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0CPA财管-share
2020年财管笔记,全书框架(部分非重点章节没有涵盖)手敲公式,希望帮助到各位早日上岸。
编辑于2021-02-20 16:12:332105的CFA二级复习笔记。主要是大框架和需要背的公式。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供大家参考,祝早日上岸!
2105的CFA二级复习笔记。主要是大框架和需要背的公式。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供大家参考,祝早日上岸!
2105的CFA二级复习笔记。主要是大框架和需要背的公式。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供大家参考,祝早日上岸!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2105的CFA二级复习笔记。主要是大框架和需要背的公式。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供大家参考,祝早日上岸!
2105的CFA二级复习笔记。主要是大框架和需要背的公式。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供大家参考,祝早日上岸!
2105的CFA二级复习笔记。主要是大框架和需要背的公式。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供大家参考,祝早日上岸!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概念
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
财务分析的方法
比较分析
因素分析
财务比率分析
管理用现金流量表
剩余流量法
实体现金流量=NI+DEPAM-WC Inv-FA Inv
FA Inv=δLTA+DEPAM
融资现金流量阀
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权现金流量
股权现金流量=股利分配-股权资本净增加
债权现金流量=税后利息费用-净负债增加
净投资扣除法
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净经营资产增加
财务预测的方法
销售百分比法
回归分析法
增长率与资本需求预测
外部资本需求测算
外部融资额=资产占销售比*销售增加额-负债占销售比*销售增加额-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外部融资增长比=资产占销售比-负债占销售比-销售/销售增加额*净利率*留存收益率
内含增长率测算
外部融资增长比=0时的销售增长比
可持续增长率测算
g=NI*(1-b)/E = NI/S * S/A* A/E * (1-b)=ROE*(1-b)
估值基础
利率
货币时间价值
风险
投资组合模型(SML&CML)
有效集
最小方差组合
离y轴最近的点
资本市场线
由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购成的有效组合的期望报酬率和风险的线性关系
CAPM模型
证券市场线
描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长期投资
资本成本
债权成本
税前债务成本估计
到期收益率
适用条件:公司目前有上市的长期债权
使用内插法求出利率rd
税前债务成本 = 有效年利率 = (1+rd)^m-1
可比公司法
适用条件:公司目前没有上市债券
可比公司 选择:有长期债权、同一行业、类似商业模式、财务状况类似
风险调整法
适用条件:公司没有上市债券,没有可比公司,有信用评级
税前债务成本=国债的市场回报率+公司信用风险补偿率
财务比率法
适用条件:公司没有上市债券,没有可比公司,没有信用评级
找出关键财务比例,判断信用评级,使用风险调整法计算
税后债务成本估计
税后债务成本 = 税前债务成本* (1-t)
股权成本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re = rf+b*(rm-rf)
注意问题
无风险报酬率的估计
期限:长期国债
利率:到期收益率
名义利率 / 实际利率
只有两种情况需要使用实际利率计算资本成本
存在恶性通胀(两位数)
预测周期特别长,通胀影响巨大
β的估计
预测期长度
风险特征无变化
5年或更长
风险特征重大变化
变化后年份
收益时间间隔
周 /月
市场风险溢价估计
较长时间,包括经济繁荣和衰退
