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硝基化合物和胺
硝基化合物和胺的思维导图,硝基化合物可根据硝基数目不同; 根据母体烃分子的不同分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编辑于2023-10-11 16:25:57硝基化合物和胺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分类:根据硝基数目不同; 根据母体烃分子的不同分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和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2.命名: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以烃为母体,把硝基作为取代基; 芳香族化合物 母体官能团优先顺序 。 3.结构:硝基中的N原子为sp2杂化 硝基的结构是对称的,两个N-O键等长。
硝基化合物的制法
烷烃硝化:1.烷烃与HNO3或N2O4在高温下进行气相硝化,生成各种硝基化合物 2.自由基反应机理 3.硝基烷烃的用途:溶剂,用以溶解醋酸纤维、合成橡胶。
芳烃硝化
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脂肪族硝基化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 2.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通常为淡黄色固体。 3.多硝基化合物在受热时一般易分解而发生爆炸。
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酸性:硝基为强吸电子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中,a-氢受硝基的吸电子的影响较为活泼,可发生类似酮-烯醇互变异构,形成假酸式异构体
还原反应: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还原:不同的还原条件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的还原产物
金属的催化氢化
酸性条件下的金属还原
碱性条件下的还原
Zinin还原:用碱金属的硫化物或多硫化物、NH4HS、硫化铵或多硫化铵为还原剂,可以对多硝基化合物进行选择性部分还原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1.硝基是强吸电子基,使整个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亲电取代活性降低,间位定位基; 2.硝基苯可以直接发生;卤化、硝化和磺化反应,不能发生傅克反应、氯甲基化反应,因此可以作为傅克反应的溶剂。
邻位或对位有硝基的芳香卤代物,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被取代基团的邻、对位有吸电子取代基时,s络合物更稳定,取代反应更容易进行
硝基使苯环上的羧基或羟基酸性增强,特别是出于邻位或对位的羧基或羟基。
季铵盐和季铵碱
季铵盐:胺的彻底甲基化反应
季铵碱:1.季铵碱是强碱,碱性与KOH/NaOH相当; 2.无b-H——SN2反应 有b-H——b-H消除(Hofmann反应) 3.Hofmann消除反应 从含氢较多的b-C上消除氢——优先消除酸性强的b-H 生成双键上取代较少的烯烃 当b-C上连有吸电基时,优先消除酸性强的键。
腈
腈:烃分子中氢原子被氰基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 通式:R-CN 官能团:-CN 结构:氰基中的C和Nsp杂化,-CN强极性基团,p键极易极化,极性大。 制法:腈可由卤烷与氰化钠作用制得,该反应增长碳链 酰胺或羧酸的铵盐与五氧化二磷共热时,失水生成腈 物理性质:沸点 与醇的沸点相近,低于羧酸的沸点 溶解性 腈能溶解盐类等离子化合物,可用作萃取剂 化学性质:氰基与醛酮的羰基有相似的性质 1.还原反应(H2/Li,Na/C2H5OH,LiAIH4) 2.水解反应 腈部分水解生成酰胺,腈完全水解生成羧酸
丙烯腈和异腈
丙烯腈:由乙炔和氰化物在氯化亚铜催化下加成制得,还可以由丙烯、氨、空气的混合物在磷铝酸铋(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制得。
异腈:通式为RNC,和腈是同分异构体。 在异腈分子中,氮原子和烃基相连。 性质
胺的化学性质
胺的碱性:pKb越小,碱性越强 1.脂肪胺的碱性 气相:R3N>R2NH>RNH2>NH3 溶液:R2NH>RNH2>R3N>NH3 电子效应:烷基给电子效应,增加胺的碱性; 空间效应:叔胺三个烷基的空间效应不利于其质子化; 溶剂化效应:叔胺不利于共轭酸的溶剂化和稳定。 2.芳胺的碱性:类似p,p-共轭降低了N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碱性减弱。
胺的烃基化
若R'为甲基,则反应为”彻底甲基化作用“
工业上可以在加压、加热、和无机酸催化下,用甲醇来进行甲基化。
磺酰化-Hinsberg反应:胺与磺酰化试剂反应,生成相应的磺酸胺 用来分离和鉴别伯、仲、叔胺
与亚硝酸反应
脂肪族伯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芳香伯胺与亚硝酸的反应:芳香族伯胺与亚硝酸在低温(一般在5度以下)及强酸水溶液中反应,生成芳基重氮盐,称为重氮化反应
仲胺与亚硝酸的反应:脂肪族或芳香族的仲胺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难溶于水的黄色油状或固体状N-亚硝基胺。
叔胺与亚硝酸的反应:叔胺上无氢原子,脂肪族的胺与之不反应; 芳香族叔胺与亚硝酸发生环上亲电取代反应
胺的酰基化
1.伯胺(仲胺)与酰基化试剂反应,生成酰胺 ; 酰基化试剂:常用酰氯或酸酐。 2.羧酸有时也可用作酰基化试剂。 3.叔胺不反应
酰基化反应在合成中的作用:1.扑热息痛的合成 2.保护氨基 3.降低氨基对芳环的致活作用
胺的氧化反应:胺容易被氧化
芳胺的亲电取代反应
卤化
硝化:硝酸是强的氧化剂,胺易被氧化,为避免副反应,先将芳胺溶于浓硫酸生成硫酸氢盐或用乙酰化法保护氨基。
磺化
伯胺的异腈反应:伯胺与氯仿和强碱的醇溶液加热,生成有恶臭的异腈,是伯胺所特有的放应,可鉴别伯胺。
胺的物理性质
伯胺和仲胺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胺的熔点和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非极性化合物高;但由于N的电负性比O弱,胺的氢键比醇弱。
胺的制法
氨及胺的烃基化反应:1.芳香族卤化物和氨作用困难。氯苯在高温高压并有铜催化剂存在下,才能与氨作用生成苯胺。 2.醇和氨的混合蒸气通过加热的催化剂(如氧化铝、氧化等)也能生成伯胺、仲胺和叔胺的混合物。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1.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2.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氨或胺与羰基化合物的还原氨基化:醛(或酮)与胺(或氨)在还原剂存在下反应生成氨基化合物,过程被称为还原氨基化。
从腈和酰胺还原:1.腈可以通过催化氢化或用LiAIH4还原为伯胺 2.酰胺可以用LiAIH4还原为胺,本法适用于制仲胺和叔胺 3.酰胺与次卤酸钠溶液共热,可得到比原来的酰胺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Hofmann降解反应)
盖布瑞尔合成法
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氨上的氢被烃基取代后的物质称为胺,官能团位氨基(-NH2、-NHR、-NR2)
分类:1.按氮原子所连的烃基的数目分为伯、仲、叔; 2.铵盐或氢氧化铵中的四个氢原子被四个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季铵盐(X-)或季铵碱(OH-) 3.根据分子中烃基的种类不同,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 4.按分子中氨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胺、二元胺、三元胺等
命名:1.伯胺 2.含有两个氨基的化合物称为二胺 3.仲胺和叔胺 分烃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况 4.复杂的胺以系统命名法来命名,以烃作为母体,氨基作为取代基。
结构:1.氨基中N原子为sp3杂化; 2.胺具有与氨相似的棱锥形结构; 3.由于共轭,使氨基N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降低,碱性减弱,同时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增加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