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U读U享
U型理论读书思维导图,发现是我们内部或周围注意力和意愿的发源地,我们行事的源头,它是社会场域以及我们每天生活互动中看不见的那一部分。
编辑于2023-10-07 16:04:21 辽宁U读会- U型理论
踏上发现的旅程
正视时代的危机与呼唤
痛苦的结束和希望的开端并存
失范
规范和价值观的消失
Anomie
失构
社会结构的崩溃
Antomie
Social Context变迁
场内的人互相联系、谈话、思考和行动时所创造的联系总体和类型
三种立场
复古运动
现状捍卫者
个人和集体转型的倡导者
盲点
定义
我们内部或周围注意力和意愿的发源地
我们行事的源头
它是社会场域以及我们每天生活互动中看不见的那一部分。
场域源头的三种视角
聚焦于由创造性过程产生的作品
领导者做什么
What
聚焦于绘画的过程
领导者如何做
How
观察站在‘空白画布’的艺术家
领导者实际操作的源头是什么
向未来学习!
Presence
Sensing
进入场域
以更有意识、更清楚的方式,看到不易觉察的部分?
阿基米德支点
寻找战略支点
集体观察我们的注意力场结构,即在展开行动时集体觉察我们实时的内在状态,可能是最重要的支点
改变注意力的结构
4种注意力场结构
我中我(I-in-me)
我按照惯有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感知的一切
它中我(I-in-it)
我运用开放的感官和思维感知的一切
你中我(I-in-you)
我敞开心灵,调频至内心而感知的一切
当下我(I-in-now)
我开放意志,从我存在的源头或最深处体会的一切
4种聆听
“下载Downloading”
一边听一边再次确认惯有的评判
客观聆听object-focused listening
factual listening
关注事实,新奇的与自己看法相左的事情
同理聆听empathetic listening
集中注意力,觉察到我们聆听的源头
生成式聆听Generative Listening
更安静和当下,更加真我
连接到一个超越自我的东西
场域之旅
涉及学科
现象学
第一人称立场(个人意识)
对话
第二人称立场(交谈领域)
合作性行为研究
第三人称立场(体制模式和结构的实施)
一、发现我们的盲点
1. 大火的启示
你人生的那场大火是什么?
你从大火中收获了什么?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还拥有什么?
2. 踏上U型之旅
组织变革层次
变革的5个层次
认知类型
常规型认知
下载式心智框架
深层次觉知
深入观察
连结想要生成的事物
立即采取行动
U型过程的3个步骤
悟道的3个阶段
暂悬-Suspension
暂停或搁置习惯的模式
转向-redirection
把注意力从外部重新引向内部,使其转向心智过程的源头
不再是客观事物本身
一定要:轻缓
开始明白自己也是问题的一部分
放下-letting-go
“接受我们的体验”
放下旧有身份和意图来改变注意力的品质
领导力的内部领域
社会场域的7个认知空间
下载
重复过去的模式
按个人习惯思维方式看待世界
观察
暂悬评判
用全新的眼光观察世界
被观察的系统独立于观察者
感知
联结到场域
从整体的角度参与到情境中
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界限开始消失
系统开始观察自己
自然流现
联结到最深层次的源头
未来的场域从源头开始展望并生成
结晶
愿景和意愿
从想要生成的未来设想新生的创造
建立原型
通过实干探索未来
通过‘和周遭保持对话’来行动创新
运行
在实践和基础设施中展示和实现创新
将创新融入共同进化的大型生态系统环境中
完整U型图
U型之旅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内在三器
我们需要一项新的社会技术,它建立在内在三器互相协调的基础上
Three instruments
打开思维
建立在IQ基础上
用新眼光看待问题,应对周围的客观数据和事实
打开心灵
关系到EQ
感同身受的能力、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打开意志
关系到SQ-灵商
关系到人们达到真实人生目标和自我的能力