市场平均收益率算法
几何平均法
一般低于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
股利增长模型(GGM)
re = d1/p0 + g
g的估计方法
历史增长率
适用条件
未来不增发新股
保持目前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
新投资的权益净利率等于当前期望报酬率
分析师预测
债券报酬率风险调整模型
re = rd+risk premium
溢价通常在3%-5%
混合筹资成本估计
优先股筹资
永续债筹资
WACC
账面价值权重(反应过去的资本结构)
实际市场价值权重(反映现在的资本结构)
目标基本结构权重(反映未来的目标资本结构)
项目投资预算
投资项目的评价方法
独立项目
净现值法
净现值=PV∑CFt - PV Initial outlay
现值指数=NPV / PV Initial outlay
初始投资不相等时使用
现值指数消除了投资额的差异,没有消除项目期限的差异
内含报酬率法
净现值=0时的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高于资本成本时,项目可行
回收期法
静态回收期
静态回收期=Initial outlay/CF
回收期法计算简便
缺点:忽略了时间价值,忽视了回收期后的收益,可能会放弃有战略意义的长期项目
折现回收期
考虑折现时CF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的时间
优点:考虑了时间价值
缺点:忽视了回收期后的收益
会计报酬率法
会计报酬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
优点:简单,考虑了项目的全部利润
缺点:忽视了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忽视了净收益的时间分布对经济价值的影响
会计报酬率高于可接受报酬率,项目可行
互斥项目
NPV& IRR出现矛盾的原因
投资额不同
项目寿命不同
项目寿命相同,规模不同
净现值法优先,可以给股东带来更多财富
项目寿命不同,规模不同
共同年限法
约到相同年限后比较净现值
等额年金法
每年净收益比较 1. 计算两个项目的NPV 2. 计算NPV的等额年金额,等额年金额=NPV/年金系数(P/A,i,n ) 3. 永续净现值=等额年金额/资本成本i
只有重置概率很高的项目才适用
独立项目资本分配
资本总量不受限
资本总量受限
现金流估计
新建项目现金流估计
建设期现金流量
长期资产投资+垫支营运成本 FC Inv+WC Inv
固定资产变现价值和账面价值差额影响所得税
营业期现金流量
营业收入-付现成本=利润+非付现成本
终结期现金流量
长期资产余值+回收垫支营运资本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影响所得税
固定资产更新决策项目现金流估计
比较许使用和更新的年成本
不考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现金流出总额/使用年限
不考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现金流出总现值/(p/a,i,n)
使用平均年成本的前提:设备更换时,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找到可替代的设备
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运行成本逐年提高,资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等持有成本逐年减少
所得税和折旧对现金流的影响
使用税后收入&成本 (S-C)*(1-t)
折旧抵税 tD
计算税后现金流量
间接法
营业现金毛流量=(S-C-D)*(1-t)+tD
直接法
营业现金毛流量=S-C+D-(S-C-C)*t
折现率估计
使用企业当前wacc作为项目资本成本
前提:
项目的经营风险与公司当前资产的平均经营风险相同
公司继续采用相同的资本结构为新项目筹资
使用可比公司法估计资本成本
前提:
新项目的风险与现有资产的平均风险显著不同
敏感性分析
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测定某一变量发生特定变化对NPV的影响
最大最小法
将选定变量的临界值带入基准净现值
敏感程度法
敏感系数=目标值变动百分比/选定变量变动百分比
债券股票估值
债券估值
普通债券
Vd= I*(p/a,i,n)+F*(p/f,i,n)
平息债券(一年多次支付本息)
