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1)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可以从其研究对象,历史渊源与研究方法上得到说明。(方圆对象)
编辑于2023-10-15 17:32:11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学科性质:
自然属性: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可以从其研究对象,历史渊源与研究方法上得到说明。(方圆对象)
社会属性: 人之所以为人,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其社会性
研究对象:
版本一: 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版本二: 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版本三: 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心理现象结构表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人与人之间的共性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感知即相思)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
个性心理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与差异
个性倾向性——需要 ,动机和兴趣。 爱好,态度,信念,理想,价值观(活跃)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
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最高的调节器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稳定)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集中反应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超格注意
1.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伴随其他心理状态而产生
2.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起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3.自我意识有他的认识侧面,情感侧面,意志侧面,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4.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高阶知识点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里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 相对稳定的水平,起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自我意识有他的认识侧面,情感侧面,意志侧面,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在个性倾向性中,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倾向
人的个性是在心里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理论基础)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洛克
笛卡尔
实验生理学(方法论基础)
费希纳《心理物理学原理》首创科学的试验方法,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时间:1879年
人物: 冯特
地点: 德国莱比锡大学
事件: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也标志着心理学正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
历史功绩冯三立
1.心理学的独立
2.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3.一支国际化心理学队伍的建立
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实验内省法)
冯特,铁钦纳
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或者构成元素
三种构成分别对应知觉元素,观念元素和情绪元素
机能主义(内省法)
詹姆斯,杜威
意识流: 把意识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行为主义(实验法)
第一势力 第一次革命
华生--创始人(1913年《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班杜拉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外显行为
黑箱作业: 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完形心理学)(内省法)
韦特海默(产生的正式标志: 1912年发表《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苛勒 考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意识的整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者各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整体不能还原成各个部分,各个元素的总和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用整体动力结构观察研究心理现象
评价: 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精神分析 (第二势力)
弗洛伊德
“西方的周公”《梦的解析》
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
主张研究水面以下,尤其是潜意识水平,不研究意识
弗洛伊德早期理论
潜意识
梦的解析
泛性论
弗洛伊德的晚期理论
人格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
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荣格
内倾和外倾《普心.六》
双性化(男女之情)
研究方法: 催眠,释梦,自由联想,宣泄
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 (第二次革命)
奈瑟(现代认知心理学之父)1967《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早期认知心理学代表) 加涅
认知主义研究的范围比较广,也研究意识
人本主义(第三势力) (第三次革命)(现象学)
罗杰斯,马斯洛(罗马人)
1.diss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 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
2.研究意识--意识的能动性
3.人的本质都是好的,善良的(“积极心理学”)
4.关键词: 价值,潜能,情感,个性
心理的本质
脑
脑的结构
大脑
小脑
脑干
桥脑
中脑
延脑(生命中枢,选项内没有的时候选择脑干)
间脑
丘脑
下丘脑
边缘系统
海马体(记忆)
杏仁核(情绪)
非情感(情感是额叶)
大脑半球优势
左抽烟,右星空,中间胼胝体
左脑理性
抽象脑,学术脑(言语,逻辑,数学能力)
右脑感性
艺术脑,创造脑(空间知觉,形象思维)
裂脑人研究-斯佩里
例题:🍎和 cup
注重:左右脑的双重开发
四大脑区 (动感视听)
额叶-运动中枢
占大脑皮层的30%
坚定意图和动机,也负责思维功能
最晚成熟,最早老化
顶叶-感觉中枢
枕叶-视觉中枢(ps:紫薇伤到后脑勺导致失明)
颞叶-听觉中枢
成熟顺序:颞枕顶额(老化顺序与之相反)
脑损伤
①运动型:表达性失语症(说不出)-布洛卡区
②听觉型: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威尔尼克区
③视觉型:失读症(看不懂)-角回
④书写中枢:失写症-艾克斯勒区
神经系统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生理构成
树突:接受信息
细胞体:整合信息
轴突:传递神经冲动
分类(功能)
感觉神经元(传入)
运动神经元(传出)
中间神经元(联络)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植物性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
副交感神经(抑制)
性交
性:兴奋
交:交感神经
活动
基本形式:反射
生理结构: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分类:巴普洛夫提出
无条件反射(先天) 大脑皮层及以下神经中枢
吮吸反射
狗吃肉分泌唾液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打草惊蛇
条件反射(后天) 大脑皮层
第一信号系统:人➕动物
具体信号,物理系统
eg:望梅生津,触景生情
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独有
抽象信号,语言
eg:谈虎色变
举例P15
基本过程
兴奋➕
抑制➖
基本规律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兴奋的扩散=抑制的集中
抑制的扩散=兴奋的集中
eg:一件开心事
①手舞足蹈:兴奋的扩散
②而后冷静下来:抑制的扩散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正诱导(➖)→(➕):抑制→兴奋
负诱导(➕)→(➖):兴奋→抑制
同时性诱导:同时发生在不同部位
相继性诱导:先后发生在同一部位,eg:打游戏→次日困