不仅在个人层面,也要在组织层面培养这些能力
个人层面-主体的
集体层面-主体间的
UOS-使用自己
最重要的领导工具是你自己
穿越针眼
3个敌人
领导的工作是面对和征服3个敌人
评判之声
Voice of Judgement
嘲讽之声
Voice of Cynicism
恐惧之声
Voice of Fear
放下小我,接纳大我
U型理论是一个活性场域理论,而非线性的机械式过程
生成式和创造性社会空间的兴起(自然流现的流程)是与毁灭性社会空间的衰亡和转变(固步自封的流程)相关的。
3. 学习和变革的4个层次
学习的源头
过去
正在生成的未来
世界的唯一问题
物质(matter)和心智(mind)的割裂
学习与变革的不同层次
反应
重设
单环学习
反思自己的行动
重构
双环学习
还要反思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假设
自然流现
向正在生成中的未来学习
4. 组织的盲点
三种复杂性
动态复杂性
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系统性距离和延迟
动态复杂性越高,系统内子成分的互相依赖性越高,采用整体系统方法解决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
社会复杂性
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不同利益和多元化世界观带来的产物
社会复杂性越高,采用多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听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一件就显得愈发重要。
新兴复杂性
以破坏性变革为特征
Disruptive Change
特征
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
问题陈述本身尚未展开
关键的利益人是谁尚不清楚
无法根据过去的趋势和轨迹预测;必须以一种感知、自然流现及给新机会塑造原型为基础的方法。
管理者的工作
从产品到过程再到源头
从下游到中游
下游
相对可见、外在的、侧重于结果的部分
中游
居于中间的、受源头影响并影响过程和结果的行动
上游
相对不可见、内在的部分
第一个转移
从关注可见结果到关注过程
基于过程的管理哲学
全面质量管理
知识管理
组织学习
精益生产
ABC核算
第二个转移
从关注过程到关注源头
从中游到上游
管理重点转移到了创新和变革的源头
两个案例
知识管理
第一阶段-依靠IT管理知识系统和数据库
第二阶段-关注过程改进,比如全面质量管理
第三阶段-自我超越性知识、具备情境的知识体系
知识管理的三个方面自然涌现,包括信息系统、知识创造过程和实现这一切的场所。
制造流程
第一阶段-规模生产
纵向一体化
第二阶段-精益生产
横向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第三阶段-生产系统
网状“价值排列”
领导力
第一阶段-指令和控制
第二阶段-平衡目标设定与员工参与
第三阶段-关注管理之论内环
空白画布-启发与激励
第5级经理人(领导力)
吉姆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
表现出谦逊和无私是集体场域向更高层次前进的前提条件
侧重点反映了经济环境的大变迁
盲点
没有方法处理和应对新兴复杂性中的挑战
大多数机构的发展问题无法在组织层面得到解决
缺失了“跨界的场所”
为系统中的所有个体创造空间,从正在生成中的未来开始进行领导
5. 社会的盲点
新世界的创世
三重转换
全球经济的兴起-技术经济转换
资本全球化
呈网络状的全球企业
技术
网络社会的兴起-关系转换
治理的全球化
网络社会
持续的个人主义
新意识的兴起-文化精神转换
作为一种全球性力量的公民社会的诞生
创意阶层的崛起
新灵性的涌现
三种贫困
经济贫困
社会文化贫困
精神贫困
三种原教旨主义
文化宗教原教旨主义
经济原教旨主义
地缘政治原教旨主义
社会世界的舞台
第一个舞台
客观的架构和系统
哲学元范畴支配-充满了准客观的事实和事物
第二个舞台
实施出来的架构和系统
生活世界位于集体进化的关系网中
第三个舞台
行动的深层源头
被超主体所掌控,是最上游的视角
肯威尔伯的整合法
所有象限所有层级AQAL
