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五位一体”总体部局
本人考研自用的,可能做的不够好,有待改进。
编辑于2020-08-29 14:33:06“五位一体”总体部局
经济
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思想的中心是以人民为中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全民共享
全面共享
共建共享
渐进共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根本就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深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加大人力资本培训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持续推进“三去一补一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现代化经济体制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六个体系、一个体质)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创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1、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加强国家创新体质建设
3、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
4、建立以企业为主题、市场为导向、产学科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倡导创新文化
6、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农民)的总抓手
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乡村制度的基石)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所有权、承包圈、经营权)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措施)
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长久不变
保持农户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长久不变
保持农户承包地稳定
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国际竞争力
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
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
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
6、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可以说是计划和市场的问题) 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
国体(国家的根本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工作主线: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心环节: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主题:团结和民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核心是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物的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直接民主)
农村村民委员会
城市居民委员会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和选举民主相对应,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方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基本方针:1、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物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根本方向和目的,工作重点)
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文化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必须发扬中华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养、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味道梦想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事业
1、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 2、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
1、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2、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3、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文化自信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四个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自信从历史中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自信从奋斗中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自信从实践中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支撑
社会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这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过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是收入分配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行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生态
生态文明的核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首要态度
保护自然——重要责任
顺应自然——基本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建立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2、以产业生态画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3、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
4、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5、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