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
生物中考专题复习笔记,人体的营养和呼吸知识点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生物中考项目(01)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
消化系统主题
营养
营养物质
有机物
糖类(Sugar)
来源:谷物、薯类
作用:主要能源物质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两糖——麦芽糖、蔗糖
多糖——淀粉
脂肪(Fat)
来源:油、肥肉、坚果类
作用:备用能源物质
蛋白质(Protein)
来源:蛋、牛奶、鱼肉
作用
提供能量
建造(构成)、修复并更新细胞
拓展
胰岛素、生长激素和细胞色素C均属于蛋白质
维生素(Vitamins)
特点:不供能,不构建细胞,需量少,但绝对不可缺少
种类
脂溶性
VA
来源
动物肝脏、蛋类、奶油、鱼肝油
缺乏征
发育不良、夜盲症
VD
肉食类、蛋黄、动物肝脏
(幼年)佝偻病、软骨病;(成年)骨质疏松
水溶性
VB1
米糠,麸皮、粗粮、白菜、芹菜
神经炎、脚气病
VC
红果、柿子、辣椒、柑橘、柠檬、花菜
坏血病、抵抗力低下
无机物
水(Water)
特点:人体内含量最多(60 % ~ 70 % ),但不提供能量
作用:运输养料和废物(Co2等)
无机盐(Inorganic Salt)
特点
不供能,需量少,但绝对不可缺少
参与构成细胞
举例:血红蛋白含铁
种类(单位:元素)
钙(Ca)
豆类、五谷、虾皮
(幼年)佝偻病、(成年)骨质疏松病
铁(Fe)
动物肝脏、豆类
贫血、头晕乏力
碘(I)
海产品(海带紫菜)、加碘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磷(P)
猪肝、牛乳粉
骨痛、厌食症、肌肉无力
锌(Zn)
猪肝、牛肉
味觉障碍、生长发育不良
消化与吸收
消化主题
消化的概念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消化道
口腔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均匀混合
意义
可初步消化淀粉为麦芽糖
咽
食物的通道
食道
胃
始末部位
开端
贲门(食道末端)
末端
幽门和十二指肠(小肠开端)
暂时储存食物,并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含胃蛋白酶)均匀混合
可初步消化蛋白质为多肽
小肠
十二指肠和幽门(胃末端)
盲肠(大肠开端)
消化和吸收
消化
优势
多种消化液
胆汁(肝脏)
胰液(胰腺)
肠液(小肠)
长度
长约5~6米
吸收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内含毛细血管)
关系:皱襞上有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
内含毛细血管
红细胞单行通过
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很薄,均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场所
大肠
盲肠(小肠末端)(其上有阑尾)
肛门
长约1.5米
形成粪便的主要场所,可吸收水、无机盐、少量的维生素
肛门(直肠下部)
排遗
消化腺
唾液腺
分泌物
唾液(内含唾液淀粉酶)
分解作用
初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在消化道外
胃腺
胃液(内含胃蛋白酶和盐酸)
初步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在消化道内
肠腺
肠液(含多种消化酶)
肝脏
胆汁(不含消化酶)
可乳化脂肪为脂肪微粒
在消化道外,且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
胰腺
胰液(含多种消化酶)
吸收主题
概念
小分子物质进入到血液的过程
场所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次要
器官
小肠上的皱襞和小肠绒毛
实验操作项目
馒头在口中的变化
方法
控制变量,对照实验
结论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作用,可使馒头在口腔内初步消化
呼吸系统主题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道(保持气流通畅)
鼻
鼻毛
清洁空气
粘膜(内有毛细血管)
分泌粘液(内含杀菌物质)
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地位
咽是消化道(食物)和呼吸道(气体)的共同通道
区分食道和喉的器官
会厌软骨(咽下方)
喉
内侧有声带
(支)气管
有骨软骨做支撑
是痰产生的部位
过程
腺细胞分泌粘液,与细菌混合形成
成分
粘液、细菌、灰尘
呼吸道疾病
常见病征
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细菌/病毒性肺炎等
预防
远离呼吸道疾病病人,保持通风和清洁、远离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戴口罩
肺(气体交换)
结构
数量
有2个,其中左肺3叶,右肺2叶
组成
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具有弹性
功能
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
气体交换
外界与肺的气体交换
肺的呼吸频率
平静状态下约16次/分
胸骨
肋骨(其上有肋间肌)
胸骨和脊柱
横膈膜(膈)
吸气状态
肋间肌和膈肌同时收缩
横膈膜顶部下降
胸廓容积变大
肺扩张
肺内气压减少
空气从外界入肺(吸气完成)
呼气状态
肋间肌和膈肌同时舒张
横膈膜顶部上升
胸廓容积减小
肺收缩
肺内气压增大
空气从肺入外界(呼气完成)
原理
呼吸运动
肺活量
胸围差可以代表肺活量的大小
计算方法
测量方法
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后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后的胸围长度,再计算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L的值
注意事项
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呼吸要均匀
应测多次(应在同一位置测量),并算出平均值,以便减小误差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大致相当于肺循环)
宏观特征
吸入气体
二氧化碳少,氧气多
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有大量的肺泡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均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交换过程
外界到组织细胞的交换
通过呼吸运动吸入氧气到肺泡
穿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内的红细胞
血液内的红细胞运输氧到组织细胞内的毛细血管
氧气穿过细胞膜从毛细血管进入线粒体促进呼吸作用
组织细胞到外界的交换
二氧化碳穿过细胞膜从线粒体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
红细胞运输二氧化碳到肺泡
二氧化碳从红细胞内穿过细胞膜进入肺泡
通过呼吸运动呼出二氧化碳到外界
扩散作用
结果
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氧气(或二氧化碳)共穿过的细胞膜层数:9层
组织与血液
4层
血液与肺泡
5层
氧气(或二氧化碳)共穿过的细胞层数:6层
3层
| 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 |
| 肺泡与血液、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
肠液和胰液的分解作用
淀粉酶
可分解麦芽糖为葡萄糖(最终产物)
肽酶
可分解多肽为氨基酸(最终产物,且甲状腺激素也属于氨基酸)
脂肪酶
可分解脂肪微粒为甘油和脂肪酸(最终产物)
| 皱襞和小肠绒毛吸收结构示意图 |
| 消化道及消化腺结构示意图(左繁右简) |
| 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