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炎症
炎症的思维导图,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致炎因子能造成组织损伤而引起炎症的因素。
编辑于2023-10-22 18:49:47炎症
概述
概念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原因
致炎因子
定义:能造成组织损伤而引起炎症的因素。
分类
生物性因子
由生物性因子引起的炎症又称为感染
物理因子
化学性因子
免疫性因子
组织坏死
有组织坏死就一定有炎症的发生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损伤)
定义: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改变
发生部位
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间质细胞:粘液性变性,纤维素样变性
发生原因
致炎因子直接作用,血液循环障碍或免疫机制介导
程度:取决于致炎因子和机体的反应状态
渗出(抗损伤)
定义: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或者抵达体表,黏膜,表面的过程。渗出的液体和细胞的总成为渗出物或渗出液。
特点: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液体和细胞的渗出是炎症的重要标志,炎症最具有特征的变化。
过程
血管反应性改变及液体渗出
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痉挛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血流速度减慢
血管通透性增加
小静脉内皮细胞收缩
速发短暂反应:组胺,缓激肽,P物质介导
迟发持续反应:细胞骨架结构重排
穿胞作用增强
囊泡性细胞器
内皮细胞损伤
内皮细胞直接损伤
速发持续反应
见于小动脉,小静脉,各级微循环血管
白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白细胞释放氧代谢产物和蛋白水解酶
见于小静脉和肺,肾等脏器的毛细血管
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炎症修复阶段出现局部水肿的重要原因
液体渗出
原因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内蛋白质渗出。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组织胶体渗透压增高,
炎性充血是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渗出液
炎性水肿:聚集于血管外组织间隙
炎性积液:潴留在浆膜腔。
有利影响
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
带来营养物质与运走代谢产物
补体与抗体可消灭病原体
渗出液的中纤维素,可限制病原体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同时纤维素网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纤维
病原体和毒素回流至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
不利影响
压迫
阻塞
机化
白细胞渗出
白细胞边集和滚动:黏附分子
白细胞黏附:受体-配体
白细胞游出:阿米巴样运动
白细胞在损伤部位聚集:趋化因子
白细胞在炎症局部作用
吞噬作用
免疫作用
增生(修复)
定义: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组织细胞的再生与增殖
增生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
特点
多细胞性
炎症刺激性
局部表现
红
毛细血管扩张,局部炎症性充血(动脉性充血),富含氧合血红蛋白
肿
局部充血,渗出,炎症性水肿
热
局部充血,代谢增强
痛
渗出物压迫,炎症介质及局部病灶内氢离子,钾离子积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功能障碍
是否发生与炎症的部位,性质,反应强度有关
全身反应
发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外源性或内源性致热原刺激,
一定程度发热可促进抗体形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及吞噬作用加强,增强机体防御功能
过度高热影响机体正常代谢过程
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改变
增加
核左移现象,类白血病反应
类型
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
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
减少
见于立克次体,寄生虫,伤寒,艾滋病,原虫,
睡眠增加,厌食,肌肉酸痛,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炎症的临床类型
超急性炎症
特点
起病急,爆发经过,数小时至数天
举例
青霉素药物中毒,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急性炎症
特点
病程短,数天至一个月
变质与渗出为主,中性粒细胞浸润
慢性炎症
特点
病程长,数月至数年
由急性炎症迁延而来或低毒力的致炎因子长期刺激
增生性改变为主,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
亚急性炎症
炎症的病理学分类
急性炎症
分类(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性炎
特点
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渗出和增生比较轻微
常见于重症感染,变态反应等
主要发生于肝,肾,心,脑
举例
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细胞功能障碍
中毒性心肌炎:心功能障碍
急性重型肝炎:肝功能障碍
肠阿米巴病:腹痛腹泻,果酱样便
渗出性炎
特点
最为常见
渗出性改变为主,炎症灶内大量渗出物
分类(渗出物主要成分及病变特点)
浆液性炎
特点
渗出物为浆液,主要为血清,白蛋白含量高(3%-5%),球蛋白含量低,电解质与血液相同,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纤维素,及脱落上皮细胞
常见于浆膜,黏膜,滑膜,疏松结缔组织,皮肤
举例
毒蛇咬伤或蜂蛰伤,疏松结缔组织内形成炎性水肿
结核病,风湿病导致胸膜腔,腹膜腔,心胞腔,关节腔积液
皮肤二度烧伤
感冒初期卡他性炎
纤维素性炎
特点
渗出物为纤维素
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痢疾志贺菌,肺炎链球菌毒素,尿毒症尿素和汞中毒
对血管壁损伤严重
常发生于肺。黏膜(咽,喉,气管,肠),浆膜(胸膜,腹膜,心包膜)
举例
黏膜
白喉
咽
固膜性炎
气管
浮膜性炎
痢疾志贺菌
大肠
浆膜
胸膜
结核性纤维素性胸膜炎
心包膜
风湿性心包炎-绒毛心
肺
大叶性肺炎
化脓性炎
特点
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脓液形成
脓液中主要含有大量渗出的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浆液,液化的坏死组织和细菌
分类
脓肿
举例
肺:小叶性肺炎
流脑
淋病
疖
痈:需切开引流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特点
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组织发生液化性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脓腔)
发生于皮肤,内脏(肺,肝,肾,脑)
金黄色葡萄树菌
毒力强,坏死重
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转化为纤维素,病变局限
小脓肿可吸收,大脓肿形成瘢痕
可以有脓肿膜形成
蜂窝织炎
特点
弥漫性化脓性炎
发生于皮下,黏膜,肌肉,阑尾
溶血性链球菌
毒力弱,坏死轻
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病灶弥漫
可完全吸收,痊愈后一般不留痕迹
举例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表面化脓
发生于黏膜,浆膜,脑膜表面的化脓性炎
特点
中性粒细胞向表层渗出,深部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
渗出脓液可经自然管道排出
举例
化脓性尿道炎
化脓性支气管炎
积脓
输卵管积脓
阑尾积脓
胆囊积脓
出血性炎
特点
渗出物中大量红细胞
举例
炭疽
鼠疫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性出血热
埃博拉病
增生性炎
特点
细胞增生为主
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增生
举例
链球菌感染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为主
伤寒: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减少
慢性炎症
发生原因
急性炎症迁延而来
致炎因子轻病持续存在
长期接触有潜在行毒性的物质
特点
增生性为主,变质和渗出较轻
分类
一般慢性炎症
特点
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同时被覆上皮,腺上皮,实质细胞不同程度增生
分类
炎性息肉
定义
致炎因子长期作用下,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突出于黏膜表面的带蒂肿块
发生部位
鼻黏膜
子宫颈
胃肠道黏膜
炎性假瘤
由肉芽组织,纤维组织,炎症细胞,增生的实质细胞组成
发生部位
眼眶
肺
肉芽肿性炎
定义
一种以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特殊类型慢性炎症
本质
迟发型超敏反应
病因
细菌感染
螺旋体感染
寄生虫感染
异物
原因不明
结节病
类型
感染性肉芽肿
感染来源
结核,麻风分支杆菌
梅毒螺旋体
真菌
寄生虫
病变特征(结核结节)
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周围增生有上皮样细胞,和郎汉斯细胞
外周围绕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异物肉芽肿
感染来源
外科缝线
粉尘
滑石粉
木刺等
病变特征(结节状病灶)
中心为异物
周围有巨噬细胞,巨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
结节病肉芽肿
结节病时发生的非坏死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
病变特征
上皮样细胞,多和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构成
无干酪样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