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胰腺炎
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思维导图——《内科学》 04.20胰腺炎-急性胰腺炎,课堂学习时据教学PPT及对应教材(蓝皮《内科学 第9版》)制作,包括病因、病理机制、病理、诊疗、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预后及预防等内容,内容详细。可用于相关专业的同学学习、应试或对医学感兴趣的朋友了解、参考。 因教学大纲不同,课本中部分内容没有制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评论区留言,后续加更。 专业其他课程导图可关注后在主页查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点赞、收藏加关注,更多资料不迷路。 更新记录: 2023.10.26-发布作品,付费克隆
编辑于2023-10-26 23:49:58急性胰腺炎【AP】
概述
定义
多种病因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胰腺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等炎性损伤
临床特点
急性上腹痛及血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
大部分病情轻、预后好
少数伴多器官功能障碍及局部并发症
病因
胆道疾病
我国最常见的病因
壶腹部出口处梗阻(狭窄/痉挛)
Oddi括约肌损伤
微小胆结石
炎症时细菌毒素、游离胆酸、非结合胆红素、溶血卵磷脂等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
→胰管梗阻,高压
酒精
促进胰液分泌,若胰液排泌受阻,胰管压↑
十二指肠乳头水肿
十二指肠压力增高
Oddi括约肌痉挛
胰管蛋白栓子
在胰腺内产生活性氧,激活炎症反应
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虫、狭窄、肿瘤(壶腹周围癌、腺癌)
十二指肠降段疾病
球后穿透溃疡、邻近十二指肠乳头的肠憩室炎等炎症
手术与创伤
腹腔手术、腹部钝挫伤等损伤腺组织,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
代谢障碍
高甘油三酯血症
指标
血甘油三酯≥11.3mmol/L
机制
脂球微栓影响胰腺微循环;胰酶分解甘油三酯致毒性脂肪酸
分型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原发型)
多见于小儿或非肥胖、非糖尿病青年
继发型
高钙血症
胰管钙化、促进胰酶提前活化
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磺胺类等
感染及全身炎症反应
过度进食
其他
各种自身免疫性的血管炎、胰腺主要血管栓塞等血管病变
发病机制
胰管内压升高
腺泡细胞内Ca²⁺水平显著上升
溶酶体激活提前酶原,活化胰酶
①损伤腺泡细胞,激活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炎性渗出
②胰腺微循环障碍,胰腺出血坏死
炎症逐级放大
向全身扩展——炎症风暴
多器官炎性损伤及功能障碍
病理
胰腺急性炎症性病变
急性水肿型(间质型)
胰腺肿大、水肿、分叶模糊
间质水肿、充血与炎症细胞浸润
可有轻微局部坏死
急性出血坏死型
胰腺呈红或灰褐色并有新鲜出血区,分叶结构消失
胰腺组织呈灰白色或黄色斑块的组织坏死,
常见静脉炎和血栓
胰腺局部并发症
急性胰周液体积聚
AP早期,腺内、腺周渗出液,无纤维隔,单灶或多灶,半数可自行吸收
胰瘘
急性胰腺炎致胰管破裂,胰液从胰管漏出>7天
胰内瘘
是难以吸收的胰腺假性囊肿及胰性胸、腹腔积液的原因
胰外漏
胰液经腹腔引流管或切口流出体表
胰腺假性囊肿及胰性胸、腹水
胰内瘘渗出液积聚
病程约1M,囊壁形成,囊内含胰酶
伴大量胰腺炎症渗出可导致胰性胸、腹腔积液
胰腺坏死
单纯胰腺实质坏死5%、胰周脂肪坏死20%、胰腺/胰周脂肪坏死75%
早期急性坏死物集聚(ANC)含有实性及液体成分,通常边界不清
包裹之坏死物(WON)-1个月左右
胰腺脓肿
左侧门静脉高压
AP导致的多器官炎性损伤病理
全身炎症反应可波及全身其他脏器如小肠、肺、肝、肾等,各脏器呈急性炎症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轻症:急性腹痛
首发和主要症状
部位
多在中左上腹甚至全腹,可向背部放射
性质
突发,持续性剧痛(刀割样、钻痛、绞痛),可有阵发性加剧
诱因和缓解
常于饮酒和饱餐后发生,进食可加剧
卷曲前倾位可缓解,一般胃肠解痉药不能缓解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轻中度发热,持续3-5天
常见体征
中上腹压痛,肠鸣音减弱,轻度脱水貌
重症: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碍及衰竭
轻症基础上,腹痛、腹胀加剧
胰腺局部并发症
腹痛、腹胀,可伴休克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与极性液体积聚、胰腺坏死、胰性腹腔积液有关
呼吸困难
大量胰性胸腔积液,早期出现常提示易发展为重症
Grey-Turner征或Cullen征
胰腺坏死出血量大且持续时,血性腹腔积液借胰酶渗至皮下
假性囊肿
<5㎝时,6周约半数可吸收
囊肿大时可有上、中消化道梗阻
胰腺坏死
从ANC到WON,可以无菌,也可能感染
实质坏死>30%,感染概率↑
胰腺感染
时间
AP发作1-2W后
表现
体温>38.5℃,白细胞计数>16×10⁹/L
腹膜刺激征范围超过腹部两个象限
CT发现ANC或WON内有气泡征
病程长,发热、腹痛,消瘦及营养不良症状及体征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
进食不耐受,餐后腹胀、腹痛,进食少,持续轻泻甚至脂肪泻,营养不良等
左侧门静脉高压征
随胰腺、胰周炎症消退呈一过性
黑便、呕血甚至致命性大出血
辅助检查
诊断AP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
淀粉酶
起病后2-12h↑,48h↓,持续3-5天
AP时尿淀粉酶↑,轻度肾功能改变亦有影响,诊断意义不大
考虑源于唾液腺
病人无急腹症而有血淀粉酶↑
尿淀粉酶↑而血淀粉酶不高
脂肪酶
起病后24-72h↑,持续7-10天,特异性优于淀粉酶,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胰源性胸水、腹水和假性囊肿中显著↑
反映AP病理生理变化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胰腺等脏器影像变化
腹部超声
了解胰腺肿大、脓肿、假性囊肿、胆道、胆囊情况,初步筛选、随访、协助穿刺定位
腹部CT
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判断,尤其鉴别水肿型和出血型意义较大