整合了世界(我、我们、它)的三个维度以及意识的9个发展层级
阳台太高了,认知停留在字面意思-肯威尔伯的哲学和整合观目前还驾驭不了。:(
盲点
缺乏能够有意识从想要生成的未来运作跨界行动的团体
无法把问题视表列为一个整体
“必须在没有线索提示下一步旅程将走向何方的情况下,信任我们的感知、经历和顿悟。”
6. 科学的哲学基础
二、进入U境
8. 下载
全球健康公司
公司病毒的制造
创始人的角色
过去的成功经验
4重阻碍
没有认识到你所看到的
割裂了感知和思考
没有说出你所想的
割裂了思考和谈话
没有做到你所说的
割裂了谈话和行动
没有看到你所做的
割裂了感知和行动
U型过程的第一步是学习“停止下载”,这适用于所有领域:个人、团体、组织,甚至社会
9. 观察
下载到观察的转换
澄清问题和意图
融入相关的情境(context)
暂悬评判,保持好奇
病患案例
修复
行为
思想
自我蜕变的当下
开发共同观察的能力
澄清意愿
召开明确意愿的小会
一句话表明最终目标
短暂静默
移入情境
会前访谈每一位参与者
倾听生命旅程故事
暂悬评判,保持好奇
1对1的面谈
引用部分患者的经历,情境重现
对话:进入共同观察的空间
听取4个相关层次的概念和例子
(小组讨论)联系自己和他人的经历
投票进行集体评估-感知
10. 感知
感知的场结构
从个人头脑的内部(观察场域),移动到了观察者自身组织的界外
认知开始来自于整个场域
将自身作为观察系统的一部分
系统不再是外在的,同时也是内在的
进入感知场域的4原则
充实容器
空间条件
去除陈旧,清空整个房间
时间条件
创建一个符合能量流动的时间表
上午-沿着U的左半部分下行
共同感知
下午-沿着U的右半部分上行
共同创造
关系条件
会前和每位参会者建立联结
明确职责
计划好过程
准备好后勤和基础设施
意愿条件
要有明确的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
我们希望能带来何种未来可能性?
我们想创造什么?
深度潜入
完全和你要研究的现象融为一体
不要让人陷入争论或下载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转向注意力
从事务转向正在形成的场域-源头
打开心灵
触及并激活深层的情绪认知
See with the heart
感知实例
7人圈
11. 自然流现
自然流现是感知和在场的关键,指的是和最高未来可能性的源头相联结。
两个问题
我(self)是谁?
一个人最高境界的我
一个超越了世俗,表明我们最高未来可能性的自我
我一生的‘工作’(Work)是什么?
一个人的人生目标
到这个世界上来肩负的使命
自然流现的场结构
过去的场(现在的场域)
来自未来的场(正在生成的未来场域)
真我的场
我们运行的地点不仅从中心(下载)移到了边缘(观察),超越了自身组织的边界(感知),还向周围的空间扩展,即向“围绕着我们的一切”扩展
3种促使集体支持空间的方法
无条件注视
无条件的爱去清理水平空间
观察本质的真我(与注意力投放的位置相关)
自然流现的原则
放下和臣服
放下旧事物,臣服于未知
逆转:穿越针眼
一个人或团队与生成的场域实现联结
形成更高层次(真实)的场域和自我
场的力量:创造深度聆听的支撑空间
自然流现必定发生在特定的场所中,在某种空间的支撑下发生。
创造自然流现
修炼
创造一个场域圈子
培养集体修炼
做你热爱的事情,热爱你所做的事
自然流现的技术也是自由的技术,它的特征就是放弃操纵及操纵性行为。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穿越这道门,或者停在门外。
12.结晶
基于最高未来可能性澄清愿景和意图
结晶的场结构
行动发源地已经向周围的圆圈转移-
结晶的原则
意愿的力量
发愿并为之倾尽努力
接纳
同频‘意愿’,并与之共振
宏图大志-Grand Will
深层次的意志
利用自然流现的体验中涌现出来的未来可能性,检验并澄清自己的意愿
传播意愿的力量,开启创造性生成的大门
将自己作为未来生成的载体,顺其道而行
建立基础组织结构,实现跨界的共同觉醒
个人小志
觉醒之道
某种环境或情境
13. 塑造原型
通过行动和试验探索未来的第一步。
塑造原型的场结构
大脑
心灵
双手
塑造原型的原则
与灵感相连
仰仗未来
和整体对话
0.8原则:越早失败,越快学习
战略性微系统:为正在生成的未来可能性铺平道路
上行联结
联结到灵感、最初的直觉和意图的火花
水平联结
