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播学学派思维导图
中传、苏大、传播学教程--学派总结,分别有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技术学派(媒介环境学派),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新闻学框架--新闻与事实,新闻是高度组织化的传播者向社会公众报道事实新近变动状态的信息。新闻来源于新闻,但事实不等于新闻,新闻传播者的任务是让社会公众了解事实。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传播学学派
经验学派
芝加哥学派
杜威:教育(大众传播在改造社会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库利:人际传播 A.初级群体理论 B.镜中我
帕克:社会互动理论,民意测量
米德:“主我”——“客我”
五大先驱
拉斯韦尔(Lasswell)
5W模式——传播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
三功能学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内容分析法
三本书:1927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8年《传播的结构和功能》 1980年《世界历史上的宣传性传播》
卢因(Lewin)
把关人理论
霍夫兰(Hovland)
心理控制实验法
2本书:《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说服》
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
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选择性接触假说”、两级传播、意见领袖
实地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固定样本法(小规模重访法)
结束了“魔弹论”,进入了“有限效果论”研究时代
施拉姆(Schramm)
“传播学之父”,创立传播学,推进传播学教育,著书立说《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
李普曼
A.拟态环境 B.刻板印象
批判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代
霍克海姆、阿多诺:文化工业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虚假需求”
第二代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机械复制的技术促成了艺术的易得性和民主化,但使原来的艺术“灵韵”丧失
哈贝马斯:A.沟通理性 B.公共领域(受到了政治领域和商品经济领域的双重侵蚀)
政治经济学派
A.传播体系所有制结构 B.传播媒介市场约束力运行的方式
默多克
戈尔丁
威斯特加特
尼古拉斯·加汉姆:“受众拒斥提高时间的生产”,即受众不会让媒介产品占据过多的闲暇时间(施拉姆“时间窃贼”,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达拉斯·斯密塞:“受众商品论”
赫伯特·席勒:“文化帝国主义”
意识形态学派
葛兰西: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
沿用了阿尔都塞、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再现”问题、民族志
斯图亚特·霍尔:媒介文化政治学与阅读理解、编码解码理论、三个“假想的立场”解码过程
莫利:“全国观众研究”(两个阶段:一:文本意义两个影响因素:文本符号内容,受众“文化符码” 二:《家庭电视:文化力量和家庭闲暇》性别权力)
约翰·费斯克:文本与快感理论、通俗文化理论(“文化偷猎”)、双重经济理论
后现代主义学派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符号交换”理论
福柯:“全景监狱”
多伦多学派
技术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第一代(多伦多学派)
英尼斯:媒介偏倚论
麦克卢汉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媒介即信息
热媒介与冷媒介
地球村
第二代(纽约学派)
尼尔波兹曼
童年的消逝
媒介即隐喻
娱乐至死
第三代(纽约学派)
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
保罗·莱文森
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
补偿性媒介
补充(游离)
詹姆斯·凯锐:媒介仪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