增强CT是诊断胰腺坏死的严重程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作分级
MRI
主要可通过胰胆管造影(MRCP)怕段有无胰胆管梗阻
诊断
确定是否为AP
急性、持续中上腹痛
血淀粉酶或脂肪酶>正常值上限3倍
AP的典型影像学改变
具备任2条确诊,入院48h内明确诊断
确定AP程度
分4种程度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中度重症胰腺炎(MSAP)、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危重急性胰腺炎(CAP)
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2分,则存在器官功能衰竭
肠衰竭→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急性肝衰竭→病程中2期及以上肝性脑病,伴
①极度乏力,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
③出血倾向明显,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
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寻找病因
病史
饮酒、饮食、药物
初筛检查
腹部B超、肝功能、血甘油三酯、血钙
无阳性发现高度怀疑胆源性
MRCP
ERCP/EUS,胆源性病因可查明
鉴别诊断
胆石症、消化性溃疡、心肌梗死、急性肠梗阻
治疗
治疗原则
查找并去除病因
控制炎症
两大任务
胰腺局部并发症治疗
内镜和外科治疗
监护
生命体征
监护T、R、Bp、P、WBC
实验室
血、尿淀粉酶、电解质、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
影像学
B超、CT等影像学指标
高危人群
高龄、肥胖(BMI>25 kg/m²)、妊娠等
采用急性生理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
包括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及慢性健康评分
器官支持
液体复苏
目的
维持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抗休克,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处理
若有循环功能障碍
24小时内是体液复苏的黄金时期
MSAP
最初24小时补液3500-4000ml/d
晶体液体复苏时,注意补充乳酸林格平衡液,避免大量生理盐水,注意代谢性酸中毒
重症病人
注意补充清蛋白
SAP
不宜大量补液
临床观察指标
心率、呼吸、血压、尿量、血气分析及pH、血尿素氮、肌酐等
呼吸功能
轻症
鼻导管、面罩给氧,使动脉血氧饱和度>95%
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
正压机械通气,总液量宜<2000ml,适当使用利尿剂
肠功能维护
导泻,口服抗生素、芒硝、乳果糖,必要时胃肠减压
尽早过度到肠内营养.维护肠粘膜屏障
连续性血液净化
清除部分体内有害的代谢产物或外源性毒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纠正急性肾功能不全
SAP早期使用,利于病人肺、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改善和恢复
减少腹液分泌
禁食
病初48小时内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
H₂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生长抑素(SS)及其类似物
生长抑素人工合成物(施他宁,注射泵)
SS类似物(奥曲肽,注射泵)
控制炎症
液体复苏
早期控制AP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关键措施之一
生长抑素
生长抑素是机体重要的抗炎多肽
外源性补充生长抑素或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
抑制胰液分泌
控制胰腺及全身炎症反应
早期肠内营养
镇痛
哌替宁/度冷丁,一般不用吗啡
急诊内镜治疗去除病因
适应症
胆总管结石性梗阻、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败血症等胆源性急性腺炎
方法
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术、放置鼻胆管引流等
预防和抗感染
关键
预防胰腺感染
导泻及口服抗生素
尽早恢复肠内营养
当胰腺坏死>30%时,可预防性静脉给予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7~10天
疑诊或确诊胰腺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抗厌氧菌类
碳青霉烯类
喹诺酮+抗厌氧菌类
疗程7~14天,抗生素选择推荐降阶梯策略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首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
早期肠内营养
目的
改善胃肠黏膜屏障,减轻炎症反应,防止细菌移位及胰腺感染
处理
MAP和MSAP
禁食期间短期肠外营养
病后48-72小时经口肠内营养
SAP
先肠外营养,尽早过度到肠内营养(碳水化合物→少量蛋白质→正常饮食)
重症病程长、并发症(囊肿、WON致上消化道梗阻)
内镜下胃造瘘,安置空肠营养肠内营养
择期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去除病因
胰腺局部并发症
胰腺假性囊肿
<4㎝自行吸收
>6㎝或多发囊肿,观察6-8W,若无改变,引流(经皮穿刺、内科、外科引流)
胰腺脓肿
抗生素,腹腔引流、灌洗,坏死组织清除和引流手术
病人教育
1||| 早期告知患者存在的SAP高危因素及可能的不良预后
2||| 积极寻找病因,在病史采集、诊疗等方面取得患方配合
3||| 治疗性ERCP的应用
4||| 呼吸机或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必要性
5||| 肠内营养的重要性及实施要点
6||| 有局部并发症者定期随访
预后
取决于
病理类型;是否合并感染
影响因素
年龄大、低血压、低白蛋白、低氧血症、低血钙、各种并发症
轻症
常1W左右康复,无后遗症
重症
死亡率约15%
并发症
假性囊肿、WON、胰腺胀肿和脾静脉栓塞等
未去除病因者可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胰腺炎
预防
积极治疗胆胰疾病,适度饮酒及进食,部分病人需严格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