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马原理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超全知识总结,内容非常丰富,亲测全面有效,记得备一份哦。
编辑于2021-01-31 16:12:12哲学
第一章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唯物论
四观点
物质观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问题
对立:何者是本源
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统一: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例子: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
辩证法
联系、发展、承认矛盾
形而上学
孤立、静止、否认矛盾
历史沿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物质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
把物质归结为原子
半截子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自然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列宁
角度: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恩格斯
哲学物质概念&自然科学
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特点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坚持能动反映论与可知论
体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
运动观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不运动的物质:形而上学
例子:道之大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
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一切运动变化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物质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对立
运动
绝对性
变动性
无条件性
静止
相对性
稳定性
有条件性
统一
相互依赖、相互包含
共同构成事物矛盾运动
时空观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不可分割的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
客观性
一维性
空间
客观性
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的
时间空间特点
有限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
无限性
整个物质世界
绝对性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
相对性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具体特征
相对性两方面
时间、空间本身变化了
例子:相对论尺缩钟慢效应
时间空间没改变,人的感觉变了
相对性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意识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的起源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劳动推动了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意识的本质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内容上客观
形式上主观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总:意识是特殊的物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要表现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列宁: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四原理
人与自然
原理1
原理: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方法论
正确、科学、合理的的实践方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原理2
原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内容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物质与意识
总方法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分析题:启示、方法论
原理: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
方法论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方法论2 :只有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内容
世界是统一的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辩证法
两大特征
联系
内涵
物质是普遍联系的基础
特点(选择、分析)
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本身所特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区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普遍性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整体联系
事物的普遍联系通过“中介”来实现
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确立整体、开放性的观点
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普遍意义: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样性
条件性(大纲新增)
条件是有用的
条件对人与事物的活动有制约作用
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和创造不是任意的,必须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
联系与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变化>发展
联系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
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
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
旧事物
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
新旧事物不是根据时间先后划分的,新旧事物是相对的
发展史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为何不可战胜
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适应环境的状况
新生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
扬弃
方法论意义: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任何事物终将灭亡
一切事物都有他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
重视过程
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发展的
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
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
相互依存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同存在一个统一体中
相互贯通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塞翁失马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斗争性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独立
相互分离
分为
对抗性
如与敌人的矛盾
非对抗性
如人民内部的矛盾
相互关系
对立
斗争性
无条件的
绝对的
同一性
有条件的
相对的
统一/联系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一同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
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方法论
求同存异
对于两个事物之间
中美关系
一分为二
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科技的利弊
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总之,就是全面看待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
内容: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
承认、分析、解决矛盾
特殊性
具体表现(三种情形)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1、2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
3方法论
两点论
主要抓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重点论
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
总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统一关系
对立
普遍性
共性
无条件的
绝对的
特殊性
个性
有条件的
相对的
统一
相互依存
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人认识的基本规律
个别-一般-个别
方法论意义
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质量互变
适度原则
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勿以善小而不为
质变与量变相互渗透
总的量变中有阶段性和局部的部分质变
国民党政权下的红色政权
并未达到整体质变
但达到了局部质变
质变过程中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苹果腐烂
旧质:新鲜果肉
新质:腐烂部分
否定之否定
肯定因素&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
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遗传
否定因素
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变异
辩证否定观
基本内容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
瓜熟蒂落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
内容
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随意的否定
拔苗助长
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违背了扬弃的观点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两次否定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新的肯定)
内容上看
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形式上看
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行,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五大范畴(选择)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现象和本质
对立
现象
外部联系、表面特征
个别、具体
多变易逝
表面的、感官感知的
本质
根本性质、内在联系
一般、普通
相对稳定
深藏于内部、理性把握思维
统一
相互依存: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示本质
方法论
统一
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对立
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真象与假象
对立
真象
正面反映事物本质
假象
反面歪曲反映事物本质
统一
都是客观的
都表现事物本质
原因和结果
前后相继
一般因前果后
彼此制约
引起和被引起
两者关系
既是确定的
一对特定的因果联系中
也是不确定的
在一个因果链中(A、B、……),原因结果可相互转化
偶然与必然
对立
必然
产生原因
内部根本矛盾
表现形式
稳定、确定、普遍趋势
地位作用
支配地位、决定作用
偶然
产生原因
非根本矛盾、外部条件
表现形式
不稳定、不确定、个别表现
地位作用
从属地位、促进和延缓作用
统一
相互依存
必然性存在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
例子:英雄人物什么时候、谁、在哪里是偶然的
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支配,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例子:时势造英雄,强调必然性
相互转化
必然和偶然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
重视必然,把握总趋势
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机遇
可能和现实
现实与可能相互区别
现实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
可能是指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
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方法论总结)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
关键
抓主要矛盾
主流
看矛盾主要方面
即重点论
在对立中把握统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扬弃
附录:学习唯物辩证法
选择、分析均可能
辩证思维能力
联系
发展
矛盾
历史思维能力
以史为鉴,知古鉴今
战略思维能力
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把握度
创新思维能力
破除传统思维,因时制宜,知难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