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个人)
分析人物个体的思维导图,带你充分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人(个体)
认知失调和自我辩护:自我认知出现矛盾时的行为
决策造成的失调
关注自己选择的积极方面,忽视消极方面
一旦做出承诺,哪怕很小也会促成更多承诺
登门槛效应:接受了一个微不足道请求后,更有可能接受更大请求
不可改变性的重要性
让对方拥有对象,可以提高对对象的积极态度
提高不端行为的抵抗力:要诱惑,但不要使之行动
不充分理由心理
有充分理由则不需为自己辩护
否则需要合理化自己行为
较小外部激励反而容易改变对方态度
外部理由:奖惩/朋友推荐/保护他人情绪
失调与自我概念
”我说过X” VS “我不信X”
”我说过我不信的话” VS ”我是诚实的人”
教育中的运用:轻微的奖惩更容易改变儿童行为
其他影响
为努力辩护:努力使目标更有吸引力
为残忍辩护,对不可避免之事更加喜欢
自尊的作用:高自尊者更容易拒绝不道德之事
对生理影响:高度失调提高人对不适的耐受性(食物/环境)
运用失调:诱导对方努力-引起失调-促进改变
应对失调
理解失调本身
意识到不正确行为不意味本质恶劣
容忍自己失误,并意识到失误的积极意义
偏见
对群体特征和动机的概括->定型
偏见成因
竞争
替罪羊理论
自我形象与地位维持(失调的解决)
偏见人格
从众
偏见应对: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攻击性
攻击的原因
神经/化学/激素/酒精
痛苦/挫折/拒绝和排斥
社会学习/传媒影响
攻击的应对
理智
惩罚
奖励替代行为
喜欢,爱和人际敏感度:处理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赞美与帮助的影响
赞美的好感依赖场合和程度
接受他人帮助更有利于使对方喜欢自己
个体特征对喜欢的影响
能力高者(出丑效应:在有竞争群体内,强者失误更引起好感)
外表:人都受外貌明显影响
相似性与吸引
喜欢相似者
喜欢导致:认为对方与自己想法一致
喜欢与被喜欢:被喜欢-自尊提高-更容易喜欢对方
尊重的丧失与获得
最喜欢:获得对方尊重
最反感:丧失对方尊重
对共有关系的渴望
交换关系:关注关系的公平性
共有关系:不计较公平=>明确权利定义对亲密关系有反效果
亲密关系
条件:接近性,相似性
三角理论:激情,亲密,承诺
得失理论
来自陌生人的赞赏是极大地激励
来自亲密伙伴的否定是极大的伤害
真实的重要性
冲突/伤害感使人反思,进而创造更好关系
亲密,非攻击性,直面冲突的解决方式
表露重要信息,提升亲密感
坦率,不带指责,不带偏见的沟通方式
社会认知:个体如何理解其他人
背景对认知影响
参照点和对比效应:诱饵选项
启动:提高易接受性
为决策设定框架:利用避免损失的倾向
呈现顺序:首因效应,稀释效应
便捷判断:没时间,没必要,信息过载
易得性判断:用一个易得的类比物
代表性判断:一事代表一个人
态度式判断
印象影响对一个人预期
错误一致效应:过高估计赞同自己比例
分类和社会定型
定型影响预期:自证预言
虚假关联:将无关的事联系起来
内群体-外群体效应
内群体偏爱/同质性效应
倾向于认为外群体有更大相似性
重构记忆
自传式记忆
认知保守:倾向于证实第一印象
证实偏差-自证预言
事后聪明偏差:倾向于认为自己事先判断正确
态度和信念影响行动
高估自己的态度-行为一致性
将其他人的行为归因于特质(实际原因复杂)
社会解释的三种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过多归因于他人特质
行动者-观察者偏差:前者归因环境,后者归因特质
自我偏差:维持并强化对自身看法
自我中心:高估自身影响
自利偏差:成功归自己失败怪环境
相关性高,对后果负责,易被观察时最明显
宣传与说服:如何改变个体观点和行为
方式分类
中心的说服:系统分析
边缘的说服:诉诸情感,特例等
提高来源可信性
受尊敬的人
来源不计较个人利益
”不经意”听到
更有吸引力的人
宣传方式分类
理性 VS 情感(更佳)
统计数据 VS 生动案例(更佳)
单方面 VS 双方面
观点与自己一致时适合单方面
否则适合双方面
观点呈现顺序
前后距离短:前者优势
后者到决定距离短:后者优势
对个体行为改变程度
在可接受范围内?
是:差异越大改变越大
否:无改变
宣传者可信度
高:差异越大改变越大
低:差异不大有影响,否则无
接受者特征
自尊
高:先寻求解释
低:直接接受
事前经验
积极经验有利于宣传效果
明显”宣传”提高警惕性,不利
人有保护自由感的本能
过分热情的推销
过分严厉的措辞
自发反对相左观点
”预防接种”效应:事先收到类似宣传并进行反驳
从众:群体对个体影响
定义
在一个远离不同观点,具有相当凝聚力的排他小团体里
由于:人们共同地追求占统治地位
因此:群体无视对其他方案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源动力和影响因素
确保自己正确
不辜负他人期望,获得好感
增加从众可能
施压群体重要
个体自信低
群体文化
降低从众可能
私密环境
事前表态
承担责任的压力
个体文化
根据态度改变时间分类
依从:持续到奖励/惩罚结束,权力导向
认同:为了建立与他人满意的关系,基于吸引
内化:接受对方信念,基于可信性
后果和应对
低估个人从众可能,高估他人从众可能
旁观者效应,如何降低
共命运的感觉
面对面的环境
增加施救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