Vd= I/m*(p/a,i/m,mn)+F*(p/f,m,mn)
零息债券
Vd=F/(1+i)^n
普通股估值
固定增长股票
v0=d1-(r-g)
非固定增长股票
高速成长期
v0=∑d0*g/(1+r)^t
稳定成长期
优先股估值
期权估值
期权的投资策略
期权类型
按合约执行时间
美式期权
在到期日期任意时间执行
欧式期权
只能在到期日执行
按合同赋予的权利
看涨期权
看跌期权
期权投资策略
保护性看跌期权
long put+stock
在股价下跌时 锁定了最低净收入 & 最低净损益 max(p,s)
股价<执行价格
执行价格
执行价格-(股票初始买价+期权购买价格)
股价>执行价格
股价
股价-(股票初始买价+期权购买价格)
抛补性看涨期权
short call + stock
在股价上升时 锁定了最高净收入 & 最高净损益 min(p,s)
股价<执行价格
股价
股价-(股票初始买价-期权出售价格)
股价>执行价格
执行价格
执行价格-(股票初始买价-期权出售价格)
对敲
多头对敲
long put+long call
预计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但是不知道方向,最坏的结果是股价与执行价格一致,损失期权购买成本 锁定了股票原始市场价格 max(p-s,0)
股价<执行价格
执行价格-股价
执行价格-股价-两个期权购买价格
股价>执行价格
股价-执行价格
股价-执行价格-两个期权购买价格
空头对敲
short put + short call
预计市场价格相对平稳,最好的结果是股价与执行价格一致,赚取期权出售收入 锁定了股票原始市场价格 min(p-s,0)
股价<执行价格
股价-执行价格
股价-执行价格-两个期权购买价格
股价>执行价格
执行价格-股价
执行价格-股价-两个期权购买价格
期权估值
期权价值影响因素
期权价值
内在价值
时间溢价
影响期权价值的主要因素
标的资产市场价格
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率
执行价格
到期期限
美式:到期时间越长,期权价值越高
欧式:到期时间不影响期权价值
无风险利率
预期红利
金融期权价值的评估方法
期权估值原理
复制原理
构造一个股票和借款的是组和,使得无论股价如何变动,投资组合的损益都与期权相同。创造该投资组合的成本=期权价值
1。 确定到期日后可能的股票价格
su=s0*u
sd=s0*d
2。 确定看涨期权对应股价的到期日价值
Cu=max(0,su-X)
Cd=max(0,sd-X)
3。 建立对冲组合
Su*购买股票股数-借款金额*(1+r)=Cu
Sd*购买股票股数-借款金额*(1+r)=Cd
Cd通常为0,不用计算
4。 计算构建组合成本
看涨期权价格=投资组合成本=购买股票支出-借款=购买股票股数*S0-借款金额
套期保值原理
套期保值比率
n=(Cu-Cd)/(Su-Sd)=(Cu-Cd)/S0*(u-d)
借款金额=(Sd*n-Cd)/(1+r)
风险中性原理
假设投资者对待风险态度为中性,所有证券的期望报酬率应当是无风险利率
1. 求上行概率 r=上行概率*(su/s0-1)+(1-上行概率)*(sd/s0-1)
2. 求期权到期后的期望价值 C=上行概率*Cu+(1-上行概率)*Cd=上行概率*Cu
3. 求期权现值 C0=C/(1+r)
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模型假设
市场投资与交易成本
投资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允许完全使用卖空所得款项
允许无利率风险借入或贷出款项
未来股票的价格将是两种可能值中的一个
模型
C0=((1+r-d)*Cu-(1+r-u)*Cd)/(u-d)*(1+r)
e^(σ*sqrt(t))
t为每期时间长度
BS模型
模型假设
买方期权标的票不发放股利
股票或期权买卖没有交易成本
短期无风险利率已知并保持不变
看涨期权为欧石期权,只能在到期日执行
股票价格随机游走
允许无风险利率借入款项
put-call parity 看涨看跌平价定理
C-P=S-X/(1+r) 看涨期权价格-看跌期权价格=标的资产价格-执行价格现值
企业估值
企业的整体经济价值
整体经济价值的辨析
整体价值√
整体不是各部分简单相加
经济价值×
会计价值×
A/D/E的账面价值
市场价值√
现时市场价值×
按照现价计算的资产价值
公允市场价值√
PV∑CFt
整体经济价值的类别
实体价值VS股权价值
实体价值=股权价值(FV)+净债务价值
持续经营价值VS清算价值
营业所产生的的未来现金流现值
停止经营出售资产产生的现金流
少数股权价值VS控股权价值
CF method
股利现金流量模型
∑div/(1+re)^t
股权现金流量模型
∑(CFF-D)/(1+re)^t
