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病理生理学的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章节的知识点归纳,这是细胞通过位于胞膜或胞内的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通过细胞内复杂的级联信号转导,进而调节胞内蛋白质的活性或基因表达,使细胞发生相应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编辑于2022-03-30 22:39:06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概述
定义
细胞通过位于胞膜或胞内的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通过细胞内复杂的级联信号转导,进而调节胞内蛋白质的活性或基因表达,使细胞发生相应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过程
细胞信号种类
化学信号
定义
配体——可以识别并特异地与细胞受体结合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
意义
生物体内最主要的信号
类型
细胞间化学信号
可溶性的化学分子
激素、神经递质、NP、细胞生长因子、CK、细胞代谢产物、药物、毒物等
气体分子
ECM和与质膜结合的分子
如CAM
细胞内化学信号
环核苷酸
如cAMP、cGMP
脂质信使分子
DAG、IP3
气体信使分子
CO、NO
离子信使分子
Ca、Na等
机制
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内在分泌
物理信号
类型
各种射线、光信号、电信号、机械信号、冷热刺激等
经典
视网膜细胞中的光受体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信号
作用
决定细胞间识别和黏附
决定信号分子与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决定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信号转导分子的连接及信号复合物的形成
分布
常位于决定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多糖类、核酸)三维结构的序列中
细胞受体
膜受体
实质
跨膜蛋白
类型
GPCR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PSTK-R家族
酪氨酸蛋白激酶关联受体TPKR家族
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RPTK家族
死亡受体家族,如TNFR,Fas等
离子通道型受体家族
N-Ach-R、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cNMP-R、PIP3-R、ryanodine受体等
CAM(如钙黏素、整合素等)
核受体
意义
细胞内受体主要是核受体超家族
实质
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因子
特点
配体为脂溶性分子
类型
GC-R、SHR、TR、VD3-R、维A酸-R、代谢性受体、小分子气体受体、大部分的孤儿受体
常见通路
类型
G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受体及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PSTK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G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GPCR
实质
7次跨膜糖蛋白
配体
多种激素、神经递质、NP、趋化因子、光、气味等
多种药物
β-R阻断剂、组胺拮抗剂、、抗胆碱能药物、阿片制剂等
类型
Gs——AC途径
Gi——抑制AC活性
Gq——PLC→PIP2→IP3→CaMK途径
Gq——PLC→PIP2→DAG→PKC途径
PLA2、PLD、GC、MAPK、NF-κB、PI-3K等
RPTK
实质
单次跨膜受体
特点
50多种受体组成的SF
胞内区含有PTK
配体
GF为主
如EGF、PDGF、VEGF等
作用
细胞增殖、分化、免疫、肿瘤等相关
机制
经Ras蛋白激活丝裂原活化PK——MAPK途径
经PLC-γ激活PKC——PLC-γ-PKC途径
PI-3K-PKB途径
TPKR
特点
膜受体本身无PTK活性
胞内区含与胞内PTK的结合位点
胞内调节机制差异大
配体
激素和CK为主
如IL,TNF,EPO,GH等
作用
与免疫、造血、生长调节有关
核受体
类型
甾体激素受体途径
机制
GR
结合HSP——非活化状态
结合配体→与HSP解离→激活
HRE激素反应元件或其他转录因子
分布
胞内
非甾体激素受体途径
机制
TR
HRE
分布
核内
特点
不结合HSP
结合DNA或其他蛋白
异常机制
信号异常
内源性
经典
