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
金融学干货分享!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什么是货币知识点概括,从货币的起源、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的智能、货币层次的划分与经济学中对货币的定义五个方面详细解读货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1.1什么是货币
一、从货币的起源看货币
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二、从货币形态的演变看货币
(一)实物货币
特征:实物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
(二)金属货币
特征: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分离
类别:金属条块,铸币
(三)代用货币
概念: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且承诺可随时兑现为金属货币的一种纸币符号
类别:银行券,政府发行的纸币
(四)信用货币
特征:本身价值低于货币价值,摆脱资源约束,基本保证是国家银行的信誉
类别:通货(流通中的现金),银行存款
好处:摆脱了资源对其数量规模的约束,也使得政府可以有弹性地提供货币
(五)电子货币
概念:用电脑或储值卡进行支付和转账的信用货币
类别:智能卡型,数字现金型
总结
货币形态演变的缘由
降低交易费用
信用制度的发展
货币形态的基本特征
物质特征
易于分割
易于标准化
易于携带
持久耐用
社会特征
社会接受性
预期价值的稳定性
三、从货币的本质看货币
四、从货币的智能看货币
(一)价值尺度
概念:货币用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的职能
特点
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可以是想象中或观念上的货币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只存在一种商品充当价值尺度(具有完全的排他性)
人为规定的货币单位名称及代表的价值量(价格标准)
货币购买力
概念: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之和
作用:体现货币的自身价值
计算
(二)流通手段
必须为现实的货币
不需要足值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意义
减少交易费用
促进社会分工
(三)贮藏手段
概念: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执行的职能
对付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
推动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重新配置
(四)支付手段
概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执行的职能
特点:单向流动,有时间间隔
例子:赊销赊购、赋税、地租、借贷及工资等
(五)世界货币
一种货币在国际上形成了一般等价物
流通中的货币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五、从货币层次的划分看货币
(一)货币层次的划分
划分依据
资产流动性:在本身价值不受损的前提下,资产转换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种类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准货币]
(二)货币结构
概念:货币结构又叫货币的流动性结构、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即: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包含着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两个指标
M0/M2
M1/M2
研究意义
当指标变大,表明供给的流动性增强,货币流通的速度加快,意味着人们的投资信心加强,对经济的预期比较乐观
六、经济学中货币的一般性定义
货币是在商品、劳务的支付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金融资产
澄清概念:通货,货币,财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