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生理学:休克
下图为休克的特点以及其他部分内容的整理,内容包括常见休克特点、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防治病理生理基础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 休克 人卫第9版
常见休克的特点
失血性休克
1. 面色苍白:面色、口唇、甲床苍白或发绀。
2. 尿量减少:尿量每小时小于30ml。
3. 虚脱状态:出现四肢湿冷,意识障碍。
4. 脉搏细弱:超过100次/分钟或不能触及。
5.具有分期:分早、中、晚期。
脓毒血性休克
①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就是血压低。
② 是全身的败血症,出现白细胞增高,其它的附加症状还有尿少,出现肾衰的情况。
③是凝血功能的改变,出现血小板减少,还有循环障碍、尿少。
过敏性休克
①发病急骤、症状严重、进展迅速,若能及时有效治疗,休克很快就能纠正。
② 休克出现的同时可能还会出现过敏的表现:比如起皮疹伴瘙痒;喉头水肿、胸闷、喘息等;还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喷嚏连连。
心源性休克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呼吸困难、心悸、胸闷、少尿等。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物质代谢紊乱
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高,所需氧耗量增大致使氧债(组织利用氧障碍、能量生成减少)增大。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肝功能受损不能将乳酸转化为葡萄糖,肾功能受损不能将乳酸排除,导致高乳酸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休克早期,创伤、感染等引起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PaCO2 下降。呼吸性酸中毒可作为早期休克的诊断指标之一。
休克后期,休克肺的出现带有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又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使机体出现混合性酸碱失衡状态。
高钾血症
休克缺血缺氧,ATP 生成减少,钠泵运转失灵,钠水潴留,引起高钾血症;酸中毒会进一步加重高钾血症。
器官功能障碍
最先累及肾脏(排酸保碱)早期:功能性肾衰,晚期:功能性肾衰
引起肺、肾、肝、心、脑等器官受损,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
防治病理生理基础
病因学防治
积极处理休克造成的原始病因(如止血、止痛、补液输血等)
发病学防治
改善微循环
扩充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宁酸勿碱)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采取措施(血清净化疗法等)去除患者体内过多的毒素和炎症反应,减轻SIRS和MODS,提高生存率。
细胞保护
采用葡萄糖、胰岛素等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稳定溶酶体膜;采用自由基清除剂、钙拮抗剂等减轻细胞损伤。
器官支持疗法
密切监控各器官功能的变化,采取相应支持疗法。
营养与代谢支持
保持正氮平衡,饮食中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支链氨基酸为主)的量。
发生机制
微循环机制
微循环缺血期
变化特点
全身小血管都处于持续痉挛的状态。
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毛细血管后阻力,A-V 吻合支开放。
组织灌流: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代偿意义
维持动脉血压
回心血流量增加
自身输血
第一道防线:储血器官收缩,血床容量减少,短暂增加回心血量。
自身输液
第二道防线: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微静脉收缩力,流体静脉压下降,组织液进入血管。
心排出量增加
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
外周阻力增高
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回升
供应心脑血液
脑血管可自身调节维持脑血流量正常,血液的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液供应。
微循环淤血期
子主题
毛细血管前阻力小于毛细血管后阻力
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
组织呈淤血性缺氧状态,可逆性休克失代偿期
失代偿及恶性循环
回心血流量急剧减少
自身输液停止
微循环淤滞加重,ECBV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心脑血液灌流量减少
平均动脉血压低于50mmHg,心、脑血管自身调节作用丧失。
微循环衰竭期
微血管发生麻痹性扩张,可能有微血栓形成
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
变化机制
微血管麻痹性扩张
DIC形成
血液浓缩、血细胞聚集使血黏度增高
酸中毒or脂多糖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内皮细胞损伤暴露胶原纤维,激活因子XII,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细胞分子机制
细胞损伤
细胞膜的变化
细胞膜损伤,引起膜离子泵功能障碍或通透性增高,细胞水肿
线粒体的变化
ATP合成减少
溶酶体的变化
溶酶体酶进入血液循环,加重休克的微循环障碍
细胞死亡
细胞死亡是损伤的最终结果,包括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炎症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的表达增多
各种休克都可以引起全身炎症反应(SIRS),以感染、创伤性休克更为明显。
病因与分类
病因
失血和失液
失血
常见于宫外孕、产后大出血、DIC等的失血性休克
失液
常见于剧烈呕吐、腹泻、大汗、多尿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的休克
烧伤
大面积烧伤伴血浆大量丢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组织灌流量不足引起烧伤性休克;晚期继发感染发展为脓毒性休克
创伤
疼痛、失血失液、组织坏死引起创伤性休克
感染
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脓毒性休克
过敏
接触过敏原发生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心脏功能障碍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引起心源性休克
强烈的神经刺激
剧烈疼痛、脊髓损伤、脊髓麻醉等抑制交感缩血功能,血管床容积增大,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引起神经源性休克。
分类
以病因分类
失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等
以始动环节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
三低一高: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血量降低、动脉血量降低,外周阻力增高。
血管源性休克
外周血管扩张,血液淤滞在扩张的小血管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且分布异常,组织灌流量减少引起的低阻力性休克or 分布性休克。
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心排血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微循环血量显著下降引起的休克。非心肌源性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又称阻塞性休克。
休克的定义
休克是指因各种强烈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ECBV)急剧减少,导致机体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为特征的循环衰竭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