聆听环境给予的反馈
下行或本地联结
参与到本地的嵌入式原型的快速开发中,并从中学习
14. 运行
微提琴与宏提琴
运行的场结构
系统整合
三、自然流现,引领深层次创新与变革
社会场域的21个命题
1. 社会系统是由在其情境中的成员造就的。
2. 当前社会科学、社会系统和场域理论中的盲点关系到社会系统生成的源头。
3. 有4种不同的注意力源头能够衍生出社会活动。
4. 注意力的4种源头和结构会产生4种突现性的场域或涌流。
5. 造就社会现实的4种场域结构适用于社会现实创造的所有领域。
6. 场域之间变换的转折点在每个层级都是相同的。
7. 系统的超复杂性(Hyper-complexity)程度越高,其从社会生成流的深层场域运作的能力就显得愈加重要。
8. 若想启动应对三种复杂性的深层次变革,需要整合如下三种运动:对关键情境保持开放(共同感知)、联结到静默的源头(共同自然流现)、塑造新事物的原型(共同创造)
9. 为了接近和激活社会场域的深层源头,必须使用好三器:打开思维、打开心灵和打开意志。
10. 开启这些更深的层次需要跨越三重障碍:评判之声、嘲讽之声、恐惧之声。
11. 沿着U型过程的右侧上行(共同创造)需要服务于整体的承诺和重新整合头脑、心灵、双手等多方面智慧的能力。
12. 外部系统复杂性和内部联结深层生成流的能力之间差距越大,越有可能使一个系统偏离轨道转向发生成性的破坏性空间。
13. 反生成性社会空间表现被称作“原教之主义”的“冰冻”式反应。
14. 社会场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整体,可以通过5个维度观察和体验:社会空间、社会时间、集体、自我和支持场所(地球)
15. 随着社会场域的进化并进入生成流的更深层次和流向,人们对时间、空间、自我、集体和支持场所的体验也会经历一个立体的逆转过程。
16. 生成流和深层生成源头的开启逆转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
17. 生成流和深层生成源头的开启转换了知者(Knower)与所知(Known)之间的关系。
18. 社会场域是不断形成的时间雕塑。
19. 社会场域是一场无极形态共振(Scale-Free morphic resonance)
20. 系统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所选择去展开行动的场域(源头)
21. 唤醒人类深层次的生成性能力,即“当下我”,是21世纪的革命性力量。
个人行动
谈话行动
自然流现的原则和实践
共同启动
聆听他人的观点以及生命对你的召唤
1. 关注:聆听生命对你的召唤。
2. 联结:聆听并与场域中令人感兴趣的参与者对话。
3. 共同启动一个多元化的核心团队,激发共同意愿。
共同感知
前往最具潜力的场所,以打开的思维和心灵去聆听
4. 组建高度承诺投入团队并澄清关键问题。
5. 深浅至最具潜力的场所。
6. 观察、观察、再观察:暂悬评判之声,联结你的好奇心。
7.练习深度聆听和对话:以完全打开的思维、心灵和意志与他人联结。
8. 创建集体感知机制,使得系统能够观察自身。
共同自然流现
静修和反思,让内在觉知得以生成。
9. 放下:放开必须消失的旧我和陈旧的一切。
10. 接纳:联结到并臣服于想通过你生成的未来。
11. 有意识的静默:选择帮助你联结到源头的修炼方式。
12. 心随所愿:做你喜欢的,喜欢你所做的。
13. 同在的场所:创建圈子,彼此支持,实现最高未来意愿。
共同创造
塑造新事物的微系统原型,通过行动探索未来
14. 意愿的力量:联结到仰仗于你的未来-结晶愿景、目的。
15. 形成核心小组:5个人就能改变世界。
16. 塑造战略微系统原型,为正在生成的未来做好着陆准备。
17. 整合头脑、心灵和双手:用双手去探索;不要想,要去感受。
18. 重复、重复、重复:创造并适应,保持与宇宙的童话。
共同进化
通过从生成的整体中观察和行动来培育创新型生态系统
19. 共同演进创新型生态系统,让人们从正在生成的整体观察和行动。
20. 通过安排定期的小组教练并打造安全的教练场所来创建一个创新的空间(可以运用社会技术来支持)
21. 社会大剧院:通过第4级文化媒介的方式来进化集体意识。
社会场域的3个原则
22. 意愿基础
23. 关系基础
24. 真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