股权CF=净利润-股权净投资=NI-△净经营资产*(1-负债率)=NI-(△WC+CAPEX-DEPAM)*(1-D/A)
债权CF=INT-△D
实体CF
=股权CF+债权CF
=NI-△净经营资产
实体现金流量模型
∑(CFF)/(1+wacc)^t-∑(D)/(1+rd)^t
资产=经营资产+金融资产
负债=经营负债+金融负债
经营负债一般是无息的;金融负债一般是付息的
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净负债+所有者权益=营运资本+净经营性长期资产
净经营性长期资产=资本支出-折旧与摊销
净经营资产净投资=δ营运资本+CAPEX-DEPAM
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相对价值法 (本期净利需要乘以本期市盈率;预期净利必须乘以预期市盈率;时间要匹配
本期市盈率=b*(1+g)/(r-g) 预期市盈率=b/(r-g)
驱动因素
增长潜力
股利支付率
经营风险
优点
获取数据容易。计算简单
价格和收益,直观的反应投入和产出
综合了很多驱动因素
缺点
若收益为负则无意义
本期市净率=b*ROE0*(1+g)/(r-g) 预期市净率=b*ROE1/(r-g)
驱动因素
权益净利率
股利支付率
经营风险
优点
市净率极少为负数,适用面广
获取数据容易
净资产比净利稳定,难以操纵
缺点
账面价值易受会计政策选择影响
不适用于固定资产少的行业如服务业或高科技行业
本期市销率=b*NI0/S0*(1+g)/(r-g) 预期市销率=b*NI1/S1*/(r-g)
驱动因素
营业净利率
股利支付率
经营风险
优点
适用于销售成本率低的服务类行业
不会出现负值
缺点
不能反映成本的变化
相对估值法
修正市销率
修正市销率=可比企业市销率÷(可比企业预期销售净利率× 100)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修正市销率× 目标企业预期销售净利率× 100× 目标企业每股销售收入
修正市盈率
修正市盈率=可比企业市盈率÷(可比企业预期增长率× 100)
修正市净率
修正市净率=可比企业市净率÷(可比企业预期权益净利率× 100)
目标企业每股价值=修正市净率×目标企业预期权益净利率× 100× 目标企业每股净资产
长期筹资
资本结构
MM理论
有税MM理论
资本结构决策分析法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比较EPS
资本成本比较法
比较WACC
企业价值比较法
V=S+D+P
杠杆系数衡量
盈亏平衡点
Qe=FC/(P-VC)
经营风险
产品需求售价成本;议价能力;固定费用比重
经营杠杆系数
DOL=δEBIT/EBIT÷δS/S 固定成本的存在导致,销售量变动引起息税前利润的变动
销售量为Q时
DOLq=Q*(P-VC)÷(Q*(P-VC)-FC)
收入为S时
DOLs=(S-VC)÷(S-VC-FC)
财务杠杆系数
DFL=δEPS/EPS÷δEBIT/EBIT 固定融资成本的存在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引起每股收益变动
DFL=EBIT÷[EBIT-I-PD/(1-T)]
DFL=[Q(P-VC)-F]÷[Q(P-VC)-F-I-PD/(1-T)]
联合杠杆系数
DTL=DOL*DFL=δEPS/EPS÷δS/S
DTL=(EBIT+F)÷[EBIT-I-PD/(1-T)]
DFL=[Q(P-VC)]÷[Q(P-VC)-F-I-PD/(1-T)]
长期筹资
长期债务筹资
特点
可转债底线价值=max(债券价值,转换价值)
债券价值
转换价值=股价*转换比率
长期借款筹资
保护性条款
成本
优缺点
长期债券筹资
债券发行价格
优缺点
普通股筹资
普通股筹资
发行方式
公开/非公开;直接/间接;有偿/无偿/搭配
发行条件
定价
股权再融资
配股
配股条件
配股价格
配股除权价格
(配股前股票市值+配股价格*配股数量)÷(配股前股数+配股数量)
配股权价值
(配股除权价格-配股价格)÷购买一新配股所需原股数
增发
公开/非公开
混合筹资
优先股筹资
筹资成本
优缺点
认股权证筹资
辨析认证股权与看涨期权
可转换债筹资
可转换债券成本
分析可转换债券的底线价值
Vbond=PV∑利息+PV本金
转换价值=初始股价*(1+g)^t*转换比率
底线价值=max(Vbond, 转换价值)
赎回价值
可转换债券设置有赎回保护期, 在此之前发行者不可以赎回。
若赎回价格<底线价值, 则转股
分析筹资成本
确定票面利率、转换价格、转换比例是否合适
可转换债券的税前筹资成本应在普通债券税后利率与税前股权成本之间
筹资方案的修改途径
提高每年支付利息
提高转换比例
延长赎回保护期间
租赁筹资
今年教材变动大,重点!
