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文化传承与创新思维导图
根据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本整理,下图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要点总结,可做为期末复习资料使用。
编辑于2020-10-03 15:48:29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魅力表现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民族节日
从形成来看,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从作用来看,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从功能来看,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文化遗产
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免糟破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透视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
内涵: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有其特色
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原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的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经济,政治灯因素各有不同,因此每个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也多种多样。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
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尊重文化多样性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系(拓展)
民族文化有世界文化的共性
民族文化有自己的个性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个性和共性的关系,的各种文化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印度佛教传入我国
人口迁徙
魏晋南北朝,宋朝人口南迁
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怎样传播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
传媒
含义: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称为传媒
传媒的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形态
发展标志: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大众传媒
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作用: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文化靠什么传播
在交流中传播中华文化
表现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意义
利己
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利人
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互利
有利于增强各国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相互尊重,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友好往来
态度
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表现及其特点
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内容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
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的民族性
从形成过程看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特定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
从功效上看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继承性
没有文化的继承 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人类今天所拥有的文化成果,人们所享受的文明,都是文化继承的产物
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积极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必须“移风易俗”
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与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类物质生产开拓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在探寻规律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凝结成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以及所汇集的智慧结晶,促进了人类思想的一次又一次解放,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化,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的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意义、主体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从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为人们从事一切文化创造提供了物质前提,如果没有物质生活资料文化产品的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离开了这些实践经验,任何人都无法创造出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是凝结着人们的各种智慧
文化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
古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因此我们必须批判性的继承传统文化
体现时代精神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应该相互交流,借鉴,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在借鉴别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中外
民族虚无主义
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封闭主义
抵制外国文化产品,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
古今
历史虚无主义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毫无价值
守旧主义
认为网络语言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侮辱,应该禁止使用
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建设学习型社会
内在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核心内涵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
文化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