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心理学概述
下图根据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整理,属于心理学入门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免费下载。
编辑于2020-09-29 10:29:29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含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2、动机和情绪 动机是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情绪是指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的主观体验。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
(三)个体意识和无意识
动物有心理,人有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目标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二)研究类型
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因果关系研究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从而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适用条件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控制条件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优点
适用范围较广,使用简便,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因而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缺点
1、难以重复观察
2、结果难以精确的分析
3、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
4、观察容易"各取所需"
2、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目的在于寻找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分为: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优点:
1、可揭示因果关系
2、可重复,可检验
3、数量化指标明确
缺点
在实验中容易产生主试和被试效应,研究者的期待和态度等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同时,被试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也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主试效应
教师期待效应
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偏差,安慰剂效应,顺序效应,练习效应
3、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信度
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
校度
是指一个测验有效测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
4、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试者提问,通过对他的回答进行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有访谈法、问卷法)
优点
1、不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运用比较容易
2、涉及范围广,收集数据快。
缺点
1、被试的反应会受到社会赞许的影响,不够严谨。
2、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3、受研究者的主观性影响较大。
5、个案法
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及收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方法。
优点
1、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2、能够详细的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可揭示因果关系)
缺点
案例研究过少,结果可能只适用于个别情况,推广性较差。
6、相关法
对不同心理现象进行量化,求得起其相关关系的研究。
缺点: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一)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及对直接经验的觉知,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构造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目的也就是通过内省而了解在不同刺激情境下各种元素之间的结构。
基本观点: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接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及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看重意识的成分而不管意识的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构造主义认为构成人的心理世界的基本成分:
1、感觉(知觉的元素)
2、表象(观念的元素)
3、情感(情绪的元素)
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
历史评价:
贡献:开创了现代科学心理学,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局限:1、研究内容狭窄,脱离实际。 2、研究方法局限内省法过于主观,可重复性差,许多高级心理现象难以通过内省进行研究。
(二)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和功能。(意识流)
机能主义心理学是作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对立面而提出来的,他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体人类有机体的需要与环境之间且重要的中介作用,机能主义的特点:
(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感觉、感情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2)反对把心理视为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3)反对把心理学只看做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4)反对把心理学局限于对正常人一般心理规律的探索,主张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动物心理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变态心理,差异心理等领域。
研究方法:实验法、内省法、观察法等
历史评价:
贡献:是当时美国心理学世界的主流,并且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
局限性:对其他学派或一定方法的排斥,如对构造主义的排斥。
(三)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主要观点:研究的只有那些可以被观察,预见,最终可以被科学工作者控制了行为。其基本公式:S--R(刺激-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社会观察学习。
研究方法:观察,条件反射,测验等。摒弃内省法
研究任务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从而预测行为并塑造行为。
历史评价:
贡献:华生竭力主张科学实验的研究取向,有助于心理学摆脱思辨的性质,他强调的刺激-反应模式,容易对心理现象作数量上的描述。他收集关于有关婴儿活动的材料也也是可取的。
局限:华生彻底否认人的主观世界,以生理反应代替心理现象,把动物和人等同起来都看成是有"机的机器",这些人是错误的。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他们认为,知觉显然是无法用感觉元素的联合来解释的,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的组合而成的,相反,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研究方法:实验法
历史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观点是正确的。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及学习和思维中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反映在心理学科教书中。
(五)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主要观点:行为的内部力量是来自于本能,是一种潜意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本我,自我,超我的成长都是正常的,尤其是自我的成长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催眠疗法、梦的解释,自由联想等。
历史评价:
贡献:弗洛伊德对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理论对科学心理学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潜意识动机,防卫机制等已被主流心理学所采纳。
局限性:他的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过度强调无意识,并与意识对立起来。夸大性欲的作用则一直受到科学心理学家的批评。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
他们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不是无意识欲望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学派强调充分发展个人潜能,并获得最高个人成就的过程,即自我实现。
研究方法:没有具体统一的研究方法,更多的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
历史评价:
贡献:人们主义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深入人心。马斯洛的自然人性说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罗杰斯基于尊重,真诚、悦纳的"完人"教育观。都从人性角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儿童的本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为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局限:人本主义学家们的用语大多具有模糊性和主观性。很难对其下操做定义,不能用实验加以证明。理论体系不够严谨,忽视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影响和制约。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奈瑟、西蒙、纽维尔
主要观点: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结构,将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认知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历史评价: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它主要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学习训练与脑的可塑性。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等与认知心理学相比,认知神经科学采用脑成像技术,使人们有可能获得机体积极从事各种任务时的大脑公的变化的图像,能够提供更多更有意义,更直接的信息。
四、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2、行为主义的研究
3、心理分析的研究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5、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
6、进化心理学研究
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
1、普通心理学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社会心理学
5、人格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教育心理学
2、管理心理学
3、消费心理学
4、工业心理学
5、心理咨询学
6、法律心理学
7、临床心理学
七大流派、六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