分、重要历史概念和近代史基本逻辑链条,为你清晰梳理中国近代史,是考研政治的必备利器,提高你的学习效率,逢考必过!赶快学起来吧。
编辑于2020-08-27 13:56:07中国近代史纲要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经济特征: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政治特征: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社会结构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 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③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中国资产阶级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反动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的原因: ①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②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②经济技术的落后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群的凝聚力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天朝田亩制度》
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资政新篇》
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天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无法克服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
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
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
背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目的:为了挽留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起止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
内容
兴办近代企业
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1865年,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近有船政学堂)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1867年,崇厚在天津建立天津机器局
1890年,张之洞在汉创办湖北枪炮厂
建立新式海陆军
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这只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翻译学堂
工艺学堂
军事学堂
历史作用
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冲击了封建思想和观念
失败的原因
具有封建性
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对列强具有依赖性
洋务企业的管理酷具有腐朽性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变法
背景
历史背景: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经济条件: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本阶级迫切要求挣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思想基础:西学的传播,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维新活动
①向皇帝上书;②著书立说;③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④办学会;⑤设学堂;⑥办报纸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
①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②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③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④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经济方面
①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物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②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③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市农场;④广办邮政,修筑铁路;⑤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⑥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军事方面
①裁剪旧式绿营兵,改联新式陆军;②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文化教育方面
①创立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②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③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历史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新旧力量的对比悬殊
主观原因: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③惧怕人民群众;④缺失政治策略和智慧
zlwxw2020.08.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清政府为了摆脱困境,陆续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包括:①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②颁布商学商律,奖励工商;③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方案,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弥”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在日本东京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成立中国同盟会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的全国性政党,他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去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最具号召力)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民权主义(三民主义核心)
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说的政治革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
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到清王朝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武昌首义
原因:①武汉是当时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城市,给这次起义的发动提供了一定的阶级基础;②两湖地区特别是武汉地区阶级矛盾非常尖锐,使起义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③革命党人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
南京临时政府
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局限性:①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②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③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④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⑤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学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失败的原因: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①新文化运动推进思想解放;②俄国十月革命;③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思想武器:进化论、民权、平等和个性解放
基本口号: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②批判孔教;③提倡“文字革命”
历史意义:①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②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③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局限性:①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未和工人农民发生联系;②对西方文化过度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否定的形式主义倾向,容易造成对民族文化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思潮;③夸大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为只要文化问题解决,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
五四运动
爆发的原因: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四,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爆发的过程: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第二阶段,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先后自动举行罢工
历史特点: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十月革命
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升级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式的启示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②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③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一大的主要内容:①确立党的名称;②制定党的纲领;③明确中心任务;④选举领导机构 二大的纲领:①打倒军阀;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三大的内容: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
国共合作的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的纲领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方面: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②主观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①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②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浪潮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到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化三改
中共中央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辉煌的历史进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去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哪里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了。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为新中国而奋斗
1945.8—1949.10
战后的政治形势: 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世界反动势力已经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 在国内,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
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协会议在重庆开幕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1946年5月4日,中央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 第一条战线:国共两党的较量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学生运动口号的变化:反对内战➡️反饥饿➡️反迫害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①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 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③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基本特征: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片面➡️正面;共:全面➡️敌后 三个发展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①长期以来奉行的大陆政策;②争夺世界霸权;③日本国内法西斯势力的崛起;④严重地经济危机;⑤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绥靖政策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契机
延安整风运动
1941年2月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主实力派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③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本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首先,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能力,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再次,为了镇压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制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 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国民党政府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①革命力量遭到摧残;②工农斗争走向低落;③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八七会议
内容:①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
意义: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
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①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②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③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受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容易犯“左”或右的错误;④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苏区的影响: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遵义会议
历史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务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为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提供了最重要的保证
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中国
大革命失败后由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秋收起义(1927年7月15日)、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
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两对主要矛盾指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林则徐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
“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p123 中国国民党一大
1924年到1927年的革命称为大革命、国民革命或国民革命战争
国共联盟实现了4个阶级结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