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原理凯程笔记
持续更新333教育学,此笔记适合后期背诵使用。
编辑于2020-09-23 16:20:38教育学原理
第五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内涵
含义
广义:教育要培养的人的规格和质量,不论主体是谁提出来的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国家提出的关于人才的规格与质量
层次结构
内容结构
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
我国教育目的
作用
定向调控评价
社会制约性【确立依据】
社会方面
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
个人方面
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生活;个性自由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洛克,马斯洛,萨特 【梦露佩服马斯洛】
社会本位论
柏拉图,荀子,凯兴斯泰纳,涂尔干,纳托善,孔德,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巴图涂寻死】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科学内涵
实现条件
意义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劳动者
坚持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
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
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
含义
构成
德智体美综合实践
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概述
含义
包含了什么
特点
建立依据
社会
个人
教育内部
发展:终身教育趋势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学制】
含义
发展过程
学制类型
变革趋势
我国现行学制形态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六点
第七章课程
课程的概述
含义
育人目标,特定知识经验,预期学习活动方式
培养人的蓝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联结直接与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
课程方案
含义:课程设置的总体计划;国家依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关于整体课程设置的政策性文件
普通小学和中学:培养目标,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排
意义:办学的基本领域和基本依据
课程标准
在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课程计划和培养目标,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关于这个学科的课程目标
包含:说明部分【课程性质理念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意义4点:编写教材,教师教学,考试评价,课程管理的依据
教科书
含义原则意义
课程的理论发展
斯宾塞知识价值论,杜威课程论,博比特活动分析法课程论,泰勒目标模式
课程发展的类型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课程改革
背景
理念
目标
总体:教育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
具体: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
第八章教学
教学的概述
含义
意义
任务
教学过程
性质
特殊认识说
交往说
价值目标说
全面发展说
双边互动说
基本阶段【含义阶段优缺点】
接受式:引发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
探究式:明确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关系五点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进行教育【提高思想品德】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学原则
循序渐进【系统性】,因材施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性,量力性【发展性】
教学方法
概述
含义: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办法具有目的性,双边性
选择依据
社会:科技文化等
人:学生的兴趣需求生活个性自由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教育内部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时间意外等
相近词汇
教学手段:工具
教学模式;在某个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稳定的规范的教学步骤
教学策略:为达成教学目的,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的谋划
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联系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法
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与学生在时空中的组织结构
种类
个别教学制
班级授课制,含义特点优缺点
分组教学
走班制
教学环节
备课【先决条件】-上课【中心环节】-】课后教导【必要补充】-教学评价【反馈环节】
教学评价
概论
含义: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判定的过程
包含学生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
意义: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水平
种类;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相对性,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程评价
原则:客观性,指导性,发展性,计划性
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
学生成绩的评价
评教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
四点:人才培养规格;发展速度规模与教育结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
政治经济
四点: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内容管理体制
文化
内容和水平;背景与模式;传统与变革
教育的功能
变迁功能
经济功能
三点
文化功能
四点
政治功能
四点
生态功能
3
社会流动功能
含义
教育会推动人在社会中的流动
意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含义
表现
3,自身特点,,质的目的性
强调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以人为本
子主题
优先发展
科教兴国国兴科教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章人的发展概述
含义
广义
人的一生的发展,从胚胎到死亡
狭义
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发展
包含内容
生理心理社会
特点
未完成性,能动性
规律
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顺序性,整体性,互补性【对教育要求不同】
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生理发展可能】,环境【给定性】,能动性【决定性】,教育【主导作用】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理论
内发论,外铄论
第二章教育的概述
含义
广义
凡是有目的的对人的各方面施加积极影响,不论有无计划有无组织有无系统不论是教导的还是自我的都属于教育
狭义
专门有组织的不断趋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如学校教育
质的规定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
激励受教育者自觉学习与自我教育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含义
地位
主导者
作用
受教育者/学习者
含义
地位
主体者
作用
教育中介
教育内容与教育活动方式
历史发展
起源论
古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
柏拉图《理想国》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
地位:西方第一本教育经验的著作
孔子
论语
思孟学派《学记》
世界上第一本教育经验著作
独立形态
培根
夸美纽斯
卢梭
康德
赫尔巴特
多样化
实证教育学
斯宾塞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拉尹
实用主义教育学
文化精神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理论深化
美国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鲁纳
认知结构说,发现教学法
苏联
赞可夫
教学促进一般发展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育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顺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年龄特点
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
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
指导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