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教育的生产和发展第一部分
《教育的生产与发展》是一本专注于探讨教育如何促进生产与发展的著作。第一章介绍了教育的生产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了教育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教育的生产和发展第一部分(1)思维导图,包含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起源、教育概述等。
关于教育的生产和发展第一部分(1)思维导图,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第一章 教育的生产和发展 第一部分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1.作为一种过程 (最基本的用法)
思想转变过程
~方法
(怎么)
~社会制度
一般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二)教育的词源
孟子
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的
书:《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育也,三乐也
许慎
最早分开解释“教育一词”
书:《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三)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
定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形式:版本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教育三合一) 版本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自我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的发生相应的变化,自我教育足渐成为教育的重心(教育的特殊形式)
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
狭义~
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根本区别是:计划性
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更狭义~
思想品德教育
兼顾个人与社会两方面,更加综合的“教育”定义是: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补:家庭教育的特点
版本一
①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②~方式的情感化 ③~方法的多样化
版本二
①先导性: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②感染性:像无声的语言,对人起感化的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③针对性: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
④权威性 ⑤终身性
补:家校合作的特点
①互相访问 ②建立通讯联系
③召开家长会 ④组织家长委员会 ⑤举办家长学校
①设立“家校”联系卡
②举办家长学校 ③家长委员会 ④家庭互访
⑤组织“校园开放日”等活动 ⑥组织“家长沙龙”
谢弗勤(美国) 《教育的语言》
教育术语 (概念,范畴)
规定性定义(我规定)
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统一的定义
描述~(实然的,实描述)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客观的)
纲领~(应然的,应该)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口号 (通俗易懂 人们喜闻乐见)
例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隐喻 (比喻)
有人把教育隐喻为“塑造”,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
玉不逐不成器,人不学不成器
二、教育结构
(一)内部结构(教育者、受~者、~影响) 最基本要素、主体性~
教育者
对比点:教育活动的主体、主导
定义: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对年轻一代的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
受教育者 (学习者)
对比点:教育的对象,受教育的客体,学习的主体
定义:参与教育活动,以期自身在各个方面获得发展的人
教育对象:由其发展性的不成熟性决定
学习的主体:由其能动性和主动性决定
地位:学生是主体,是根本因素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主体”、复合主体、交互主体、复合主客
教育影响 (~中介系统、~媒介、~措施)
从内容上 (教什么)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材料
教科书
从形式上 (怎么做)
教育手段
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
~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教育方法
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媒介、~内容、~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环境
教育者,受~者、~内容基本矛盾
1.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2.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3.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的矛盾才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他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版本三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