概念
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
租赁的决策分析
售后回租
股利分配
股利理论
股利无关论(完全市场理论)
假设
公司投资政策确定
不存在股票发行和交易费用
不存在所得税
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不存在代理成本
股利相关论
税差理论
客户效应理论
一鸟在手理论
代理理论
信号理论
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
优点:保持理想资本结构,使加权资本成本最低
固定股利政策
适用于成熟的且盈利充分的公司
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配合,不利于稳定股价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股利种类
股利种类
现金/股票/财产/负债
股利的支付程序
股利宣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息日/股利支付日
股利分配方案
股票除权参考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每股现金股利)/(1+送股率+转增率)
股票股利
股票分割
股票回购
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管理 WC=STA-STD=(CASH+AR+INV)-STD 确定: 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佳应收账款政策 存货经济订货量
营运资本投资策略 对STA的管理
判断标准
持有成本:STA投资水平上升而增加的成本 短缺成本:STA投资水平降低而增加的成本
保守型
持有成本>短缺成本 持有较高的流动资产
适中型
持有成本=短缺成本
激进型
持有成本<短缺成本 持有较低的流动资产
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对STD的管理
判断标准
易变现率=(E+LTD+STD-LTA)/STA STD为经营性流动负债,不包含临时性流动负债!!
经营高峰时,易变现率<1
保守型
易变现率高,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强,偿债压力小
LTA+稳定性STA<E+LTD+经营性STD
波动性STA>临时性STD 经营低谷时,易变现率>1
适中型
易变现率适中
LTA+稳定性STA=E+LTD+经营性STD
波动性STA=临时性STD 经营低谷时,易变现率=1
激进型
易变现率低,资金来源的持续性弱,偿债压力大
LTA+稳定性STA>E+LTD+经营性STD
波动性STA<临时性STD 经营低谷时,易变现率<1
现金管理
现金管理目标
交易性
预防性
投机性
现金管理的方法
同步现金流入流出
使用现金浮游量
加速收款
推迟付款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分析
成本分析模式
机会成本
短缺成本:机会成本的对立面
管理成本:固定成本
最佳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交易成本
存货模式
CASH在现金和有价证券之间转换,降低机会成本,但会产生交易成本 假设:现金需要量恒定
T=现金需求量 F=每次出售证券补充现金所需的交易成本 K=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率 C=最佳现金持有量
机会成本=C/2*K
交易成本=T/C*F
最佳现金持有量C=sqrt(2TF/K)
最小相关总成本=sqrt(2*T*F*K)
难以预知现金需求量时,根据历史经验,测算现金持有量的控制范围
现金返回线R=[(3/4*(b/i)*(σ^2))]^(1/3)+L
L=R-√ ̄
H=R+2√ ̄
b=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 i=有价证券的日利率 σ=每日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 H=现金持有量上线 L=现金持有量下线
存货管理
储备存货的成本
取得成本
取得成本=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Fa+D/Q*Va+D*U
D=存货年需要量 Q=每次进货量 U=单价
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变动成本=Fc+Q/2*Vc
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TCs
TC=TCa+TCc+TCs=Fa+D/Q*Va+D*U+Fc+Q/2*Vc+TCs
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假设
能及时补充存货
能集中到货
无缺货成本,不允许缺货
年需求量稳定
存货单价不变
订货变动成本=储存变动成本,存货成本最低
订货变动成本=D/Q*Va
储存变动成本=Q/2*Vc
经济订货量Q=sqrt(2D*Va/Vc)
每批次存货总成本=sqrt(2D*Va*Vc)
每年最佳订货次数=D/Q
最佳订货周期t=1/N
基本模型的扩展
订货提前期
假设:不能及时补充存货
再订货点R=交货时间L*每日需求量d=D/365*d
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假设:不能及时到货,可能陆续入库
存货陆续供应的经济订货量Q=sqrt(2D*Va/Vc*(p/(p-d))
存货总成本=sqrt(2D*Va*Vc*(p/(p-d))
P=每日送货量 d=每日耗用量
保险储备
假设:有可能有缺货成本
原则: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之和最小
再订货点R=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L*d+B
考虑保险储备的相关总成本=TC=TCs+TCb=Vu*S*N+b*Vc
Vu=单位缺货成本 S=一次订货缺货量 N=年订货次数 b=保险储备量 Vc=单位储存变动成本
应收账款管理
信用政策决策思路
1. 计算销量增加的收益=δQ*(P-V)
2. 计算应收变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S*平均收现期*V/P*r