举例P17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学科性质:
自然属性: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可以从其研究对象,历史渊源与研究方法上得到说明。(方圆对象)
社会属性: 人之所以为人,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其社会性
研究对象:
版本一: 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版本二: 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版本三: 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心理现象结构表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人与人之间的共性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感知即相思)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
个性心理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与差异
个性倾向性——需要 ,动机和兴趣。 爱好,态度,信念,理想,价值观(活跃)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
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
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最高的调节器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稳定)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集中反应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超格注意
1.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伴随其他心理状态而产生
2.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起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3.自我意识有他的认识侧面,情感侧面,意志侧面,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4.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高阶知识点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里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 相对稳定的水平,起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自我意识有他的认识侧面,情感侧面,意志侧面,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
在个性倾向性中,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决定一个人的思想倾向
人的个性是在心里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
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哲学(理论基础)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洛克
笛卡尔
实验生理学(方法论基础)
费希纳《心理物理学原理》首创科学的试验方法,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时间:1879年
人物: 冯特
地点: 德国莱比锡大学
事件: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也标志着心理学正式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
历史功绩冯三立
1.心理学的独立
2.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3.一支国际化心理学队伍的建立
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实验内省法)
冯特,铁钦纳
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或者构成元素
三种构成分别对应知觉元素,观念元素和情绪元素
机能主义(内省法)
詹姆斯,杜威
意识流: 把意识看成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行为主义(实验法)
第一势力 第一次革命
华生--创始人(1913年《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班杜拉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外显行为
黑箱作业: 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完形心理学)(内省法)
韦特海默(产生的正式标志: 1912年发表《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苛勒 考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意识的整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者各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整体不能还原成各个部分,各个元素的总和
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用整体动力结构观察研究心理现象
评价: 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精神分析 (第二势力)
弗洛伊德
“西方的周公”《梦的解析》
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
主张研究水面以下,尤其是潜意识水平,不研究意识
弗洛伊德早期理论
潜意识
梦的解析
泛性论
弗洛伊德的晚期理论
人格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
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荣格
内倾和外倾《普心.六》
双性化(男女之情)
研究方法: 催眠,释梦,自由联想,宣泄
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 (第二次革命)
奈瑟(现代认知心理学之父)1967《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早期认知心理学代表) 加涅
认知主义研究的范围比较广,也研究意识
人本主义(第三势力) (第三次革命)(现象学)
罗杰斯,马斯洛(罗马人)
1.diss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 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
2.研究意识--意识的能动性
3.人的本质都是好的,善良的(“积极心理学”)
4.关键词: 价值,潜能,情感,个性
心理的本质
脑
脑的结构
大脑
小脑
脑干
桥脑
中脑
延脑(生命中枢,选项内没有的时候选择脑干)
间脑
丘脑
下丘脑
边缘系统
海马体(记忆)
杏仁核(情绪)
非情感(情感是额叶)
大脑半球优势
左抽烟,右星空,中间胼胝体
左脑理性
抽象脑,学术脑(言语,逻辑,数学能力)
右脑感性
艺术脑,创造脑(空间知觉,形象思维)
裂脑人研究-斯佩里
例题:🍎和 cup
注重:左右脑的双重开发
四大脑区 (动感视听)
额叶-运动中枢
占大脑皮层的30%
坚定意图和动机,也负责思维功能
最晚成熟,最早老化
顶叶-感觉中枢
枕叶-视觉中枢(ps:紫薇伤到后脑勺导致失明)
颞叶-听觉中枢
成熟顺序:颞枕顶额(老化顺序与之相反)
脑损伤
①运动型:表达性失语症(说不出)-布洛卡区
②听觉型:接受性失语症(听不懂)-威尔尼克区
③视觉型:失读症(看不懂)-角回
④书写中枢:失写症-艾克斯勒区
神经系统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生理构成
树突:接受信息
细胞体:整合信息
轴突:传递神经冲动
分类(功能)
感觉神经元(传入)
运动神经元(传出)
中间神经元(联络)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植物性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
副交感神经(抑制)
性交
性:兴奋
交:交感神经
活动
基本形式:反射
生理结构: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分类:巴普洛夫提出
无条件反射(先天) 大脑皮层及以下神经中枢
吮吸反射
狗吃肉分泌唾液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打草惊蛇
条件反射(后天) 大脑皮层
第一信号系统:人➕动物
具体信号,物理系统
eg:望梅生津,触景生情
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独有
抽象信号,语言
eg:谈虎色变
举例P15
基本过程
兴奋➕
抑制➖
基本规律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兴奋的扩散=抑制的集中
抑制的扩散=兴奋的集中
eg:一件开心事
①手舞足蹈:兴奋的扩散
②而后冷静下来:抑制的扩散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正诱导(➖)→(➕):抑制→兴奋
负诱导(➕)→(➖):兴奋→抑制
同时性诱导:同时发生在不同部位
相继性诱导:先后发生在同一部位,eg:打游戏→次日困
举例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