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播效果理论思维导图
传播效果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习惯就是人们长时间养成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决定了我们做事的基本方法,有好的习惯的人做事都会有好的结果,而坏习惯的人往往难以成事,因而,人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这里总结了7个习惯帮助大家成为高效人士。
认知获取的概念 知道一些概念、过程、信息、现象、方法,知道它们大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 结论:认知获取是学习的开始,而非结束。 比如当朋友给我们介绍一位新朋友时,朋友说,这位朋友性格活泼开朗。
国标重点水污染源运维工作日常事项,整理了仪器设置、运维、维修检查的内容,一起来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电影院包场服务流程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培训计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车队管理
17种头脑风暴法
七夕活动策划
供应链类型
传播效果理论
强效果论(20世纪初-30年代末)
受众是孤立的人,媒介的讯息导致受众成员个体以大致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
时代背景
1.大众传播媒介在政治战争和日常生活中有重大影响。还有本能心理论的影响。
2.在工业化社会理论基础上形成,认为大众社会的个人在心理上陷入孤立,松散的人们没有中心统一的价值观
3.又称“刺激——反应”论,认为人和生物一样,会做出反应,并且一战期间宣传的巨大威力加深了这种认识。
评价
1.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忽视影响传播效果的客观因素。
2.这个理论并无根据,否定了受众的能动性和接收者的个人差异
有限效果论阶段(1940-1960)
大众传播只有通过N多中介因素才起作用,最明显的作用是强化态度而非改变,受各种因素制约
1.大量的验证性研究已经否定了强效果论
2.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发展处一些新理论
心理学由“本能论”过渡到“学习论”
大众社会的观点受到挑战
社会关系论出现
缺陷
1.只考虑传播效果对态度的影响
2.只考虑对个人,不考虑对社会和群体的传播效果
3.只考虑短期效果,不考虑长期效果
4.只站在传播者立场,不站在受众角度考虑传播效果
5.认为传播效果只要体现在态度的转变上,没有考虑态度的加强
回归强效果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有限效果理论贬低了大众传播的效力,只注重大众传播即时、直接的效果,没有考虑长期、间接的效果;大众传播可能具有相当显著的效力,这种效力应该从受众和长期效果的角度来衡量。
分类
适度效果论
使用与满足研究
创新扩散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
涵化分析
强效果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
知识沟假说
电视的普及使人们反思传播效果的定义和实证的测量方式
社会学家关注人的社会化过程,考察人们在社会框架中的相互作用
实证的思潮受到怀疑,历史人文学科抬头,推动效果研究从短期走向长期,从单一过渡到多样
批判学派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