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品德的形成
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品德的形成”内容总结,给大家作为复习资料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品德的形成
品德的实质
品德(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
品德的核心
道德情感
直觉的
直接感知,迅速发生
想象的
伦理的
高级的:如爱国主义情感
道德意志
克服困难
道德行为
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道德: 社会现象;完整体系;社会条件制约;社会学+伦理学
品德: 个体现象;局部反映;社会条件+个体条件制约;心理学+教育学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A.方法:对偶故事法 B.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三水平六阶段论) A.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 B.三水平六阶段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小学生
三年级是品德发展关键期
中学生
初二是品德发展关键期
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品德学习的过程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从外到内的内化过程 依从:从众、服从 认同:比较自觉主动,榜样的力量 信奉/内化:高度自觉主动,形成价值观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因素 1、外部条件 家庭+社会+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识:
品德的培养
(一)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6、角色扮演; 7、小组道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