信用政策是1/20、n/30,平均有40%的顾客(按销售额计算)享受现金折扣优惠 平均收现期=20×40%+30×60%=26
3. 计算存货增加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如果不用额外采购存货,则不必计算)
4. 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的变化
5. 计算现金折扣成本
6. 比较现金折扣后的税前损益
短期债务管理
商业信用筹资
应付账款筹资决策分析
1. 计算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1-折扣%)*360/(信用期-折扣期)
2.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率>短期贷款率,折扣期付款
3.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率<短期贷款率,信用期付款
短期借款筹资
周转信贷协议
有效年利率=(贷款额*报价利率+(周转信贷限额-贷款额)*承诺费率)/贷款额
补偿性余额
有效年利率=(贷款额*报价利率/(贷款额*(1-补偿性余额比率))
抵押借款
成本计算
产品成本计算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基本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
直接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
完工品和在产品的分配
分配原理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分配方法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2.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3. 在产品成本按耗用原材料计算
4. 约当产量法
5.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6. 定额比例法
联产品和副产品的分配
分离点售价法
可变现净值法
实物数量法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品种法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发电、供水、采掘】
成本核算对象:产品品种
成本计算期与财务报告期一致
月末需要在完工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分批法
单件小批生产【造船、仪器、机械】
成本核算对象:产品批次
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一致,与财务报告期不一致
不存在完工品和在产品分配
分步法
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冶金、纺织】
成本核算对象:各生产步骤
成本计算期与财务报告期一致
月末需要在完工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
综合结转法
成本还原:按本月所产半成品的成本结构进行还原
成本还原分配率=产成品锁好以前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分项结转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
不计算半成品成本
标准成本法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总差异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差+量差=耗费+效率
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二因素分析法 总差异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标准成本) =耗费差异+能量差异
能量差异=(预算成本-标准成本) = 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 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标准工时)
三因素分析法 总差异 =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成本-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成本) =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效率差异)
闲置能量差异=(预算成本-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实际工时)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成本) =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作业成本法
成本动因
资源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
管理会计
本量利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
固定成本
约束性
必须承担的最低成本,不能改变;如折旧摊销
酌量性
可以改变的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研发费
变动成本
技术性
必须发生的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酌量性
可以改变的变动成本;如销售佣金、技术转让费
混合成本
半变动
y=ax+b
阶梯式
y=ax+b (x>q, a=n, or else a=m)
延期变动
y=ax+b (x>n)
非线性
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本量利关系
基本方程
基本:EBIT=(p-V)*Q-F
包含期间成本:EBIT=(p-V)*Q-F-Vsga-Fsga
不含税:NI==(p-V)*Q-F-SG&A
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P-V
