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化学维生素
生物化学维生素部分思维导图,包括维生素的定义、维生素的分类、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其他辅酶。
编辑于2022-03-17 15:05:09维生素和辅酶
维生素的定义
人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从食物中供给、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可直接参与代谢调节作用)(A/D/K/E)
维生素A(不饱和一元醇)和胡萝卜素(合成视黄醇的前体)
分类
维生素A1
视黄醇,存在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
维生素A2
脱氢视黄醇,储存在淡水鱼的肝脏中
功能
维持上皮组织正常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维持正常视觉(明视觉和暗视觉),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
缺乏症
夜盲症(原因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光敏感蛋白——视紫红质匮乏)
食物来源
主要存在与动物肝脏、乳制品以及蛋黄中
维生素D族(类固醇衍生物)
代表性物质
麦角钙化醇和胆钙化醇
功能
1,25-二羟维生素D3和降钙素和甲状旁腺素可以共同调节体内钙磷平衡,促进钙盐更新和新骨形成
维生素D可预防佝偻病,软骨病(此二与钙磷代谢有关)和手足抽搐(血钙浓度低神经细胞兴奋,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
维生素E族 (苯骈二氢吡喃衍生物,与动物生育有关,又称生育酚
来源只存在于植物油、豆类、蔬菜中
功能
抗不育。维生素E缺乏导致生殖器官受损而不育 提高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促进血红素合成,而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浓性贫血、癌症、白内障等其他老年退行性病变疾病,形成疤痕、会使牙齿发黄,引发近视、残障、弱智,引起男性性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等。 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维生素E在人体内作用最为广泛,甚于任何营养素,有“护卫使”之称。抗氧化
维生素K
分类:K1,K2,K3,K4,其中K1和K2(人体的肠道代谢)是天然存在的,K3和K4是人工合成的
来源:绿色植物和动物肝脏
功能
促进血液凝固,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原酶(是激活凝血原酶的重要物质)以及调节其余几个凝血因子,作为电子传递体系的部分参与氧化磷酸化
水溶性维生素(转变为辅酶(注意不是它本身)对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维生素B族
维生素B1(硫胺素)和辅酶(焦磷酸硫胺素TPP)
带正电荷起到稳定的作用
功能:是糖代谢过程中α-酮酸氧化脱羧酶及转酮酶的辅酶,参与糖代谢中羰基碳(醛或酮)合成与裂解反应的辅酶
α-酮酸脱羧(即生成二氧化碳时)羰基碳负电荷聚集不稳定,硫胺素焦磷酸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来源与缺乏症
来源:瘦猪肉、动物心脏、肝脏、脑
缺乏症:抗维生素脚气病(富人病)
维生素D1中的键极易断裂,收获、加工、烹调和贮藏都易造成破坏,当缺乏维生素B1时人体内TPP含量下降,糖代谢受阻,神经组织的能量供应不足,发生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维生素B2(称为核黄素)和黄素辅酶(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FAD黄素单核苷酸)
传递氢原子
黄素辅酶中的异咯嗪的1、5位上的氮能接受和释放氢原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到传递质子和电子的作用
功能:维生素B2能够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皮肤、粘膜、视觉的正常机能有一定作用。当维生素B2缺乏时组织呼吸减弱、代谢强度降低,主要症状为口腔发炎,舌炎、角膜炎、皮炎、阴囊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性质与应用
存在:广泛存在于乳类、蛋类、肉类、谷类等,VB2是啤酒中唯一一种含量多的维生素
注意:在精制中易流失,在碱性加热条件下易分解,见光易分解故牛奶需要避光保存
维生素B3(维生素PP)和辅酶1辅酶2
缺乏症
维生素PP能维持神经组织的健康,缺乏时表现出神经营养障碍,易引起癞皮病,其典型症状是皮炎、腹泻和痴呆
来源
动物肝脏、瘦肉、豆类及花生
辅酶12都是人体内重要的脱氢辅酶
辅酶I常和产生能量的分解反应有关:NAD+从代谢物上得到H+后,使之成为NADH和H+,再传递给FMN或FAD,然后逐步传递给氧,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氧化磷酸化(ATP);或者NAD+/NADP+从代谢物上得到H+后,再去还原另一个代谢物
维生素B5和辅酶A
coa
CoA主要起传递酰基的作用,是各种酰化反应的辅酶
由于携带酰基的部位在-SH基上,以巯基亲核攻击转移活化的酰基,由此形成硫酯键,故通常以CoASH表示,携带乙酰基形成CH3CO-SCoA,称乙酰辅酶A
辅酶A的两个主要功能:通过亲核攻击转移活化的酰基;吸取一个质子活化酰基的α-氢 硫酯的水解比氧酯的水解更有利,可能因为C-S键比相应的C-O键缺少双键性质,因此由乙酰-CoA转移乙酰基比从氧酯转移乙酰基更自发。
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磷酸吡哆醛(PLP)
转氨作用:在氨基酸的转氨反应中,通过重排方式进行转氨。 脱羧作用:促使氨基酸释放CO2,转变成相应的胺。
机制:PLP与氨基酸的α-氨基形成稳定的Schiff 碱加合物,并起一种有效电子减弱稳定反应中间物的作用。
维生素B7(生物素)
参与脱羧反应的一种酶辅因子,为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可做为羧基载体
生蛋清中含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avidin),可与生物素紧密结合,使之失去活性,并抑制它在小肠的吸收。加热可使这种抗生物素蛋白失活
叶酸(B11)和叶酸辅酶
四氢叶酸就是辅酶F,它是转移一碳单位(如甲酰基、羟甲基等)的辅酶
来源:在菠菜中发现,广泛存在于各种绿叶蔬菜中,1941年Mitchell将之称为叶酸
缺乏症:人体缺乏叶酸会引起巨红细胞贫血。 不同食物中叶酸的利用率不同,香蕉最高达82%,高温、长时间烹饪会照成叶酸的大量损失
维生素B12
含有金属离子Co
维生素B12又称为氰钴胺素(cyanocobalamin ),主要的辅酶形式是5‘-脱氧腺苷钴胺素
辅酶的作用:主要功能是作为变位酶的辅酶,催化底物分子内基团(主要为甲基)的变位反应。 ①分子内重排 ②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苷酸(在某些细菌中)
缺乏症
B12还可促使红血球的生成和成熟,缺乏B12得恶性贫血
维生素C(抗坏血酸)
作用:促进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维持细胞间质的完整,促进伤口愈合。 缺乏维生素C引起毛细血管出血,造成坏血病。 在某些代谢中起作用,如解毒作用 增强机体抗病力
其他辅酶
硫辛酸硫:辛酰胺转乙酰酶和二氢硫酰胺脱氢酶的辅酶,起转运酰基和H的作用,与糖代谢有关,功能基团是-SH
辅酶Q
来源:氧化还原作用,广泛存在于动物和细菌的线粒体中。
功能:主要功能是作为线粒体呼吸链氧化-还原酶的辅酶,与辅酶I、黄素蛋白、细胞色素一起构成呼吸链 其主要功能是在酶与底物分子之间传递电子或传递氢
类似于维生素的需要量,作为酶的辅因子或辅基起作用。 根据金属与酶的结合强度,分为金属酶类和金属激活酶类。 金属酶一般含有化学计量单位的金属辅因子,与酶的结合牢固;外源游离金属离子的加入不会增加酶活; 金属激活酶中金属处于酶表面的结合基团平衡中,因此在纯化过程中容易失去,必须再加入金属离子才能恢复酶活性;在酶的位点、受结合的金属和底物之间通常是1:1:1的化学计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