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理论-作品
童庆炳版《文学理论教程》之作品论思维导图。
中国现代文学史之第二第三个十年思维导图。
童庆炳版《文学理论教程》之读者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文学作品
三大类型
现实型
再现性
逼真性
理想型(代表:浪漫主义文学)
表现性(主观性)
虚幻性
象征型
暗示性
朦胧性(假定性)
类型的演变
古代:往往兼具几种类型特征
中国
现实型文学
《诗经》(也含有象征)
《史记》
杜甫、白居易的诗
明清小说
理想型文学
《楚辞》(三种特征兼具)
李白诗作
《西游记》《聊斋》《牡丹亭》
象征型文学
《庄子》
王维、李贺、李商隐的诗
西方
初期:三种兼具
古希腊神话、史诗、戏剧
骑士传奇
《神曲》
文艺复兴-启蒙时期:三种兼具
《十日谈》
近代:充分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
现代:多向演变
基本体裁
诗
凝练性
跳跃性
音乐性
小说
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剧本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散文
题材广泛多样
结构自由灵活
抒写真实感受
报告文学
及时性
纪实性
文学性
文本层次
英伽登划分
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意义单元
多重图示化面貌
再现客体
总体划分
文学言语层
文学言语的特点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外还有
内指性(指向文本世界)
心理蕴含性(情感性)
阻拒性(陌生化)
文学言语与日常话语的区别
文学形象层
文学形象的特征
高级形态
典型
美学特征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意境
特征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韵味无穷
分类
刘熙载《艺概》
花鸟缠绵
云雷奋发
弦泉幽咽
雪月空明
王国维《人间词话》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樊志厚《人间词乙稿序》
“以境胜”者
“以意胜”者
“意与境浑”者
意象(审美意象)
基本特征
寓言式意象
符号式意象
抽象型
具象型
文学意蕴层
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审美意蕴层
两大题材
叙事性作品
叙事
叙事学
构成
叙述内容
故事
事件
情节
关系
人物
行动元
角色
场景
结构
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
行动
行动逻辑
可能性
变为现实
取得结果
典型形式
首尾接续式
中间包含式
左右并联式
叙述话语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时序
顺序
倒叙
插叙
时距
变快
变慢
频率
视角
零聚焦叙述
内聚焦叙述
外聚焦叙述
叙述动作
叙述者
叙述者的声音
独白式
复调式
叙述接受者
抒情性作品
抒情
要素
抒情内容
抒情话语
修辞方式
比喻
明喻
若、如、似、像
隐喻
无喻词
借喻
无本体,无喻词,只有喻体
象征
倒装与歧义
夸张与对比
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借代与用典
借代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替换。
抒情角色
第一人称
代言
结构要素
声音
声调(字音是抒情话语的最小声音单位)
节奏(重要表现手段)
画面
诗与画
张舜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莱辛:画是化动为静,诗是化静为动
情感经验
声情并茂
文学风格
内涵
创作个性
布封:风格即人
体裁和语体
特性
独创性
多样性
稳定性
类型
简分法
刚与柔(主)
虚与实
奇与正
繁分法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四组八体
典雅与新奇
远奥与显附
繁缛与精约
壮丽与轻靡
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言与疏放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屈、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文学风格与文化
时代风格
民族风格
地域风格
流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