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修法基
腿姐2021强化课程,思修法基笔记整理。
编辑于2020-09-05 23:23:38思修法基
绪论
当代大学生根本要求
有理想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缺乏会得精神上的软骨病
有本领
青春焕发光彩的源泉
有担当
决定人生价值的最大砝码
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
思想道德
调节领域
大
调节方式
说服教育
调节目标
希望改正
法律
调节领域
小
调节方式
国家强制力
调节目标
强制改正
联系
都是基本素质
现有道德,后有法律
都是调节思想行为,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都是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
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道德滋养法律,丰富法律,支撑法律,以道德精神和价值促进引领全社会
思想修养
人生观
人的本质
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
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最根本关系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社会主义中
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
社会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人生观
人生目的(purpose)
人生观的核心
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决定人生道路
决定人生态度
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attitude)
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meaning)
自我价值
对自身需要的满足
社会价值
对他人与社会的价值
关系(为什么要奉献,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P326
如何评价价值大小(3+2)
根本标准
社会历史规律
普遍标准
对社会的劳动贡献
评价方法
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统一
物质奉献精神贡献统一
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如何实现价值
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根本遵循)
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重要前提)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必经之路,源头活水)
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人生观与与世界观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的人生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认真
务实
乐观
进去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幸福观
幸福是一个主体范畴
离不开一定物质条件
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之上
得失观
不拘泥与个人利益的得失
不满足于一是得失
不要惧怕一时得失
苦乐观
主观感受
顺逆观
客观境遇
反对错误人生观
拜金主义
自私自利
钱权交易
行贿受贿
贪赃枉法
享乐主义
追逐名牌奢侈品
个人极端主义
是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核心
理想信念
什么是理想信念
概念
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精神上的钙
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昭示人生目标
提供前行动力
提高精神境界,是衡量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尺度
理想(励志)
内涵
有实现可能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分类
性质和层次划分
科学理想
非科学理想
主体划分
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
特征(超时代)
超越性
源于现实且超越现实
实践性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只有在事件中才能实现
时代性
受时代制约,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信念(持续干)
内涵
认知,情感,意志的统一体,为追求理想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特征
执着性
多样性
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信念
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
高层次信念决定低层次信念
低层次信念服从高层次信念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表现形式,但也分盲目信仰和科学信仰
二者相互依存
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
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
二者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理想与现实
理想
应然(应该是这样的)
现实
实然(实际是这样)
统一面
理想
其中包含现实,即包含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现实
其中包含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
实现条件
艰苦奋斗与坚定的信念是重要条件
实践是根本条件
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思想基础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
对于自己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二者关系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
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要靠全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实现
为实现中国梦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弘扬中国精神
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结合古文)
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义,利观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仁爱,天下,万民,苍生(对事)
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明人伦,修身
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真,善,圣,君子(对人)
中共是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与坚定弘扬者
中国精神
定位
是兴国强国之魂(扭动力)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大的精神定力
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四个伟大)
伟大创造精神(发明)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神话)
团结奋斗,创造梦想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
突破束缚,打破陈规,不甘落后,坚韧不拔,危机感,自强不息
二者关系
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共同构成中国精神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是一定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
一切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变迁融入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
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
爱国主义
关键词
即是道德要求,也是政治原则,还是法律规范
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揭示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历史的,具体的(会变化),具有阶级性
现阶段的爱国主义
献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
献身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基本内涵
爱祖国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试金石
爱祖国灿烂文化
胎记,精神基因,精神的文明摇篮
爱自己的国家
基本要求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要求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重要体现
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尊走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做忠诚的爱国者
推进祖国统一
促进民族团结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自由(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
与核心价值体系比较
不同点
观是体系的精神内核
体现了体系的根本性质和本质特征
反映了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是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共同点
具有内在的一致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遵循
文化软实力迫切要求
社会团结最大公约数
道德理念
坚定价值观自信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
历史依据
根治与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基础(实践根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
强大的道义力量
先进性
社会主义制度
价值制高点
人民性
反映人民的诉求
真实性
不虚假,真的能做到
道德修养
道德总论
道德的起源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第一个历史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意识是道德产生的的思想认识前提
本质
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
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用善恶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维持
与法律法规,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
非制度化,柔性的规范,不是被颁布,制定或规定出来的
一种实践精神
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
功能
认识功能
规范功能
养成
调节功能(评价)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不是孤立进行,与法律纪律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效用
法律是成文的规范,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时间线
传统美德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根本要求
