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工具思维导图
金融工具又叫做“信用工具”或 “交易工具”,资金缺乏部门向资金盈余部门借入资金,或发行者向投资者筹措资金时,依一定格式做成的书面文件,也属于金融工具,下图为金融工具相关知识总结,没学明白的同学,可以借此梳理知识。
编辑于2020-09-27 21:42:00金融工具
1. 概述
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另一方的金融负债/权益工具的合同。
非合同的资产和负债不属于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
(定义)
满足其一
1. 企业持有的现金、其他方的权益工具
2. 从其他方收取现金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
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贷款
3. 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
购入看涨/跌期权
4. 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业根据该合同得到数量可变的自身权益工具。
非衍生工具??? 因为未来的价值总金额固定(现金替代品),单位价格因变量,所以数量质变量
不太懂
5. 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合同
以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交换固定金额的现金、其他金融资产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因为这是权益工具)
分类
依据
业务模式
评估及确定注意点
评估: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
业务模式决定现金流量的来源:1.收取合同现金流量、2.出售金融资产、3.两者皆有
确定的注意点
1. 按金融资产组合,不按单个金融资产
2. 一个企业可用多个业务模式
3. 以关键管理人员决定的金融资产特定业务目标为基础决定业务模式
4. 非自愿指定,而是客观事实,未来会验证
5. 不能按合理下不会发生的情况确定
如,世界毁灭
6. 实际与预期不一致时,不构成报表前期差错,也不改变该当剩余金融资产的分类。直到重新评估
A.具体业务模式
1. 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
存续期内的合同付款
特别提示 (关于出售)
1. 无需持有到期
2. 以前有出售只提供参考,不能直接决定
3. 减少信用损失而出售,仍可能是
4. 与3.无关的到期前价值大但偶然或频繁但价值小的出售,仍可能是
5. 临到期,出售价与剩余合同现金流量相当,仍可能是
2. 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
存续期内的合同付款和出售的整体回报
A. 特点:两者不可或缺,金额更大频率更高且不存在价值及频率的明显界限
B. 持有目标
1. 维持流动性同时维持特定收益
2. 存续期与相关负债的cxq相匹配(它在我在,它结束我卖)
3. 其他业务模式(双非)
持有目的--交易性或根据公允价值进行管理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B.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通过测试=与基本借贷安排(本金+利息)一致
无论金融资产的法律形式是否为贷款,都可能是一项基本贷款安排
金融资产的具体分类(根据A和B)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A-1
B√
会计科目:银行存款、贷款、应收账款、债权投资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A-2
B√
会计科目:其他债权投资
权益工具对应: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性投资---权益工具(而不是金融资产,但可指定为本分类金融资产)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除了1.和2.(B×)
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
满足2,但有公允价值选择权
4. 特殊规定
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2.的金融资产(一经指定,不得撤销)
1. 初始确认: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成本
2. 发放股利确认投资收益: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3. 公允价值变动: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或反)
4. 其他利得或损失:借/贷:其他综合收益(后续不得转入损益)
5. 终止确认: 差额计入留存收益,并把以前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
金融负债
(定义)
满足其一
1. 无
2. 向其他方交付现金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银行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3. 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方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
签出看涨/跌期权
4. 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且企业根据该合同交付数量可变的自身权益工具。
5. 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
固定数量换固定金额的除外
分类
依据
自身业务特点
风险管理要求
金融负债的具体分类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2. 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的转移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金融负债
