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核酸知识总结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章核酸知识总结,内容丰富严谨,简单直观。
编辑于2020-10-12 13:01:10核酸
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定义
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 具有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
DNA
90%细胞核,其余线粒体
携带遗传信息,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核糖核酸
RNA
细胞核和胞浆(细胞质 线粒体)
DNA的转录产物,参与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
某些病毒RNA也可以携带遗传信息
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组成
磷酸
碱基 (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嘌呤(腺嘌呤A,鸟嘌呤G)
嘧啶(尿嘧啶U,胸腺嘧啶T,胞嘧啶C)
DNA(A、G、C、T) RNA(A、G、C、U)
结构互变异构体
为氢键的形成提供了结构基础
核糖/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的化学稳定性优于核糖
核苷/脱氧核苷
碱基与核糖的缩合反应产物(糖苷键)
核糖和碱基处存在反式构象
分类(根据连接的磷酸集团的数目多少)
核苷一磷酸
核苷二磷酸
核苷三磷酸
其他衍生物
生物学功能
化学能载体:ATP
细胞信号转导的信使分子:cAMP
辅酶的结构成分:CoA、FAD、NAD
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5-FU
一级结构
核苷酸从5'-端到3'-端的排列顺序
挂核苷酸:长度短于50个核苷酸
理化性质
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
碱基是含有杂环的分子
共轭双键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
DNA变性
一条双链解离为两条单链的过程
因素:加热、过量酸或碱
增色效应:在DNA变性过程中,它在260nm处的OD值会发生增加
双链解链
解链曲线
解链温度
DNA复性
主线去除变形条件,两条ssDNA会换慢的形成一条dsDNA,恢复天然的双螺旋结构
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的复性
条件:两条ssDNA之间满足碱基互补。
核酸分子杂交
具有碱基序列互补的两条不同ssDNA、或一条ssDNA与另一条ssDNA、或两条不同ssDNA之间都可以形成双链现象
应用
基因结构分析
PCR扩增技术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mRNA分离
DNA
组成
由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的线性大分子
只能从它的3'-端得以延长
有5'→3'的方向性
空间结构
构成DNA的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相对位置
分类
二级结构 (双螺旋结构)
实验基础
Chargaff规则
不同生物体DNA碱基组成不同
同一个体不同器官,组织的DNA具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DNA不随年龄、营养状态和环境变化
A=T G=C
DNA纤维X射线衍射图像
碱基对的结构参数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 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
结构特征
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围绕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右手螺旋结构
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直径为2.37nm,螺距为3.54nm
双螺旋结构的沟槽
亲水性骨架: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构成
亲水性骨架位于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疏水性的碱基对包埋在双螺旋结构的内部
反向平行使碱基对与磷酸骨架的连接 呈非对称性,产生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互补碱基对
腺嘌呤与胸腺嘧啶形成两个氢键 鸟嘌呤与胞嘧啶形成三个氢键
碱基对平面与螺旋轴近乎垂直,脱氧核糖平面垂直于碱基平面
每一螺旋有10.5个碱基对,每两个相邻 的碱基对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为36°
碱基堆积作用
在DNA双螺旋结构的旋进过程中, 相邻的两个碱基对平面彼此重叠产生
共同维系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多样性
环境的变化(溶液的离子强度或相对湿度)可以使DNA双螺旋结构的沟槽、螺距、旋转角度、碱基对倾角等发生变化
天然的双螺旋结构:A型-DNA、B型-DNA、Z型-DNA
多链结构
多链结构
Hoogsteen氢键
Watson-Cricj氢键
三碱基平面
三链结构的设想
