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验诊断学:尿液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及干化学仪器检查,包含了尿液的一般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等。
编辑于2021-01-09 10:00:24尿液检查
概述
肾功能
①产生尿液 ②调节血压 ③调节RBC生成 ④促进钙吸收
组成
髓质 间质:肾小管 皮质
尿检意义
泌尿系统疾病:炎症,结石,结核,肿瘤 其他系统疾病:糖尿病,肝胆疾病 用药监测:肾毒性药物-庆大霉素,磺胺
标本采集与保存
中段尿,4℃保存+防腐剂
甲苯:化学成分-蛋白,糖 甲醛:有形成分 盐酸:激素
检查方法
手工法 仪器法
尿液的一般检查
一般形状检查
尿量
正常成人:1000-2000ml/24h,平均:1500 多尿:>2500 少尿:<400 无尿:<100
外观
正常:淡黄色,透明
血尿 hematuria
定义
尿液中有一定量的RBC
肉眼血尿:血量>1ml/L尿,呈淡红色或洗肉水样
镜下血尿:肉眼观无明显变化,离心镜检可见RBC≥3个/HP
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疾病:肿瘤,炎症,结石,结核
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
血红蛋白尿 hemoglobinuria
定义
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镜检无RBC,隐血试验(+)
临床意义
血管内溶血:蚕豆病,ABO血型不合输血
胆红素尿 bilirubinuria
定义
尿液中出现结合胆红素,呈深黄色或豆油样,震荡后泡沫呈黄色且不易消失
临床意义
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正常胆红素代谢途径
乳糜尿
定义
尿液中有淋巴液,呈乳汁样或豆浆样,乳糜血尿
临床意义
丝虫病或肾淋巴系统梗阻
脓尿,菌尿
定义
尿液中有大量脓细胞、炎症产物、细菌,呈白色混浊-脓尿或云雾状-菌尿
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鉴别
加酸加热
酸碱度
比密SG
定义
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 受溶质的量与尿量影响
参考值
1.015-1.020
临床意义
SG↑
急性肾小球肾炎-滤过物质↑ 心衰、休克、脱水、高热-血容量减少 糖尿病
SG↓
尿崩症,慢性肾衰
SG低且固定-等渗尿
肾实质大量被破坏,1.010±0.003
粗略反映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
化学检查
尿蛋白
定义
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正常
定性:阴性 定量:<80mg/24h
蛋白尿 proteinuria
定性:阳性 定量:>150mg/24h
分类
肾小球性蛋白尿 glomerular proteinuria
机理
肾小球受损,肾小管正常 蛋白定性:+~++++
临床意义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水肿: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SLE
肾小管性蛋白尿 tubular proteinuria
机理
肾小管受损,肾小球正常;小分子量蛋白质为主 蛋白定性:+~++
临床意义
①炎症: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②中毒:重金属、抗生素、生物毒素
混合性蛋白尿 mixed proteinuria
机理
肾小管和肾小球均受损 蛋白定性:+~++++
临床意义
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后期:肾小球肾炎后期,慢性肾盂肾炎后期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SLE
溢出性蛋白尿 overflow proteinuria
机理
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正常 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质增多→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能全部重吸收→蛋白尿
临床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本周氏蛋白↑↑-凝溶蛋白 急性溶血性疾病:血红蛋白尿 肌肉受损-挤压综合征:肌红蛋白↑
组织性蛋白尿 histic proteinuria
机理
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正常,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主要是T-H蛋白
临床意义
肾脏疾病:炎症,中毒
尿糖
定义
尿液中糖的含量
正常
定性:阴性 定量:0.56-5mmol/24h
糖尿 glucosuria
定性:阳性 一般指葡萄糖尿
机制及临床意义
血糖增高性糖尿
胰岛素↓:糖尿病 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皮质醇 肝硬化,胰腺炎
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
肾重吸收能力障碍
家族性糖尿 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
暂时性糖尿
生理,应激
假性糖尿
尿液中有还原性物质:VitC,阿司匹林,尿酸,链霉素 班氏试验阳性
尿酮体
定义
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 脂肪代谢中间产物
正常
阴性
酮尿 ketonuria
阳性
机制及意义
糖尿病性酮尿:丙酮酸中毒
非糖尿病性酮尿:糖代谢障碍-肝硬化,高热,严重呕吐,腹泻,禁食
显微镜检查
细胞
RBC
参考值
<3个/HP
临床意义
均一性血尿-非肾小球源性:多形细胞<50%,见于肾结石,结核,肾盂肾炎——RBC完整
非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源性:多形细胞>80%,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RBC不完整
WBC
参考值
<5个/HP——注意女性阴道分泌物干扰
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上皮细胞
正常
少量扁平和移行上皮细胞
临床意义
小圆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 提示肾小管病变,肾小管坏死,
管型
定义
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堆积与肾小管或集合管形成的圆柱形小体
参考值
偶见透明管型
形成机制
1.尿液中有白蛋白或T-H蛋白——基质 2.肾小管浓缩酸化——蛋白质浓缩变性 3.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提供足够滞留时间
分类
透明管型 hyaline cast
参考值
正常偶见
临床意义
剧烈运动,发热,麻醉后↑ 一过性
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
细胞管型 cellular cast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急性肾小管坏死,间质性肾炎
RBC管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
WBC管型
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
颗粒管型 granular cast
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
蜡样管型
肾小管病变严重,急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衰
宽幅管型
急衰少尿早期,慢衰多尿
脂肪管型
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
结晶
磺胺类药物结晶-银杏叶
常见结晶伴RBC-结石
干化学仪器法及尿沉渣
干化学仪器法
尿常规11项
项目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
提示早期肾损伤
NIT亚硝酸盐
食物中蛋白质分解硝酸盐——经大肠埃希菌G-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与试纸条反应显色
提示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不能排除G+感染
LEU白细胞
粒细胞具有特异性酯酶,可发生反应
提示泌尿系统感染 只能说明粒细胞,不能反映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
BLD隐血
RBC中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物酶的性质,可发生反应
提示尿液出血或Hb尿
注意事项
药物影响
VitC:NIT、BIL、BLD、GLU-假阴性——亚红血糖
青霉素:BIT、PRO-假阴性——亚青白
氯丙嗪:URO、BIL-假阳性——氯二胆
与镜检结果不一致
本周氏蛋白:又称凝溶蛋白,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