3. 部分财务担保合同,以及不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的以利于市场利率贷款的贷款承诺
4.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除1.2.3.外的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满足条件
1. 取得的目的是为了近期的出售或回购
2. 初始确认属于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证据表明将短期获利
3. 属于衍生工具的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符合财务担保合同和有效套期工具的除外)
1.该指定能够消除或减少会计错配 2.以公允价值管理并报告
权益工具(考点:与金融负债的区分)
1. 权益工具与金融负债的区分
区分的总体要求:根据合同条款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实质
定义区分
权益工具(数量固定,不是必须还)
1. 能够证明拥有某个企业在扣除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中剩余权益的合同
2. 不包括支付业务或在潜在不利条件下的交换衣服的合同义务
3. 以自身权益工具结算的金融工具中,非衍生工具不包括数量可变的,衍生工具只能时以固定数量交换固定金额的。
同时满足
金融负债(金额固定,必须还)
如上上上述满足其一
区分的考虑因素
合同反映的经济实质(非法律实质)
工具的特征(金融负债、权益工具、复合金融工具)
具体区分原则(根据定义)
1. 是否存在无条件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
有间接形成合同义务的情况
否-金融负债
常见义务1:金融工具发行方不能无条件避免赎回该金融工具
常见义务2:JRGJ发行方被要求强制支付利息
特别提示1:若承担了回购义务,那么即使执行的选择权在对方,也要在初始确认时确认为金融负债,且以未来支付的固定金额的现值入账。
特别提示2:最终确定无需回购,要在对手回售权到期时,将金融负债重分类为权益工具。
是-不构成金融负债(可能构成权益工具)
区分时不应考虑的因素(股利等的发放)
1. 以前实施分配的情况
2. 未来实施分配的意向
3. 相关的金融工具如果没有发放股利对发行方普通股价格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4. 发行方未分配利润等可供分配的权益的金额
5. 发行方对一段期间内的损益的预期
6. 发行方是否有能力影响其当期损益
2. 是否通过交付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总价 = 单价 * 数量 非衍生工具: 总价(固定),单价(市-变),数量(人为) 变--左右可相等--金融负债/固--左右不等--权益工具 衍生工具: 总价(市变),单价(市变),数量(人为)任何情况下都可通过调整数量使得等号左右两边相等==金融负债 只有当同时规定单价和数量的时候,不等==权益工具
基于非衍生工具(总金额固)
否-相当于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替代品-金融负债
是-权益工具(因为未来单价变,若数量固,那么一定不等于代替品)
衍生工具
固定数量+固定金额==权益工具
其他=金融负债
会计处理例14-10
以普通股总额结算
权益工具
发行-借:银行存款 5000 贷:其他权益工具 5000
不进行后续重新计量
结算-借:其他权益工具 5000+银行存款102000 贷:股本 10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值)
以现金净值结算
子主题
子主题
以普通股净值结算
金融负债
发行看涨期权-借:银行存款 贷:衍生工具--看涨期权
公允价值变动-借:衍生工具 贷:衍生工具--看涨期权
结算:借:衍生工具--看涨期权 贷:银行存款/普通股净额
相当于: 先买股票:102元/股 *1000 102000元 (收取) 后结算:104元/股*1000股 104000元 (支付) 差额刚好等于 金融负债:衍生工具--看涨期权的余额,那么结算该负债,支付2000元 1.以现金净额结算 借:衍生工具--看涨期权 贷:银行存款 2.以普通股净额结算 计算股数:2000元 / 104元/股=19.23=19股,小数点用现金支付 借:衍生工具--看涨期权 贷:股本 19 银行存款 24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24
以外币计价的配股权、期权或认股权证
固定外币交换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
1.表面固定换固定,实际固定外币转换成记账本位币时随汇率不固定,因此不是权益工具
2.按比例发放配股权,行权价的汇率转换与固定外币形成的汇率转换,相抵消,最终结果得固定换固定,分类为权益工具
或有结算条款
定义:发行方和持有方均不能控制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该发生与否影响或决定金融工具类别的区分。(因此附有或有结算条款的金融工具分类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
金融负债
1.发行方不能无条件避免支付/导致该金融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或有结算条款
权益工具
1. 要求支付/导致该金融工具成为金融负债的或有结算条款,该当条款的发生几乎不可能、罕见、显著异常
2. 只有在发行方清算时才以该方式结算
3. 特殊分类的可售回工具
满足其一
结算选择权
有选择用什么结算的权利
有
一般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明确表明为权益工具的为权益工具
无--一般情况区分
合并财务报表中金融负债和金融工具的区分
母公司 --->子公司公司(<----少数股东 | | ----------签出看跌期权,---------- 有从少数股东以固定价格回购少数股权的义务 母公司:
母公司单体--(看跌期权)--金融负债
子公司单体--(被投资)--自身权益工具
合并--不能无条件避免支付---金融负债(回购所需金额的现值入账)
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
可售回金融工具
合伙企业入伙(清算即撤)
一般为金融负债
特殊--权益工具
1. 虽满足金融负债的定义对应5.
