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论
2019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完整思维导图,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社会主义改造论
从新民到社主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建国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过渡性社会形态
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 个体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过渡形态
主要经济成分
社会阶级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手工业者)
农民阶级通过引导可以走向社会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两面性
政治领域
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以及附属于各 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的联合专政。
过渡性的政权形态
矛盾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提出
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户、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两翼)--生产关系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的目标
过渡方式:从先工业化再过渡到同时并举的转变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化三改
1956年6月 毛泽东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工业化: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和执政后的目标
中国的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
对个体经济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为中国工业化的推进提供足够的动力。
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
存在过渡时期;
转变方式:暴力没收、和平赎买
列宁
①存在相当长的过渡时期
②转变方式:赎买和镇压相结合;通过合作社形式实现集体化。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的道路
农业手工业
为什么
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解决小农经济在自身发展中暴露出来问题的内在需要。
是稳步推进国家工业化的战略需要。
也是农民意愿和典型示范相结合的体现
怎么做(主要内容)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正确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国家资本主义
剥夺剥夺者
资本家为什么能够接受?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初级形式:流通领域(1953年以前)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生产领域 的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4-1955)夏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5秋-1966)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失误和偏差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意义
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时间
1956年底、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完成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剥削制度基本被消灭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 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和颁布(1954)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954)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 民族区域政治制度的确立
阶级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地主和富农——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工人阶级——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
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重大意义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