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运动系统(人体解剖学)
这是一篇关于运动系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骨骼肌,骨与骨连结,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编辑于2025-10-19 17:36:46运动系统
骨与骨连结
概述
骨:共206块,是一种活器官,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并具有修复、再生和改建的能力
形态与分类
长骨: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部有髓腔,体表有1~2个滋养孔。两端膨大部分为骺,有光滑的关节面。(例:肱骨、股骨、掌骨、指骨)
短骨: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承受压力较大和运动复杂的部位。(腕骨、跗骨)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颅盖骨、胸骨和肋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椎骨、上颌骨、颞骨)此外位于鼻腔内的小骨称籽骨,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牵引方向的作用,髌骨是最大的籽骨。有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空腔,因而称含气骨。
骨的构造与功能
骨质
骨密质
骨松质
骨膜
骨髓
红骨髓(胎儿及幼儿全是红骨髓)
黄骨髓
化性和物性
有机质:骨胶原蛋白和黏多糖蛋白,赋予骨弹性和韧性。
无机质:磷酸钙和碳酸钙,赋予骨硬度和脆性。
人体各部骨及骨连结
骨连结
直接连结:借助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连结,其间无腔隙,几乎不能活动。
间接连结(关节)
关节面
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厚而坚韧;内层为滑膜层,产生滑液,有营养和润滑作用。
关节腔
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半月板
关节的运动: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
颅骨及其连结
颅骨
脑颅骨8块
成对4个:顶骨和颞骨
不成对4个:额骨、枕骨、筛骨和蝶骨
面颅骨15块
成对12个: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和颚骨
不成对3个:犁骨、下颌骨和舌骨
颅骨的连结:多借缝、软骨或骨性结合直接连接
躯干骨及其连结
躯干骨
椎骨:幼年时为32或33块,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成年后26块,5块骶骨融合成一块,3~4块尾骨融合成一块。
颈椎:有横突孔(独有)
胸椎:有肋凹(独有)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
尾骨
胸骨
胸骨: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平对第二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
胸骨柄
胸骨体
剑突
肋
肋骨:1~7对为真肋,8~10对为假肋,11~12对为浮肋
肋软骨:终身不骨化
躯干骨的连结
脊柱
脊柱的连结
椎间盘:中央部是髓核,柔软且富有弹性;周围部是纤维环,保护并限制髓核向外膨出。
韧带
“三长”
前纵韧带:连接椎体,固定椎间盘。
后纵韧带:连接椎体,固定椎间盘。
棘上韧带:细长而坚韧,可限制脊柱过度前驱。
”两短“
棘间韧带:连于相邻棘突之间,较薄弱。
黄韧带:相连于相邻椎弓之间,厚而坚韧。
关节: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运动幅度很小。寰椎与枕骨构成寰枕关节,寰椎与枢椎构成寰枢关节
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
胸廓
四肢骨及其连结
四肢骨
上肢骨(64块)
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三缘,三角、两面)
自由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掌骨、指骨(分近、中、远)
下肢骨(62块)
下肢带骨: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者构成,16岁左右完全融合)
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跗骨7、跖骨5、趾骨14)
四肢骨的连结
上肢骨的连结
上肢带骨的连结
胸锁关节
肩锁关节
喙肩韧带
自由上肢骨的连结
肩关节
肘关节
肱尺关节
肱桡关节
桡尺近侧关节
桡尺连结
前臂骨间膜
桡尺近侧关节
桡尺远侧关节
手关节
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
腕掌关节
掌指关节
指骨间关节
下肢骨的连结
下肢带骨的连结
骶髂关节
耻骨联合
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
骨盆
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髋关节
膝关节
胫腓的连结
足骨的连结
踝关节
跗骨间关节
跗跖关节
跖趾关节
趾骨间关节
足弓
骨骼肌
概述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骨骼肌的形态和构造
构造:肌纤维,收缩能力。
形态
长肌
短肌
扁肌(阔肌)
轮匝肌
肌的起止和作用:止点向起点靠近
肌的配布
拮抗肌
协同肌
肌的辅助装置
筋膜
滑膜囊
腱鞘
纤维层
滑膜层
脏层
壁层
全身骨骼肌
头肌
面肌(表情肌)
颅顶肌:枕额肌额腹、帽状腱膜、枕额肌枕腹。
咀嚼肌
咬肌:起自颧弓下缘、和内面,止与咬肌粗隆。上提下颌骨。
颞肌: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下颌骨上提和向后。
翼内肌:上提下颌骨。
翼外肌:张口。
颈肌
浅群
颈阔肌:起于三角肌和胸大肌的筋膜 止于口角、下颌骨下缘及面 下皮肤。颈部皮肤出现皱褶和降口角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单侧:使头偏向同侧,面转向对侧,两侧:可使头后仰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深群
