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0注册安全工程师押题-安全技术-第一章
2020注册安全工程师押题-安全技术-第一章
编辑于2020-11-04 16:28:44机械安全技术
冲压剪切机械
考点:压力机作业区安全保护★★★
操作控制系统
离合器
刚性离合器
刚性离合器以刚性金属键作为接合零件,但不能使滑块停止在行程的任意位置,只能使滑块停止在上死点
摩擦离合器
摩擦离合器借助摩擦副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结合平稳,冲击和噪声小,可使滑块停止在行程的任意位置
设计应保证★★★
离合器及其控制系统应保证在动力失灵的情况下,离合器立即脱开,制动器立即制动。
禁止在机械压力机上使用带式制动器来停止。
脚踏操作与双手操作规范应具有联锁控制。
急停按钮停止动作应优先于其他控制装置。
制动器
脚踏或手操作
安全防护装置
危险区开口小于6mm的压力机可不配置安全防护装置。
双手操作式安全保护控制装置
双手操作的原则。必须双手同时推按操纵器,离合器才能接合滑块下行程;在滑块下行过程中,松开任一按钮,滑块立即停止。
重新启动的原则。对于被中断的操作控制需要恢复以前,应先松开全部按钮然后再次双手按压后才能恢复运
最小安全距离的原则。安全距离是指操纵器的按钮或手柄到压力机危险线的最短直线距离。
消减冲模危险区的措施
(1)减少上、下模非工作部分的接触面,将上模座正面和侧面制成斜面、倒钝外廓和非工作部件的尖角。
(2)当冲模闭合时,从下模座上平面至上模座下平面的最小间距应大于60mm。
(3)手工上下料时,在冲模的相应部位应开设避免压手的空手槽。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
操控装置
若刀具主轴的惯性在运转过程中存在与刀具的接触危险,则应装配一个自动制动器,使刀具主轴在小于10s的足够短的时间内停止运动。
非机械危险的防护
(4)有害物排放。安装吸尘通风装置和采集系统,保证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不超过3mg/m3。
带锯机安全技术
带锯条的安全要求
(1)带锯条的锯齿应锋利,齿深不得超过锯宽的1/4,与带锯轮匹配。小轮不应使用大厚度锯条。
(2)锯条焊接应牢固平整,接头不得超过3 个,两接头之间长度应为总长的1/5 以上,接头厚度应与锯条厚度基本一致。
(3)严格控制带锯条的横向裂纹,裂纹超长应切断重新焊接。
(二)操控机构的要求
(3)上锯轮机动升降机构应与锯机启动操纵机构联锁;下锯轮应装有能对运转进行有效制动的装置。
(三)带锯机安全防护装置
(1)锯轮防护。上锯轮内衬有缓冲材料;上锯轮在任何位置,防护罩均应能罩住锯轮3/4 以上,在靠锯齿边的适当处设置锯条承受器;上锯轮处于最高位置时,其上端与防护罩内衬表面应有不小于100mm的足够间隔
五、圆锯机安全技术★★★
(一)锯片与锯轴
(1)锯轴转速不得超过圆锯片的最大允许转速。
(2)锯片与法兰盘应与锯轴的旋转中心线垂直,防止锯片旋转时的摆动;锯片与法兰盘应与锯轴同心,防止产生不平衡离心力。
(3)锯片夹紧法兰盘直径与锯片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夹紧面必须平整。转动时,锯片与法兰盘之间不得出现相对滑动。
(4)普通圆锯片使用前应进行压料或拨料并经过刃磨,适张度处理和平衡检查调整。 (5)圆锯片连续断裂2齿或出现裂纹时应停止使用,圆锯片有裂纹不允许修复使用。若更换锯片时必须锁定主轴, 应提供主轴锁定装置。
(二)安全防护装置
2. 分料刀
(1)优质碳素钢45或同等性能的钢材制造。
(2)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其强度和刚度。宽度介于锯身厚度与锯料宽度之间,在全长上厚度一致。
(3)分料刀的引导边应是楔形的,以便于导入。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圆锯片半径。
(4)应能在锯片平面上作上下和前后方向的调整,分料刀顶部应不低于锯片圆周上的最高点;与锯片最靠近点的距离不超过3mm,其他各点与锯片的距离不得超过8mm。
铸造安全技术
一、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一)火灾及爆炸 (二)灼烫 (三)机械伤害 (四)高处坠落 (五)尘毒危害 (六)噪声振动 (七)高温和热辐射
二、铸造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艺要求
1.工艺布置
(1)污染较小的造型、制芯工段在集中采暖地区应布置在非采暖季节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在非集中采暖地区应 位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砂处理、清理等工段宜用轻质材料、实体墙或单独厂房等设施与其他部分隔开;造型、落砂、清砂、打磨、切 割、焊补(尘毒)等工序宜固定作业工位或场地,以方便采取防尘措施。
2.工艺设备
凡产生粉尘污染的定型铸造设备应配置密闭罩;型砂准备及砂的处理应密闭化、机械化;混砂不宜采用扬尘大 的爬式翻斗加料机和外置式定量器设备,应采用机械化装置。
3.工艺方法
冲天炉熔炼不宜加萤石。回用热砂应进行降温去灰处理
4.工艺操作
宜采用湿法作业。落砂、打磨、切割等操作等操作条件较差的场合,宜采用机械手遥控隔离作业。
(三)除尘
1.炉窑