信号分子-胰岛素减少
产生抗胰岛素抗体
胰岛素拮抗激素↑
应激产生的影响
糖代谢障碍,血糖升高
肿瘤细胞大量分泌儿茶酚胺→β-R激动→Gs途径→钙内流↑、JSR释放钙↑→心肌收缩↑,HR↑
儿茶酚胺↑→血管壁平滑肌α1-R激动→Gq-PLC-DAG-PKC→基因表达↑、细胞的增殖↑→心肌收缩↑、外周阻力↑,BP↑
嗜铬细胞瘤
外源性
理化损伤性刺激
化学致癌物
多环芳经类化合物等
物理刺激
心肌的牵拉刺激、血管流体对血管壁的刺激→心肌肥厚、动脉硬化等病变
生物损伤性刺激
各种病原体及其相关物
经典
受体异常
原因
编码受体的基因突变
失活性突变
激活性突变
受体数量改变或功能异常
免疫学因素
继发性改变
受体功能所需的相关因子或辅助因子缺陷
遗传性受体异常
由于编码受体的基因缺失、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受体数量改变
受体↓
原因
受体合成数量减少、组装或定位障碍
表现
受体功能丧失→靶细胞对相应配体不敏感
特点
患者体内的相应激素水平并无明显降低
患者表现出该激素减少的症状和体征
经典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
LDL-R↓→LDL清除↓→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雄激素抵抗征/不敏感综合征AIS
雄激素受体AR↓→性分化发育障碍
受体↑
表现
R过度激活
诱发一系列疾病,如肿瘤
受体结构异常
表现
功能降低或缺失
受体与配体结合障碍
受体酶活性降低
受体-G蛋白耦联障碍
受体与 DNA结合障碍
受体的调节异常
过度激活
基因突变→组成型激活
受体的抑制性成分缺陷
经典
TSH-R过度激活→甲亢
TSH-R失活→甲减
自身免疫性受体异常
定义
机体通过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了针对自身受体的抗体所引起的疾病
类型
阻断型
阻断受体与配体的结合→靶细胞功能↓
刺激型
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靶细胞功能亢进
经典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Graves病/Basedow病/毒性甲状腺肿——甲亢
桥本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减
重症肌无力——抗nAChR抗体
继发性受体异常
原因
缺血、缺氧、炎症、创伤等内环境紊乱→神经内分泌改变→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释放异常→特定受体的数量、亲和力及受体后信号转导系统发生改变→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或减弱
经典
E-R是介导正常及心衰时心功能调控的重要途径
β1(70~80%)——调节正常心功能的主要亚型
心衰→心肌β-R↓——β1↓,<50%、β2无明显变化,敏感性↓
对过量儿茶酚胺刺激的代偿反应→心肌收缩↓,心肌损伤↓,却又促进心衰
受体的调节
经典
转导异常
原因
基因突变所致的信号转导蛋白失活或异常激活
配体异常或病理性刺激
分布
肿瘤、遗传病常见
经典
Ras基因突变——人膀胱癌
基因突变→胰岛素受体底物IRS↓、PI-3K↓——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霍乱→霍乱毒素CT→小肠粘膜上皮Gs的201-Arg核糖化→Gs的GTP酶失活→Gs通路不可逆激活→cAMP↑(正常的100倍以上)→小肠上皮细胞膜蛋白构型改变→严重的腹泻和脱水→循环衰竭→死亡
疾病
家族性肾性尿崩症FNDI
实质
遗传性肾集合小管上皮细胞膜V2R↓或功能缺陷→ADH敏感性↓
特点
伴X隐性
男性儿童多发
1岁以内多发
症状
多尿,烦渴,多饮
血浆ADH水平无降低
机制
基因突变→V2R合成↓或结构异常→V2R↓或亲和力↓→ADH刺激↓→cAMP↓→PKA↓→AQP开放↓→水重吸收↓
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
表现
GH过度分泌
成人——肢端肥大症
儿童——巨人症
机制
GHRH→Gs激活→AC↑→cAMP↑→GH↑
GHRIH→cAMP↓→GH↓
经典
垂体腺瘤(30~40%)
原因
编码Gs的基因点突变
精氨酸201→Cys/His
Gln227→Arg/Leu
GTP酶活性↓→Gs持续激活→AC、cAMP↑→垂体细胞生长和分泌功能活跃
特点
关键——Gs过度激活导致的GH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对GH分泌的调节失衡
其他
霍乱
定义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实质
继发性G蛋白异常
意义
G蛋白异常的典型疾病
机制
恶性肿瘤
特征
增殖失控
分化异常
凋亡异常
特点
绝大多数的癌基因表达产物都是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成分
机制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