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3、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洋务运动时期1898年维新运动,清末新政时期,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这是一篇关于课外唐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这是一篇关于课外《诗经二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式微》,《子衿》,理解性默写。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可能运用到的知识点整理出来方便大家打印背诵记忆。
这是一篇关于《诗经》二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常识,《关雎》,《蒹葭》,《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理解性默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洋务运动时期
创办新式学堂
外国语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成立最早,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
工业技术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目标培养专业人才,不放弃四书五经
军事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留学教育——主要是派遣留美幼童和留欧学生两个方面
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核心命题经历了冯桂芬、郑观应等人的论证,最终由张之洞在《劝学篇》(1898年)中系统阐述并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张之洞制定和推行新教育制度(主持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癸丑学制》),系统论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西学”。西政是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军事建制和法律行政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即近代西方技术。
维新运动(1898)
维新教育实践:1、兴办学堂;2、兴办学会和发行报刊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设立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
代表人物:
梁启超,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门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变法通议》; 重视女子教育;倡导趣味教学,主张学生“乐知”;强调联系实际,使学生有所“发明”;推行自动、自主、自治、自立教学法;组织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严复,中国近代从德(新民德)、智(开民智)、体(鼓民力)三要素出发建构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任;倡导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清末新政时期
清末学制的建立——包括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在内的两个学制【人颁布癸实施】
废科举,兴学堂,1905年正式废除,标志着实行1300年科举制度的终结
改革教育行政体制,厘定教育宗旨,1905年设立学部,1906年拟定“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
留学教育——留日、留美(用庚子赔款进行留学教育)
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教育思潮:平民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育改革等【多选题备考】
洋务运动教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最能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学校:教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