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生与教师
考编《教育学》第六章:学生与教师(学生、教师、师生关系)笔记总结。
考编《普通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过程知识总结。
考编《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思维导图。
考编《教育学》第12章《德育》(概述、过程、原则、方法、途径、模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学生与教师
学生
本质属性
学生须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社会地位与身份
1989《儿童权利公约》
基本原则:“吴尊最佳”
无歧视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身份
国家公民
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
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权利
人身权
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
身心健康权
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定期组织身体检查;安排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等。
人身自由权
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人格尊严权
学生享有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隐私权
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名誉权
荣誉权
受教育权
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
学习权
公正评价权
义务
“三遵守一努力”
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构成
教学内容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模式
放任型
无序、随意、放纵,最不利于学生发展
专制型
命令、权威、疏远,班级成绩最好
民主型
开放、平等、互助,最有利于学生发展
特点
尊师爱生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影响因素
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领导方式(三种模式)
教师的智慧
教师的人格因素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环境
人际关系环境
课堂组织环境
我国中小学课桌摆放多呈“秧田式”
建立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扬教育民主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发展
非专门化阶段
专门化阶段
1681年法国拉萨尔创立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
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
专业化培养模式多元化阶段
1966《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我国教师培养的三种模式
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
综合性的以培养教师为优长的大学
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
职业性质
教师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最基本职责,根本任务
角色
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传道者”(德育)
“授业解惑者”(智育)
管理者
示范者
父母与朋友
研究者
斯滕豪斯:最先倡导教师作为研究者
对教师的新要求
多样化
复杂性
劳动对象复杂
职责多方面
劳动过程复杂
你劳动的能力需要复杂
★创造性
因材施教
对教育、教学的原则及方法的运用和选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
☆教师的教育机智
示范性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学生具有“向师性”
连续性
时间上: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
广延性
空间上: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
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间接性
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主体性
教师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职业素养
“身心能知道”
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素养
科学的世界观
积极的人生观
崇高的职业理想
政治素养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基础
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自觉树立共产主义奋斗方向
职业道德素养
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知识素养
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能力素养
基础能力
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
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
职业能力
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
育人能力素养(心里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心理素养
身体素养
专业发展
目标
提高专业素质
途径
师范教育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
最重要、最普遍、最直接的途径
专业发展阶段
傅乐、布朗的教师关注阶段论
早期生存关注
关注生存适应性
教学情境关注
教好每一堂课
关注学生
教师成熟的标志
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