当DNA双链中一条链的核苷酸序列富含嘌呤时,对应的互补链必然是富含嘧啶,他们形成了正常的DNA双链
第三条是富含嘧啶的单链,且具有碱基互补型,在环境条件为霜尽是第三条链,就会与双链形成了DNA三链结构
DNA的四链结构
自身可以回折形成的四链结构
作用:稳定端粒的单链结构
高级结构
定义
高级结构以超螺旋结构为基础。高度致密结构
超螺旋结构
DNA双链的盘绕可以形成超螺旋结构
盘绕方向与DNA双螺旋方向相同,超螺旋结构为正超螺旋,反之则为负超螺旋。
自然界中环状DNA双链是以负超螺旋形式存在的。
生物体可以通过不同的超螺旋结构调节其功能
封闭环状DNA具有超螺旋结构
绝大部分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的双螺旋分子
负超螺旋结构:避免DNA双键之间的相互纠缠,有利于DNA双链的解链
线粒体DNA
叶绿体和叶绿素是真核细胞中含有核外遗传物质的细胞器
线粒体DNA是真核细胞核以外的遗传物质。
线粒体dna具有封闭环状的超螺旋结构
真核生物DNA被逐级有序的组装成高级结构
DNA双链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盘绕,折叠和压缩
一般DNA为染色质 分裂期为染色体
染色质
串珠样特征
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
蛋白质成分
DNA成分
经过四次折叠形成DNA
功能
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以基因的形式存在
基因是DNA中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
指包含在该生物的DNA中的全部遗传信息 及一套染色体中的完整的核苷酸序列
进化程度越高的生物体,其基因组越大越复杂
生物学特征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基因复制和转录提供了模板,它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DNA具有高度稳定性的特点,用来保持生物体系 遗传特征的相对稳定性
DNA又有高度可变性的特点,它可以发生各种重组和突变,适应环境的变迁,为自然选择提供机会
RNA
组成
由核糖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的线性大分子
具有5'-3'的方向性
虽然C-2'原子也有羟基,但一般只能在C-3'原子 和C-5'原子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分类
RNA是DNA的转录产物
编码DNA:核苷酸序列可以翻译成蛋白质
mRNA
非编码RNA:不编码蛋白质。
组成性非编码RNA:确保实现基本生物学功能,丰度基本稳定。
tRNA、rRNA
调控性非编码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其丰度随外界环境和细胞性状发生改变
mRNA
定义
信使RNA: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
仅占细胞RNA总重量的2~5%
大小、丰度和稳定性差异巨大
真核生物mRNA比原核生物mRNA更复杂
空间结构与功能
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帽结构
真核生物mRNA的5'-端是一个通过5'-5连接在N7位甲基化的鸟嘌呤
可以与帽结合蛋白结合
与蛋白质的翻译起始和mRNA的稳定性密切有关。
真核生物mRNA的3'-端有多聚腺苷酸尾的结构
真核生物mRNA的3'-端有一段长度约为20-250腺苷酸
可以与多聚A结合蛋白结合。
与mRNA从核内向胞质的转移以及mRNA的稳定性有关。
hnRNA经过修饰成为成熟mRNA
细胞核内新生成的mRNA初级产物被称为不均一核RNA,即hnRNA
hnRNA有外显子和内含子
外显子是编码氨基酸的序列
内含子是非编码序列
hnRNA经过剪接和加工过程,剔除内含子,连接外显子,成为成熟mRNA
tRNA
定义
转运RNA:氨基酸的载体参与多肽链合成
约占RNA总量的15%,100多种RNA,长度为70-95nt
结构非常稳定
空间结构与功能
含有多种稀有碱基
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茎环结构或发夹:三叶草的形状
DHU环和TψC环(两侧)
氨基酸臂(上方)
反密码子环(下方)
tRNA的3'-端连接着氨基酸
只有连接在tRNA的氨基酸才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tRNA的反密码子能够识别mRNA的密码子
rRNA
定义
与核糖体蛋白共同组成了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核糖体
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
稳定的结构,保守的核苷酸序列
核糖体
分子组成
小亚基
大亚基
组成性非编码RNA
参与了RNA的剪接和修饰,蛋白质的转运以及调控基因表达。
分类
催化小RNA
核仁小RNA
核小RNA
胞质小RNA
调控性非编码RNA
功能
不编码蛋白质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转录调控、RNA剪切和修饰、mRNA的翻译,蛋白质的稳定和转运,染色体的形成和结构稳定等
关于了胚胎发育、组织分化、信号转导、器官形成等基本的生命活动中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分类
短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小干扰RNA
piRNA:与PIWI蛋白家族成员结合的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