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声音 思维导图
声音
听听声音
描述声音的词汇
高低、大小、强弱、尖锐、刺耳、动听……
声音的分类
动物的叫声:鸟叫、狗叫、鸡鸣……
自然界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读书声、喇叭声、飞机轰鸣声……
发生仪器:音叉
用途
调试乐器、测试音高
符号及作用
字母:表示音调
数字: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产生原因(本质)
物体振动
振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宠物地做往返运动
有声音,就有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
有些振动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有些无法观察到;只要有声音,就必定有物体在振动。
例子
竖笛发声原因(本质):竖笛中的空气振动
人的发声器官:声带
声带发声原因(本质):声带受力振动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传播形式:波的形式
声音传播方向:四面八方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是:气体、液体、固体
传播声音能力从强到弱:固体>液体>气体
实验
把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逐渐抽出空气
现象: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小,甚至听不到
结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无法传播声音。
用相同的力敲桌子,坐直听和贴在桌子上听
现象:贴在桌子上听到的声音比坐直听道的声音更强
结论:固体(桌子)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敲击音叉并放入水中且耳朵紧贴水槽外壁
现象:水面出现波纹,且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强
结论: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液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
声音传播的速度:340m/s
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通过无线电设备(电磁波)联系
土电话
通过拉紧的棉线传声
棉线不拉紧无法听到声音
说话时若捏住细棉线则听不到声音
原因:捏住细棉线后,细棉线的振动停止,声音无法传播。
提高土电话传播效果的方法:将细棉线换成金属丝
原因:金属丝传播声音效果(能力)比棉线强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听见声音的器官
耳朵
结构及作用:
外耳
耳郭
收集声音
外耳道
传递声波到中耳
收集并传递声波
中耳
鼓膜
作用:将声波转化为鼓膜振动
特点:薄而有弹性
听小骨
将振动传递到内耳
产生振动并传递振动
内耳
耳蜗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听觉神经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产生听觉信号并传递到大脑
听到声音的过程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带动空气振动
耳郭收集空气振动(声波)并从外耳道传递到鼓膜
鼓膜振动
听小骨将振动放大
传递到内耳
耳蜗产生听觉信号,并通过听觉神经将信号传递到大脑
听到声音
模拟实验
验证耳郭的作用
用纸卷成喇叭的形状放在耳后
现象: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结论:耳郭收集声波,耳郭越大收集到的声波越多
鼓膜的作用
用气球皮模拟鼓膜
气球皮上撒上纸屑(水、绿豆……)
放大气球皮振动效果
现象:气球皮上的纸屑跳动 结论: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声音的强与弱
音量:声音的强弱(大小或轻重)
音色:不同人或物体发出声音的特性,如:听到俞老师说话就知道科学老师来了
单位:分贝(dB)
影响因素:振动的幅度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
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固定,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现象:用力小,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大,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
现象:用力小,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大,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结论: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
声音的高与低
音高:声音的高低
单位:赫兹(Hz)
影响因素:物体振动的快慢(振动频率)
实验
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同的钢尺
现象:长的钢尺,振动慢,声音高; 短的钢尺,振动快,声音高。
结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振动频率)有关; 用力相同,物体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生活实例
试管中装入高低不同的水
敲击:引起试管中水的振动
右图中从左往右敲,声音从低到高
用嘴吹:引起试管中空气的振动
右图从左往右吹,声音从高到低
用相同的力拨动松紧不同的皮筋
松的振动越慢,声音越低;紧的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用相同的力敲击一样长粗细不同的钢管
从左往右,声音从高到低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弦乐器:以绷张弦线发声的乐器
弦乐器有: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扬琴……
弦的高低影响因素:长度、松紧、粗细
制作我的小乐器
经历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过程
乐器类型:打击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