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导图:思考,快与慢
思考,快与慢的思维导图,探讨他人乃至自己在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提升发现和理解这些失误的能力,欢迎阅读。
关于社交的技巧--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如在平时多多观察,注意留意身边为人处事得体、让你感觉舒服的人,看看他们在各种情况下是如何应对的。对提升自己很有帮助,喜欢的收藏点赞哦~~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 思维导图,如五分钟社交,内涵就是快速识别与对方的相互吸引力,不过多占用彼此时间,筛选是否有进行深入社交和人脉搭建的必要性,离开,或者留下跟进的信息。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思考,快与慢
主题:探讨他人乃至自己在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提升发现和理解这些失误的能力
第一部分 双系统
快系统:无意识运作,核心是联想记忆
启动效应,快系统善于提取当前激活的想法来构建最可信的故事情节,但它不会(也不可能)提取本系统中根本不存在的信息。
快系统只能将多个事情联系起来,但无法同一时间把多个事情串联起来
慢系统:受控制运作
慢系统对超负荷能力有限,当负荷过重时,会偏向最重要的活动。研究发现,高智商的人往往需要较少的努力便可解决同样的问题。
慢系统的一大主要功能是监督和控制思想活动以及由快系统引导的各种行为,使得一些想法直接体现在行动上,或者抑制或改变其他想法。
思维的发散性可以使懒惰的系统2摆脱很多繁重的工作,快速找到难题的答案。“启发式问题”相对于“目标问题”更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并作出回答。
第二部分 启发法与偏见
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相比于大样本,极端的结果更容易出现在小样本中,小样本的出错风险可能高达50%。
锚定效应
可得性启发法
用一个问题替代另一个问题,而在替代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系统性错误
跟着系统1走的人更容易受到可得性偏见的影响,比那些警觉性更高的人受影响的程度更大
效用叠层
具有公共话语权的言论会促使个体对某种认知的加强,进而造成一连串的反应
典型性启发
让基础比率在预测时起主导作用
通过分析证据得到的直观印象通常都会被夸大
用贝叶斯定理来约束直觉
合取谬误
少即是多
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值
如何让直觉性预测更恰当有效
信息不足时,极端预测和预测罕见事情的愿意都源于系统1
回归性也是系统2的一个问题
第三部分 过度自信与决策错误
“知道”的错觉
后见之明:观察者不是根据判断过程的合理性来评估一个判断的好坏,而是以结果的好坏作为判断标准。
光环效应:明明是同一个人和同样的行为,在事情进展顺利时就是讲究方法,而事情进展不顺利时就成了死板。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系统1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得出结论,但我们却无从得知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有多复杂。
有效性错觉和技能错觉是由一种强大的专业文化来支撑的。
专家预测比不上简单运算准确
不要简单地相信直觉判断——无论是你自己的还是他人的——但也不要完全抛开它。
什么时候可以相信专家的直觉?
·一个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
努力养成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
乐观主义是一柄双刃剑
第四部分 选择与风险
事关风险与财富的抉择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冒险(即不喜欢接受最不可能的结果),而且,如果在期望值相同的风险收益和确定收益中作选择,他们就会选择确定收益。
在没有理想的选择时,人们更愿意碰运气。
前景理论
伯努利理论(效用理论)的弱点:缺失的变量就是参照点,它是得失评估所依据的初始状态。
前景理论中,你还需要知道参考状态。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
禀赋效应与市场交易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与商人不同,穷人对获得和放弃之间的区别很在意。
公平性——经济交易的参照点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改变现状?
避免损失的动机和获得收益的动机强度并不对称,这一点在许多情况下都有体现。
对结果可能性的权衡
可能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
与预期原理相反,人们对结果的重视程度和对结果可能性的重视程度不同。可能性效应会重视不大可能的结果,而几乎肯定的结果相对于确定的结果来说,受到的重视程度要小。
决策权重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担忧程度
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画面感越强,决策权重越大
对风险的表述方式不同,所做决策可能截然相反
能带来长远收益的风险政策
损失厌恶和窄框架的结合是一个代价更大的祸端。
风险政策是一种宽框架。
心理账户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的?
理性的决策者只会对当前投资的未来结果感兴趣,经济人不会去考虑纠正先前的错误。
沉没成本悖论导致人们在不被看好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时间
善用框架效应,让生活更美好
情感的框架效应很难抵挡
用框架性政策助推人们作出更好的选择
第五部分 两个自我
记忆自我(体验效用与决策效用的不一致)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指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事件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过程忽视(duration neglect):过程的持续对所有疼痛的评估没有任何影响。
记忆自我夸大了痛苦体验;比起整个人生,我们更在意人生的结局
经验自我
增加幸福感的最简单方法是分配好你的时间。你能抽出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