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防工程师防火篇(五):安全疏散
学习多个辅导机构,对消防工程师课本删繁就简,提炼精干主要知识,考试内容全方位覆盖,精心总结,一目了然,帮助消防工程师一级二级考试。
编辑于2020-12-15 11:38:40安全疏散
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
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
一般要求
建筑内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并应符合双向疏散的要求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敞开楼梯不计,人防规下沉式广场自动扶梯可计入90%)
疏散门
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除甲乙类生产房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
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
仓库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外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当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小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
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既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安全出口的数量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计算确定,且不少于2个,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设置一个
除幼儿园、托儿所外,建筑面积≤200㎡且人数≤50人的单多层建筑或建筑的首层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3层,每层s≤200㎡,第二三层的人数之和≤50人。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3层,每层s≤200㎡,第二三层的人数之和≤25人。 四级耐火等级建筑,≤2层,每层s≤200㎡,第二层人数≤15人
除人员密集场所外,建筑面积s≤500㎡,人数≤30人且埋深≤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可作为第二出口。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s≤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50㎡且人数≤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公共建筑,当设置≥2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层数≤2层、人数之和≤50人、每层建筑面积s≤200㎡,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中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防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应≥2个
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应≥1个
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应≤规范5.5.21规定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30%,建筑各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应≥规范5.5.21规定计算所需总净宽度
借用安全出口条件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
楼层内个别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宽度不足、疏散距离过长、不能直接通向室外
借用出口所在相邻防火分区间的分隔一定是防火墙
公建不限地上或地下,但有宽度限制(只能借用30%),借用者建筑面积>1000㎡时自身不少于2个出口;≤1000㎡时至少一个
人防同公建
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符合下列条件可设置一个疏散门
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积≤50㎡;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75㎡;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120㎡
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建筑面积<5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0.9m,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15m、建筑面积≤20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1.4m。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50㎡且经常停留人数≤15人的厅室或房间
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过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应≤250人;当人数>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应≤400人。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的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少于2个,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住宅
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的情况
建筑高度0≤h≤27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s>650㎡,或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15m
27<h≤54m,面积s>650㎡,或距离>10m
h>54m
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建筑高度>27m,≤54m的住宅建筑,每个单元设置一座疏散楼梯时,该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面,且单元之间的疏散楼梯应能通过屋面连通,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当不能通至屋面或通过屋面连通时,应设置2个安全出口
仓库
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5m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地下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应≥2个。但由于地下建筑较多的地上出口有困难,所以当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300㎡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100㎡
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100㎡
厂房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s≤10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5人
乙类,s≤150㎡,人数≤10
丙类,s≤250㎡,人数≤20
丁戊类,s≤400㎡,人数≤30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半地下室,建筑面积≤50㎡且经常停留人数≤15人
安全出口的最小宽度
百人宽度指标
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面积应按每百人≥0.6mm计算,且应≥1.0m,边走道的净宽度宜≥0.8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宜≤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场电影院礼堂等每排宜≤22个,体育馆每排≤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0.9m时,可增加一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表中规定计算确定(见表)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表中规定计算确定(见表)
其他公共建筑(重点)
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表中规定计算确定(5.5.21.1)
地下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百人宽度指标:1m/100人(不看高差)。厂房一二层0.6m/百人,三层0.8,四层及以上1.0
疏散人数=人员密度x面积
办公建筑
普通办公室4㎡/人,绘图室6,研究工作室5,有会议桌会议室1.8,无会议桌会议室0.8
商店
地下第二层0.56人/㎡,地下第一层0.6,地上第一二层0.43-0.60,地上第三层0.39-0.54,地上第四层及以上各层0.3-0.42。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中规定值的30%确定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展览厅、有固定座位场所
录像厅1.0人/㎡,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0.5,展览厅0.75,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座位数的1.1倍,避难层5
餐饮场所
安全出口最小宽度
公共建筑5.5.18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应≥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应≥1.10m
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和首层楼梯间的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表中规定(见表)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其净宽度应≥1.4m,且不应设置门槛,紧靠门口内外各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应≥3.0m,并应直通宽敞地带
住宅
住宅建筑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户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应≥1.1m;安全出口和户门的净宽度应≥0.9m;高层住宅建筑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1.2m
厂房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宜≥1.1m;疏散走道≥1.4m;门≥0.9m;首层外门≥1.2m
安全疏散距离
公共建筑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中规定(见表)
老儿歌舞拉二胡,三零医教高展旅,单多医学在山屋,齐司令高病饿死。
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表增加5m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2m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表中规定增加25%
