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九版病理学: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相关思维导图笔记总结,内容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脂质代谢 生物化学,其脂质特点: ①不由基因编码独立于从基因到蛋白质的遗传信息系统之外 ②不易溶于水。
糖代谢 生物化学,分享了糖化学、无氧氧化/乳酸发酵(胞质)、有氧氧化(胞质+线粒体)、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分解、糖异生、血糖及其调节的知识。
生物化学 生物氧化,是指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过程。 特点: ①酶催化 ②分阶段逐步完成 ③线粒体→CO2+H2O+ATP;微粒体内质网→对底物进行氧化修饰转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消化系统
胃炎
急性
①病因(明确,嗜中性) ②分类(3)
慢性
①病因(不明确,4) ②分类:非萎缩性/浅表性/单纯性/CSG(最常见,20-40%检出率,胃窦部常见可见于胃体) 萎缩性/CAG(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肠化-完全不完全+大量炎细胞浸润)→A型和B型
特殊类型
①慢性肥厚性/巨大肥厚: 发生在胃底胃体;炎症+粘膜组织增生+分泌亢进;肉眼(脑回横裂小结顶端糜烂);镜下(腺体肥大增生分泌增多) ②化学性/反应性: 十二指肠液反流/NSAIDs→胃小凹上皮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少 ③疣状: 胃窦部;肉眼(小凹陷疣状突起病灶);镜下(上皮坏死脱落炎性渗出物覆盖)
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胃)
病因发病机制
HP(5)+胃液消化作用+黏膜抗消化能力↓+N-内分泌失调+遗传→胃粘膜屏障破坏→自身消化→溃疡
病理变化
1.胃 ①肉眼:近胃小弯幽门胃窦多见;单个圆或椭圆<2cm;边缘整齐状如刀割;底部平坦深浅不一可达浆膜层(贲深幽浅);周围轮辐状 ②镜下:4层(渗出坏死肉芽瘢痕-增殖性动脉内膜炎,创伤性神经纤维瘤,粘连) 2.十二指肠: 球部前后壁<1cm,小浅易愈合
结局及并发症
①愈合: ②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
胃癌
40-60岁,男>女,常见于胃窦部小弯侧
①地理环境 ②亚硝基化合物 ③HP ④组织发生(细胞来源,肠化,异型增生)
①早期(黏膜粘膜下层): <0.5,0.6-1;3型+镜下类型 ②中晚期/进展期(超过粘膜下层): 3型+镜下类型;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区别
扩散
①直接扩散 ②早期淋巴道 ③晚期血道 ④种植性
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6)→肝细胞变性坏死
①肝细胞变性(3) ②肝细胞溶解性坏死(4)凋亡←嗜酸性变 ③炎细胞浸润 ④再生(3) ⑤纤维化 7
病变特点
HBV毛玻璃样←胞质内充满嗜酸性颗粒物质-HBsAg
临床病理联系
①普通: 急性(黄疸无黄疸型);肝C变质性坏死-GPT↑;慢性 ②重型: 急性(4);亚急性(亚大块坏死+结节状肝C再生)
肝硬化
慢性进行性疾病,终末期病变;变性坏死+纤维增生+结节状再生;假小叶
病因(乙丙,酒精,胆汁淤积,药物化学毒物,铜,营养,血吸虫,淤血性)→肝细胞弥漫性损伤→肝内广泛胶原纤维增生(2种来源)→弥漫全肝的假小叶→肝血液循环改建和肝功能障碍→肝硬化
分型
①病因 ②门脉<1;坏死后-亚急性;胆汁性 ③大体类型:小-酒精门脉;大-坏死后肝炎后;混合
①肉眼:早期;晚期 ②镜下:假小叶(肝细胞排列紊乱,变性坏死再生,中央V),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纤维间隔包绕(炎细胞,小胆管增生)
①门脉高压→脾;腹水(血浆物质和淋巴液);侧支循环(3);胃肠淤血 ②肝功能障碍: 蛋白质↓;出血倾向;胆色素代谢↓-肝细胞性黄疸;雌激素↑;肝性脑病
大结节并发肝昏迷,小结节并发门脉高压(食管-胃底V曲张破裂出血)
原发性肝癌
肝C或肝内胆管上皮C发生的恶性肿瘤;肝大疼痛黄疸腹水,中年男>女;AFP+影像学检肝癌
肝C癌-90%最多见
病因(乙丙,酒精,黄曲霉素,肝硬化)→早期小肝癌型,结节型最常见,弥漫型,巨块型(除巨块常并发肝硬化)→扩散(直接蔓延,早期淋巴道,晚期血道,种植性)
肝管C癌-较少见
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
混合C型癌-极少见
肝细胞癌+胆管上皮癌
错题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最易穿孔 大肠癌好发在直肠-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大便习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