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犯罪论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律。
这是一篇关于客观构成要加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从客观构成要加的几个方面来阐述了相关知识点,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非常形象直观便于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犯罪论体系
犯罪概说
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的概念
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的特征
刑事违法性
形式上,犯罪必须是违反刑法的行为
社会危害性
实质上,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两者是有机统一的: 1.任何行为只要不违背刑法,都不是犯罪 2.形式上有刑事违法性,但实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是犯罪 3.社会危害性必须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才以犯罪论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受刑罚惩罚性
结果上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有罪应罚,而非有罪必罚;有自首、立功等情形时可能免于处罚
犯罪分类
理论分类
以法定刑轻重
重罪
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
轻罪
法定最低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
是否具有天然违法性
自然犯
违反人类基本伦理道德的犯罪
天然具有犯罪性,任何人类文明社会都视为犯罪
法定犯
国家法律规定的犯罪
表面上不违反伦理道德,不具有天然犯罪性
犯罪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时间、场所的间隔
隔隙犯
时间间隔
隔时犯
场所间隔
隔地犯
非隔隙犯
没有时间和场所间隔
法定分类
是否以特定身份作为定罪量刑条件
身份犯
真正身份犯
定罪身份犯,该身份作为特定犯罪的主体要件,不具此身份不能单独构成犯罪(例:贪污罪)
非真正身份犯
量刑身份犯,身份是从轻或从重的处罚条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非身份犯
是否要告诉才处理
亲告罪(不诉不理)
刑法中五个亲告罪
人身性犯罪
侮辱罪
诽谤罪
例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例外:致使被害人死亡
虐待罪
例外:致人重伤、死亡
相对亲告,亲属可以代行告诉行为
财产性犯罪
侵占罪
纯正的亲告罪(本人亲告)
非亲告罪(公诉,由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强行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
犯罪构成和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三阶层)
构成要件
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
违法阻却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其他阻却事由
责任阻却
责任能力阻却事由
法律认知错误
缺乏期待可能性
三阶层与四要件区别
四要件
主体
主观方面
客体
客观方面
三阶层
正当防卫问题
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攻击能否进行正当防卫问题
共同犯罪问题
13岁和17岁的人共同实施强奸行为是否构成轮奸
犯罪客体的去留
三阶层表面上没有犯罪客体,其实被法益的概念吸收,即法医所起的功能与犯罪客体没有任何区别
犯罪构成理论的共性与区别
构成要件(主观构成和客观构成)
违法性(违法阻却)
有责性(责任阻却)
二阶层
不法
积极不法
消极不法
有责
不法是连带的,责任是个别的
构成要件及其分类
成立犯罪,首先要符合构成要件,一旦符合构成要件,就可推定具备违法性和有责性
分类
基本构成要件和修正构成要件
基本构成要件:刑法分则就独立个人的既遂犯所规定的构成要件
修正构成要件:刑法总则对基本构成要件所做的修正
封闭的构成要件和开放性构成要件
封闭性构成要件:刑法完整的规定了犯罪所有构成要素,无需补充
开放性构成要件:刑法仅规定部分要素,需司法官员适用时进行补充
积极构成要件和消极构成要件
积极构成要件是入罪要件
消极构成要件是出罪要件
构成要件要素
主观构成要件要素和客观构成要件要素
主观构成要件要素:故意、过失、目的等
客观构成要件要素:行为主体、危害行为、行为对象、结果等
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和描述性构成要件要素
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
需要价值判断
社会评价要素
经验法则的评价要素
法律的评价要素
描述性构成要件要素
无需价值判断
例:“人”不需要价值判断属于描述性要件要素,但“好人”就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属于规范性要件要素
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和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区别在于是否有成文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