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科史的知识谱系。
编辑于2020-09-12 21:40:43教育研究方法学科史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进
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进
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萌芽时期(古希腊—16世纪前)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哲学观和教育观直接对应
昆体良(古罗马雄辩家和教育家)
研究以教育的具体目标、对象,经验为出发点,主要沿着归纳的路线上行
形成时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代表人物
伽利略(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
开创了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途径
夸美纽斯(17世纪后)
《大教学论》
自然类比法
最大功绩
将教育感性经验加以总结和归纳,是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赫尔巴特(17世纪后)
实践哲学和心理学出发,导出其教育目的论和教育方法论,构造了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
是第一个有意识地提出教育研究方法的探究问题,并在方法领域做了有意识突破思辨式研究的努力的教育家
裴斯泰洛齐 康德 第斯多惠 乌申斯基
17世纪后
冯特(德国心理学家)
时间:19世纪下半叶
首创心理实验室(1879年)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问题(实验法)
高尔顿(英国人类学家)
时间:1882年
在伦敦成立了人类学实验室
研究个别差异问题
特点
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的内部
自然研究方法引入教育研究中
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意识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实证化事件
儿童研究运动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
拉伊
梅伊曼
具体反映的方面
教育实验运动迅速开展
人物
梅伊曼和拉伊
实验法
比奈(法国)
实验法
桑代克(美国,教育测量鼻组)
心理实验法
教育测量运动蓬勃兴起
人物
费舍(英国)
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成绩量表
赖斯(美国)
提倡教育测量
1895—1905年编制了算数,拼字,语言等测验
桑代克(美国)
《书法量表》《拼字量表》《作文量表》等测量工具
比奈和西蒙(法国)
智力测量量表
教育调查开始被重视
人物
赖斯(美国)
拼写练习调查
斯坦利霍尔(美国)
问卷法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人物
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
运用教育科学发展与科学研究方法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提供了普遍有效的科学方法论指导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科学社会研究方法
调查法
文献法
历史研究法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归纳法
实验法
比较法
统计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的专著
吉特《教育之科学的研究》
谷德《教育研究方法》
麦柯尔《教育实验方法》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向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人种志方法
现象学和解释学方法
历史方法
个人生活史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
叙事研究方法
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
话语分析研究方法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含义:指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
例如:采用录音,录像,现象等手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强调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中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进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特征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人物
蔡元培
1919年指出设立‘实验教育研究所’,研究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朱元善
1918年明确教育研究
从美国引进教育实验
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
文纳特卡制
葛雷制
德可乐利
作用
教育研究的开展促进了教育学中国化的实践
20世纪下半叶(1949—1975年)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年)
人物
凯洛夫
著作
《教育学》
特征
1.翻译了许多苏联的教育学著作
2.邀请了多位苏联专家讲授教育学
3.我国学者积极做辅导性或普及性报告
4.学习苏联的教育学十分用心
5.不断引进苏联教育学研究的最新信息
6.出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教育讲义报告
意义
苏联的教育学帮助国人完成了教育研究模式的格式塔转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国教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2.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地位的确立(1949年以后开始)
人物
杨贤江
著作
《教育史ABC》
是中国第一部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教育史的著作
《新教育大纲》
是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阐述教育原理的著作
3.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学研究方法(1976—2000年)
1.教育研究方法的反思与重建
2.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
特点
1.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进行教育研究
2.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3.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
标志着教育研究方法在中国得到重建和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1.综合化
1.方法论意义上的移植和转换
2.具体方法的移植和转换
2.多元化
1.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
2.教育研究的生态视角
3.教育研究的后现代视角
4.教育研究的人种学视角
5.教育研究的叙事方法
3.层次化
教育想象及其规律本身的复杂性,广泛联系性和多层次性
1.第一层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第二层次是具有一般科学方法论意义的复杂科学方法,数学方法
3.第三层次是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例如:教育观察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
4.现代化
引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例如:录音,录像等手段,准确的记录收集资料
5.真实化
新的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应用
6.规范化
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的规范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含义
研究的基本内涵是严密的探寻、验证和调查,从而发现新的事实、理论或法则。(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教育研究方法的的过程
选题和设计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和评价阶段
特点
目的性
综合性
多样性
规范性
创新性
功能
导向功能
简约功能
规范功能
探寻功能
训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