2. 赋予持有方在企业清算时按比例份额获得该企业净资产的权利。
3. 该工具所属的类别次于其他所有工具类别,即该工具在归属于该类别前无须转换为另一种工具,且在清算时对企业资产没有优先于其他工具的要求权;
4. 该类别的所有工具具有相同的特征(例如它们必须都具有可回售特征,并且用于计算回购或赎回价的公式或其他方法都相同)
5. 除了发行方应当以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回购或赎回该工具的合同义务外,该工具不满足金融负债定义中的任何其他特征;
6. 该工具在存续期内的预计现金流量总额,应当实质上基于该工具存续期内企业的损益、已确认净资产的变动、已确认和未确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包括该工具的任何影响)。
同时满足
只在清算时按比例支付的金融工具
一般为金融负债
特殊--权益工具
1. 满足负债定义
2. 赋予持有方在企业清算时按比例份额获得该企业净资产的权利;
3. 该工具所属的类别次于其他所有工具类别;
4. 在次于其他所有类别的工具类别中,发行方对该类别中所有工具都应当在清算时承担按比例份额交付其净资产的同等合同义务。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
合同条款随时间发生变化--金融工具重分类
收益和库存股
收益
金融负债
利息、股利、利得、损失、赎回和再融资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当期损益
交易费用
权益工具
交易费用
权益相关扣权益,多项交易分摊,复合按总发行价比例分摊
1. 发行、回购、出售、注销---权益变动 2. 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3.分配按照利润分配,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
库存股
原则:回购自身权益工具时,按对价和费用减少所有者权益,不得确认金融资产
借:库存股
会计处理: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 (付出多少记多少)
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不可累积
可累积
2. 复合金融工具
基本原则
1. 企业发行的某些非衍生金融工具(如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既含有负债成分,又含有权益成分。对此,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分别进行处理。
2. 在进行分拆时,应当先确定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并以此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再按照该金融工具整体的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分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分的初始确认金额。
3. 发行该非衍生金融工具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在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一般例子:可转换公司债券
1. .在可转换工具转换时,应终止确认负债成分,并将其确认为权益。原来的权益成分仍旧保留为权益(从权益的一个项目结转到另一个项目)。可转换工具转换时不产生损益。
2. 企业通过在到期日前赎回或回购而终止一项仍具有转换权的可转换工具时,应在交易日将赎回或回购所支付的价款以及发生的交易费用分配至该工具的权益成分和负债成分。分配价款和交易费用的方法应与该工具发行时采用的分配方法一致。 价款和交易费用分配后,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分别根据权益成分和负债成分所适用的会计原则进行处理,分配至权益成分的款项计入权益,与债务成分相关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
3. 企业可能修订可转换工具的条款以促成持有方提前转换,例如,提供更有利的转换比率或在特定日期前转换则支付额外的对价。 在条款修订日,对于持有方修订后的条款进行转换所能获得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与根据原有条款进行转换所能获得的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差,企业应将其确认为一项损失。
4. 企业发行认股权和债权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所发行的认股权符合有关权益工具定义的,应当确认为一项权益工具(其他权益工具),并以发行价格减去不附认股权且其他条件相同的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后的 净额进行计量。如果认股权持有方到期没有行权的,应当在到期时将原计入其他权益工具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分类
基础金融工具(债券、股票)
债务工具投资
权益工具投资
非交性
衍生工具(期货、期权、互换)
金融工具、其他合同
1. 满足金融工具准则范围
2. 价值随标的变量的变动而变动
标的变量分为:金融变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 用指数)和非金融变量(不能与合同任何一方存在特定关系)
3. 不要求初始净投资/与对市场因素变化有类似反映的其他合同相比,要求较少的初始净投资
值签订合同,不缴纳费用,但期货不排斥缴纳保证金)
4. 在未来某一日结算
同时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