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律基础
考研思修法基的最后一章法律基础笔记整理,几乎涵盖所有选择题考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法律基础
法律
含义
①国家制定和认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但不是唯一力量)
②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根本因素
③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整体性(非简单相加)、体现的仅仅是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那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本质特征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科学性、先进性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
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原则:科学、民主、依法立法
法律执行(执法)
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原则: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
主体: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享有立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法律适用(司法)
主体: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审判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
原则:司法公正、人人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独立公正行驶司法权
基本要求:正确合理合法及时
法律遵守(守法)
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承担并履行义务
法律体系
宪法
至上地位
根本法,治国安邦总章程
各项制度的总依据
规定国家根本制度
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人民主权、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主义法治、民主集中制(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制度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伟大创造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体法律部门 原则重点
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民法原则:地位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商法原则: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
行政法
基本原则: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
经济法
目的:防止市场经济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社会法
原则:公平和谐、国家适度干预
刑法
基本原则: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
刑罚: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程序法律部门
诉讼法
刑事
拘留
民事
行政
非诉讼法
仲裁法
自愿、仲裁独立、一裁终局
调解法
法治体系
主要内容
法律规范体系→前提、制度基础
法制实施体系→重点
法治监督体系→重要保障、迫切要求
法治保障体系→重要依托
党内法规体系→本质要求、重要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龙头环节,目标: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
公正司法→最后一道防线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活动最好的价值追求
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目标: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权利和义务
法律权利
权利观根本区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
特征
不可侵犯、依法行使、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不同而存在差异、受制约
法律权利区别于其他权利的根本所在: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法律义务
作为、不作为
历史的、源于现实需要、依法设定、可变
依法行使权利
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选举权、表达权、民主管理权、监督权
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人格尊严权
财产权利
私有财产权、继承权
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界限
正当目的、必要限度、有效方式、法定程序
依法履行义务
基本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法律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利益
服兵役
纳税
劳动、受教育、计划生育
违反法定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补偿性
处罚和处分
法治思维
正当性思维、规范性思维、可靠的逻辑思维、科学思维
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工具理性于一体的高级法律意识
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
普遍适用性
优先适用性
不可违抗性
权力制约
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公平正义
权利(主体、基本权利、权利保护平等)、机会(起点、发展、代际平等)、规则、救济公平
权利保障
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最后防线
正当程序
合法性、中立性(平等)、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
尊重维护法律权威
取决于地位、科学程度、实施程度、受信仰程度
重要意义
核心要求、前提条件
法律权威是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
实现人民意志的基本途径
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
基本要求
信仰、遵守、服从、维护法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全面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义
做法
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依法治国基本原则,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法律的基本属性、法治的基本要求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区别
地位
法治→基本方式、基本方略、根本性、决定性、统一性 德治→重要方式
作用
法治→预测、惩罚、震慑、预防 德治→道德教化
实现途径
法治→外在的规则之治 德治→内在的道德约束
联系
道德→支撑、滋养 法律→承载、保障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基本属性:平等
依法治国
根本目的:实现人民幸福,尊重保障人权
基本原则:人民当家做主
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党的领导
关系:相互依存、目的和手段、复合性 平等性、互利性
拘留≠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