整体,责任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人际和谐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修身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人伦、义务
五教,五伦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3句话
革命道德
内涵
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优秀道德
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
中国革命道德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发展
超越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道德
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灵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根红线
始终把革命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有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道德
核心
为人民服务
决定并体现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制约道德领域中所有道德现象
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原则
集体主义
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并不是任意的要求牺牲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不是所有利益
三个层次要求
最高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较高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最基本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
空间线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
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需要有序的公共秩序
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提高社会成员质量的重要标准
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之中的道德规范(文人爱保守)
文明礼貌
反映道德修养,体现整体素质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最基本要求
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最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
道德建设重点,道德,法律都要求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最高层次要求
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个人品德
集中体现道德认知,道德感情,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在社会建设中具有基础作用
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个人品格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掌握道德修养的方法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知行合一
积善成德
落脚点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法律修养
横纵维度
法律的历史
法律的含义
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制定,认可,保证实施
与其他社会规范最大区别
强制力不是唯一力量,跟其他规范一起作用
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决定的根本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制约法律发展程度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具有整体意志
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个别意志,个人意志相加,统治阶级意识全部,都为错误
法律的历史发展
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尊重并反映客观规律
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
是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环节
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国家立法权(宪法和法律)
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地方性法规
自治区,州,县人大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特别行政区
根据基本法自主制定本行政区法律
行政机关
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行政法规
各部门
部门规章
子主题
地方行政机关
地方政府规章
法律执行(执法)
是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行政执法主体
中央和个地方各级政府
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法律适用(司法)
国家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
法律遵守(守法)
守的是宪法和法律
不仅仅为履行法律义务,还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
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法律的类型
宪法为核心
地位
国家根本法,治国总章程,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各项制度和法律的总依据,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权威,效力
根本性
全局性
稳定性
长期性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
党带头捍卫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超越
一切以宪法为活动准则
自觉学习,尊重,维护宪法
原则
党的领导
人民主权
人民能够做
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尊重的基本权利
社会主义法治
民主集中制
法律为主干
实体法律部门
宪法相关法
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相关法律(与主权有关)
民商法
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序良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民法典
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开创我国法典编篡立法先河
具有里程碑意义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相适应
明确犯罪概念
正当防卫,进击避险不是犯罪
刑罚种类
管制
拘役
有期
无期
死刑
附加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程序法律部门
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官告民
民事诉讼法
民告民
行政诉讼法
民告官
非诉讼程序法
仲裁法
自愿
仲裁独立
一裁终局
人民调解法
国家维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意义(刚考过)
中特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内容
完备的法律体系
前提
高效的法治实施
重点
严密的监督体系
重要保障
有力的法治保障
重要依托
完善的党内法规
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
龙头环节
严格执法
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
司法公正
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全民守法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我党领导
中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根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要求违法必究
要求非歧视,无差别对待
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都具有约束作用
都必须遵守
都是重要手段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个人维度
法治思维和法律权威
法治思维
含义
正当性思维
规范性思维
可靠的逻辑思维
科学思维
与人治思维的区别
依据上
方式上
价值上
标准上(分水岭)
最高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内容
法律至上
尤其指宪法至上
普遍适用性
优先适用性
不可违抗性
权力制约
权力法定,有权必责
违法必究
公平公正
权利公平
主体平等
基本权利平等
权利保护
权利救济
机会公平
起点平等
发展平等
代际平等
规则公平
适用同一标准和规则
救济公平
司法救济
行政救济
社会救济
人权保障
宪法保障
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
重要条件
行政保护
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
最后防线
正当程序
合法性
中立性
参与性
公开性
时限性
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取决于
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身的科学程度
在实践中实施程度
被社会成员信仰程度
本质
源自于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意义
待定
措施
信守法律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
含义
强调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是马主义权利观和其他的根本区别
特征
内容,种类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内容,分配方式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具有不可侵犯性
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是区别于其他权利的根本所在
法律义务
具有法定的强制性,违反法律义务必定承担法律责任
特征
是历史的
源于现实需要
必须依法设定
可能发生变化
概要
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具有复合性
二者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
人人平等
权利义务设定平等
权利义务实现要平等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宪法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选举权
表达权
民主管理权
监督权
人身权利
生命健康权
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权利,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
人生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住宅安全权
财产权利
私有财产权
继承权
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
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上的保障
休息权
社会保障权
物质帮助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保护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
基础
遵守宪法和法律
保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