内侧:有头长肌和颈长肌等,合称椎前肌
外侧: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三角形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四肢肌
上肢肌
上肢带肌
三角肌: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 冈止于肱骨的三角肌粗隆;作用: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旋内、旋外。瘫痪会导致方肩。
冈上、下肌
大、小圆肌
肩胛下肌
臂肌
前群
肱二头肌:起点:长头:孟上结节,短头:喙突;止点:桡骨粗隆。作用:屈肘 使,旋前的前臂旋后
肱肌
喙肱肌
后群
肱三头肌
长头起自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桡N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N 沟内下方,止于鹰嘴。作用:伸肘、屈肩
前臂肌
前群
第一层 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
第二层 指浅屈肌
第三层 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第四层 旋前方肌
后群
浅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深层
手肌:外侧群(大鱼际) 中间群: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内侧群(小鱼际)
下肢肌
髋肌
前群
髂腰肌:腰大肌起自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都止于股骨小转子。作用:屈髋(主要肌肉)使其旋外
阔筋膜张肌
后群
臀大肌:起点: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作用:伸髋,使髋关节旋外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大腿肌
前群
缝匠肌(全身最长的肌肉):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屈髋、屈膝
股四头肌(人体中体积最大的肌):起点 股直肌:髂前下棘,股外侧肌:粗线,股内侧肌:粗线,股中间肌:股骨前面;止点:胫骨粗隆 作用:伸膝、屈髋
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后群
股二头肌:起点: 长头:坐骨结节 短头:股骨粗线;止点:腓骨头作用:屈膝,伸髋。屈膝时,可使小腿旋外
半腱肌
半膜肌
小腿肌
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后群
浅层
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起自内侧头内侧髁的后面止于跟骨结节;作用:屈踝,屈膝
比目鱼肌:起自外侧头外侧髁的后面止于跟骨结节;作用:屈踝,屈膝
深层:胭肌、趾长屈肌𧿹、长屈肌、胫骨后肌
足肌
躯干肌
背肌
背浅肌
斜方肌: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的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 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
背阔肌(全身最大的扁肌):起点:下部胸椎的棘突、胸腰筋膜、骶正中嵴和髂嵴的后份 止点:肱骨的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伸。 当上肢被固定,可上提躯干(引体向上)
菱形肌
背深肌
竖脊肌:起点:骶骨背面、髂嵴的后份。 止点:椎骨的棘突、横突和肋骨,继续上行最后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双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头后仰
背部筋膜: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可分三层。
胸肌
胸上肢肌
胸大肌:起点:锁骨的内侧半、胸骨、上位6个肋软骨及腹直肌鞘前层。止点:肱骨的大结节嵴作用: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屈。当上肢被固定,可上提躯干(引体向上)
胸小肌、前锯肌
胸固有肌
肋间内肌:提肋助吸气
肋间外肌:降肋助呼气
膈
1.位置:胸腹腔之间 2.起止点: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向中央移行为腱膜3.结构特点:中心腱
4.作用:主要呼吸肌 收缩---膈穹隆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 松弛---膈穹隆上升---胸腔容积缩小---助呼气
三个孔:1.主动脉裂孔:有降主动脉和胸导管穿过。 2.食管裂孔:有食管、迷走神经穿过。 3.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穿过。
腹肌
前外侧群
腹直肌:腹直肌鞘内,起自耻骨嵴,止于剑突和5-7肋软骨前面
腹外斜肌:起自下8个肋骨外面,止于髂嵴前部
腹内斜肌:起自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2,止于横线
腹横肌:起自下6对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3
后群:腰大肌,腰方肌
盆底肌
肌间结构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卷曲形成,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三角形裂孔。
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下部肌束的腱膜与 腹橫肌腱膜下部汇合形成,止于耻骨梳内侧面。
弓状线:脐下4-5cm处,腹直肌鞘的后层缺如, 后层的游离下缘为凸向上的弧形线, 此线以下的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腹直肌鞘
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橫肌腱膜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通过结构:男:精索 女:子宫圆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