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15m处
房间内任一点至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见表)
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2个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应≤30m;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五厅两条件)
住宅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中规定
建筑内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表增加5m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2m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表中规定增加25%
跃廊式住宅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
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15m处
房间内任一点至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见表)
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疏散走道的设置要求
疏散走道设排烟
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
在1.8m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凸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疏散走道两侧用一定耐火极限的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隔墙需砌至梁、板底部且不留缝隙。一二级,1h;三级,0.5h;四级,0.25h
地上建筑水平疏散走道,顶棚A,其他不低于B1;地下民用建筑,顶棚、墙面和地面均A
走道应简捷,并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
疏散走道的宽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办公建筑的走道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避难走道
概念:是指采用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3.0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设置要求
楼板耐火极限应≥1.5h
直通室外的出口应≥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当走道仅与1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
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距离应≤60m
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应≥6.0㎡,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的区别
防排烟:避难走道的前室设防烟设施,民建内长大于20m的疏散走道设排烟设施。(厂H>32m-20m,40m)
防护:不同耐火等级的民建,疏散走道隔墙耐火极限有所区别(一二级1.0h不燃,三级0.5不燃,四级0.25难燃),楼板无特殊要求1.5-1.0-0.5;避难走道3.0h+1.5h板
照明:疏散走道1.0lx,避难走道5.0lx。(人员密集场所疏散走道3lx)
门:疏散走道连什么样的安全出口就用相应的门;避难走道分甲乙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疏散楼梯的一般要求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应≥1m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倾斜角度应≤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0.9m,倾斜度≤60°的金属梯
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应≤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的踏步深度应≥220mm。
高度>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应≥0.6m,且宜从离地面3.0m高出设置。
地下半地下室的疏散楼梯间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2.0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2.0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敞开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设置要求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甲乙厂高密多丙)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适用范围
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
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21m且≤33m的住宅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5.5.13A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宜与敞开式外廊直接连通,不能与敞开式外廊直接连通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H≤24m
防烟楼梯间
适用范围
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33m的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时。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建筑高度>24m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设置要求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设施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应≥6.0㎡,住宅建筑应≥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应≥10.0㎡,住宅建筑应≥6㎡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室外疏散楼梯
适用范围
甲乙丙类厂房
建筑高度>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
辅助防烟楼梯
设置要求
栏杆扶手的高度应≥1.1m,楼梯的净宽度应≥0.9m
倾斜角度应≤45°
梯段和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应≥1.0h,梯段的耐火极限应≥0.25h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0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高度>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应≥0.6m,宜从离地面3.0m高出设置
剪刀楼梯
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10m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防火隔墙
楼梯间的前室应分别设置
住宅单元的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任一户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10m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1.0h的防火隔墙
楼梯间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应≥6m
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楼梯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m²,且短边不应小于2.4m。
避难层间
避难层
设置条件和尺寸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的要求,并宜按5人/㎡计算
设置数量
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地地面的高度应≤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宜≤50m
防火分隔
避难层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应≥2.0h
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应设隔热层
四周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耐火极限应≥3.0h,隔墙上的门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2.0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开向时,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应≥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层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安全疏散
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其他
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非所有一类高层都设置)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避难间
高层病房楼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25.0㎡确定
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2.0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应设置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住宅
建筑高度>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符合下列规定
应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
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应≥1.0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宜采用耐火完整性≥1.0h
老年人照料设施
5.5.24A 3层及3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层
当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与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直接连通的开敞式外廊、与疏散走道直接连通且符合人员避难要求的室外平台等时,可不设置避难间
避难间内可供避难的净面积应≥12㎡,避难间可利用疏散楼梯间的前室或消防电梯的前室,其他要求应符合规范5.5.24规定
供失能老年人使用且层数大于2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按核定使用人数配备简易防毒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