(1)炼钢电弧炉。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参数应按冶炼氧化期最大烟气量考虑。电弧炉的烟气净化设备宜采用干 式高效除尘器。 (2)冲天炉。冲天炉的排烟净化宜采用机械排烟净化设备,包括高效旋风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电除尘器。当 粉尘的排放浓度在400~600mg/m3时,最好利用自然通风和喷淋装置进行排烟净化。
2.破碎与碾磨设备
颚式破碎机上部,直接给料,落差小于1m时,可只做密闭罩而不排风。当下部落差大于或等于1m时,下部均应设置排风密封罩。球磨机的旋转滚筒应设在全密闭罩内。
锻造安全技术
三、锻造安全技术措施★★★
(1)设备外部不得有棱角或毛刺。
(2)外露的传动装置必须有防护罩,用铰链安装在锻压设备的不动部件上。
(3)启动装置必须能保证对设备进行迅速开关,并保证设备运行和停车状态的连续可靠。启动装置的结构应能防止锻压机械意外地开动或自动开动。
(4)较大型的空气锤或蒸汽一空气自由锤一般是用手柄操纵的。模锻锤的脚踏板应置于某种挡板之下,操作者 需将脚伸入挡板内进行操纵。
(5)停车按钮为红色,比启动按钮高10~12mm。
(6)高压蒸汽管道上必须装有安全阀和凝结罐,以消除水击现象,降低突然升高的压力。
(7)蓄力器通往水压机的主管上必须装有当水耗量突然增高时能自动关闭水管的装置。
(8)任何类型的蓄力器都应有安全阀。
(9)安全阀的重锤必须封在带锁的锤盒内。
(10)安设在独立室内的重力式蓄力器必须装有荷重位置指示器。
安全人机工程
人是核心和主导,机器起保障作用
一、人的特性
1.人体供能与劳动强度分级★★
(1)人体特征参数
①尺度参数,是人体静止状态测得的形态参数。 ②动态参数,是人体运动范围内测得形态参数。 ③生理参数,是人体活动和工作时间的参数,反应的是人活动和工作时负荷的参数大小。 ④生物力学参数,是人体各部分出力大小的参数。
(3)劳动强度分级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
接触时间率% 劳动强度 ℃ Ⅰ Ⅱ Ⅲ Ⅳ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28 26 50 32 30 29 28 25 33 32 31 30
体力劳动强度对应的环境温度要求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采暖温度℃ Ⅰ ≥18 Ⅱ ≥16 Ⅲ ≥14 Ⅳ ≥12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Ⅰ-Ⅳ(15-20-2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Ⅰ=T·M·S·W·10
S:性别,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推/拉=0.05
2.疲劳★★
2)疲劳产生的原因
(1)工作条件因素
①劳动制度和生产组织。如作业时间过久、强度过大、速度过快、体位欠佳等。 ②设备和工具差,设计不良。如控制器、显示器不适合于人的心理及生理要求。 ③工作环境差。如照明欠佳,噪声太强,振动、高温、高湿以及空气污染等。
(2)作业者本身的因素
①作业者的熟练程度; ②操作技巧; ③身体素质; ④对工作的适应性; ⑤营养、年龄、休息、生活条件及劳动情绪等。
二、机械的特性★★★
(一)信息接收
在接受物理因素时,其检测度量的范围非常广;视觉方面,可以使用红外线或其他电磁波。
(二)信息处理
按预先编程,可快速、准确地进行工作。长时间储存,调出速度快;能连续进行超精密的重复操作;可多通道的复 杂动作;处理柔软物体不如人;图形识别能力弱。
(三)信息的交流与输出
能够输出极大的和极小的功率,但在作精细的调整方面,多数情况下不如人手;专用机械的用途一般不能改变。
(四)学习与归纳能力
学习能力较差,灵活性也较差,决策方式只能通过预先编程来确定。
(五)可靠性和适应性
可连续、稳定、长期地运转;不会疲劳和厌烦;可靠性与成本有关,但对意外事件则无能为力。
(六)环境适应性
可在恶劣的环境、甚至危险的环境下可靠地工作。
(七)成本
一次性投资可能过高,寿命期限内的运行成本较人工成本要低;不能使用时,本身价值完全失去。
三、人与机器特性的比较★★★
会判断就行,多做例题
四、人机系统和人机作业环境
(二)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
(1)正常状况时RSr=RHc×RM=R1×R2×RM (2)异常状况时RSr=RHb×RM=[1-(1-R1)×(1-R2)]×RM
人机系统组成的串联系统的可靠度可表达为: RS=RH×RM
(三)人机作业环境★★★
1.照明环境
各种视觉显示器之间的亮度差应避免大于10:1;确保显示器使用时无闪烁;出于减少反射光引起视物不清及安全保密等理由,应不设或少设窗户。
2.色彩环境
对引起眼睛疲劳而言,蓝、紫色最甚,红、橙色次之,黄绿、绿、绿蓝等色调不易引起视觉疲劳且认读速度快、准确度高。 红色色调会使人的各种器官机能兴奋和不稳定,有促使血压升高及脉搏加快的作用;而蓝色、绿色等色调则会抑制 各种器官的兴奋并使机能稳定,可起到一定的降低血压及减缓脉搏的作用。
颜色设计具体应遵循的原则
①面对作业人员的墙壁,避免强烈的颜色对比; ②避免过多地使用黑色、暗色或深色; ③避免有光泽的或反射性的涂料(包括地板); ④避免过度使用反射性强的颜色,如白色; ⑤控制台或工作台应为低的颜色对比; ⑥避免环境中有高饱和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