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物毒性
药物毒性,如细辛:[用法用药]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本品用量不宜过大。
编辑于2023-10-06 22:33:47药物毒性
小毒
1. 细辛
1. [用法用药] 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香温散,故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燥咳或肺热咳嗽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本品用量不宜过大
2. 贯众
【用法用量】 煎服,4.5~9g。清热解毒、驱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3. 重楼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不宜服用。
4. 鸦胆子
【用法用量】 内服,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 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不宜使用。
5. 丁公藤
【用法用量】 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使用注意】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6. 吴茱萸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孕妇慎用。
7. 川楝子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炒用寒性减弱。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8. 鹤虱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9. 艾叶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其余生用。
10. 土鳖虫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11. 水蛭
【用法用量】 煎服,1~3g。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12. 虻虫
【用法用量】 煎服,1~1.5g;研末服,0.3g。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体虚无瘀、腹泻者不宜使用。
13. 苦杏仁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生品入煎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大便溏泻者慎用。婴儿慎用。
14. 刺蒺藜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15. 蛇床子
【用法用量】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应水飞入药,切忌火煅;内服宜慎;不可长期、大量使用;孕妇禁用。
有毒
1. 苍耳子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者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2. 山豆根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3. 甘遂
【用法用量】 0.5~1.5g。炮制(醋炙减低毒性)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4. 京大戟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5. 芫花
【用法用量】 煎服,1.5~3g;研末吞服,1次0.6~0.9g,1日1次;内服醋炙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6. 商陆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
7. 牵牛子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8. 千金子
【用法用量】 生千金子,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千金子霜0.5~1g,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千金子生用毒性大,宜外用;内服宜制霜用。
9. 蕲蛇
【用法用量】 煎服,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或酒浸、熬膏,或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服。
10. 香加皮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长期或过量服用。
11. 附子
【用法用量】 煎服,3~15g;先煎,久煎,口尝至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本品辛热燥烈,孕妇慎用,阴虚阳亢者忌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川贝母、 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生品外用,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12. 苦楝皮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孕妇、脾胃虚寒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13. 半夏
【用法用量】 内服一般炮制后用,3~9g。 【使用注意】 本品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生品毒性大,内服宜慎。
14. 天南星
【用法用量】 内服制用,3~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阴虚燥咳、阴血亏虚或热盛动风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生品毒性大,内服宜慎。
15. 白附子
【用法用量】 煎服,3~6g,一般宜炮制后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 阴血亏虚或热盛动风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生品毒性大,内服宜慎。
16. 黄药子
【用法用量】 煎服,4.5~9g;研末服,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过量、久服。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并对肝肾有一定损害,故脾胃虚弱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17. 白果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本品生食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
18. 洋金花
【用法用量】 内服,0.3~0.6g,宜入丸、散;亦可作卷烟分次燃吸(1日用量不超过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外感及痰热咳喘、青光眼、高血压、心动过速者禁用。
19. 朱砂
【用法用量】 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忌火煅,宜水飞入药。
20. 全蝎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禁用。
21. 蜈蚣
【用法用量】 煎服,3~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禁用。
22. 仙茅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燥热有毒,不宜过量、久服,阴虚火旺者忌服。
23. 罂粟壳
【用法用量】 煎服,3~6。止咳宜蜜炙用,止泻、止痛宜醋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24. 常山
【用法用量】 煎服,5~9g。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疗疟疾宜在寒热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催吐副作用,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及体虚者慎用。
25. 甜瓜蒂
【用法用量】 煎服,2.5~5g;入丸散服,每次0.3~1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待鼻中流出黄水即可停药。 【使用注意】 孕妇,体虚、心脏病、吐血、咳血、胃弱及上部无实邪者忌用。
26. 胆矾
【用法用量】 温水化服,0.3~0.6g。外用适量,煅后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后外洗。 【使用注意】 孕服、体虚者禁用。
27. 藜芦
【用法用量】 内服0.3~0.6g,入丸散,温水送服以催吐;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 【使用注意】 本品体虚者及孕妇禁用;不宜与人参、党参、西洋参、南沙参、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同用; 因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内服易产生毒性反应,故现代临床已很少作为涌吐药使用,而主要作为农作物及蚊蝇的杀虫剂。
28. 雄黄
【用法用量】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应水飞入药,切忌火煅;内服宜慎;不可长期、大量使用;孕妇禁用。
29. 硫磺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同用;阴虚火旺者忌服。
30. 土荊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 只供外用,不可内服。
31. 樟脑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内服0.1~0.2g,入散剂或用酒溶化服。 【使用注意】 气虚阴亏、有热者及孕妇忌服。
32. 蟾酥
【用法用量】 内服,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切勿过量;孕妇慎用;外用不可入目。
33. 轻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患处。内服每次0.1~0.2g,每日1~2次,多入丸剂或装胶囊服。服后及时漱口,以免口腔糜烂。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或久服;内服宜慎;孕妇禁服。
34. 铅丹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内服多入丸、散,0.9~1.5g。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之不当可引起铅中毒,宜慎用;亦不可持续使用以防蓄积中毒。孕妇禁用。
大毒
1. 巴豆霜
【用法用量】 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2. 昆明山海棠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 体弱者不宜使用。孕妇禁用。小儿及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3. 雷公藤
【用法用量】 煎服,1~3g,先煎。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敷;或制成酊剂、软膏涂擦。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疱。凡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及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禁用。
4. 马钱子
【用法用量】 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多服、久服及生用;运动员慎用;有毒成分能经皮肤吸收,故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5. 斑蝥
【用法用量】 内服,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涂敷患处,不宜大面积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孕妇禁用。外用对皮肤、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疱,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和大面积使用。
6. 红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制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只可外用,不可内服;外用亦不宜久用;孕妇禁用。
7. 砒石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内服宜入丸、散,每次0.002~0.004g。 【使用注意】 本品有剧毒,内服宜慎;外用亦应注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不可作酒剂服。体虚者及孕妇禁服。不宜与水银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