制造边际贡献=(P-V)*Q
产品边际贡献=(P-V)*Q-Vsga
边际贡献率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P=(P-V)/P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P=V/P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各产品边际贡献/各产品销售比重)
加权平均边际销售额
=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成本贡献率
本量利图
盈亏临界分析
盈亏临界点
临界点销售量
临界点销售额
临界点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
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额
=实际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量
=实际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
EBIT=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敏感性分析
方法
当分析某一个因素如何变化会使利润为零时
令利润等于零,设该因素为未知量,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求该因素值
敏感系数
=δ目标值/目标值 ÷δ参量值/参量值
>1, 敏感因素
<1, 不敏感因素
短期经营决策
分类
相关成本
边际成本
机会成本
重置成本
付现成本
可避免成本
可延缓成本
专属成本
差量成本
不相关成本
沉没成本
不可避免成本(如约束性固定成本)
不可延缓成本
共同成本
生产决策
主要方法
差量分析法
边际贡献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
具体运用
亏损产品是否停产
边际贡献
零部件自制与外购
差额成本
特殊订单是否接受
边际贡献
约束资源最佳利用
单位限制资源边际贡献=单位产品边际贡献/单位该产品所需限制资源量
产品是否应进一步加工
差额利润
定价决策
成本加成定价法
完全成本加成法=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合理利润
变动成本加成法=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预期利润
市场定价法
适用于活跃市场,有利于保持对市场敏感性
新产品销售定价法
撇脂性定价(先高后低)
渗透性定价(先低后高)
有闲置能力时的定价法
增量成本为基础,定价较低
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概述
内容
分类
编制程序
方法
出发点不同:增量预算法 VS 零基预算法
业务量基础不同:固定预算法 VS 弹性预算法
预算期不同:定期预算法 VS 滚动预算法
财务预算的编制
现金预算
财务报表预算
营业预算的编制
销售
年度预算的编制起点
生产
以销定产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以生产预算为基础,同时考虑存货水平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责任会计
责任中心划分
集权
分权
科层组织结构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网络组织结构
成本中心
考核指标
标准成本中心
生产部门:工厂、车间、工段
费用中心
投入产出没有明显关系的部门:会计、人事
责任成本
可控成本 VS 不可控成本
制造费用归属和分摊方法
直接计入责任中心
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领用
按责任基础分配
维修费、动力费
按受益基础分配
按装机功率分配电费
归入特定责任中心
车间运输费、试验检验费用
不分摊
车间厂房的折旧
利润中心
考核指标
部门边际贡献
=部门销售收入-部门变动成本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部门边际贡献-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不可控固定成本
内部转移价格
价格型
适用于内部利润中心
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由成本和毛利构成内部转移价格
成本型
适用于内部成本中心
以标准成本等稳定成本数据为基础,构成内部转移价格
协商型
适用于分权程度较高的企业
使内部双方利益均衡,不高于市场价,不低于变动成本价来定价
投资中心
部门投资报酬率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
优点:
根据会计资料计算,客观
相对数可用于部门和行业比较
可反映部门的经营状况
缺点:
部门会放弃高于公司要求的报酬率低于部门报酬率的机会
部门业绩获得好评,公司利润受到损害
剩余受益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要求税前投资报酬率
优点:
部门业绩评价与公司目标一致
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
缺点:
绝对数不方便部门和行业比较
依赖会计数据的质量
业绩评价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结果类(反应企业绩效):投资报酬率、权益净利率、经济增加值、EBIT、FCFF
动因类(反应企业价值):CAPEX、单位生产成本、产量、销量、客户满意度
经济增加量EVA
基本EVA=税后经营净利润-平均资本占用*WACC
优点:承认了股权资金的成本
缺点:NI和A是按照准则计算,歪曲了真实业绩
披露EVA
对税后经营净利润的调整
研究与开发费用
战略性投资利息
为扩大市场发生的费用
折旧调整为加速折旧
对平均资本占用的调整
特殊EVA
根据自身情况定义,使EVA更接近公司的内在价值
真实EVA
对每一个经营单位使用不同的更准确的资本成本
简化EVA=NI+(INT+R&D)*(1-t)-(E+有息负债-在建工程)*wacc
资本成本率
中央公司=5.5%
资产流动性差的公司(如军工)=4.1%
资产负债率75%以上的工业公司,80%以上的非工业公司,上浮0.5%
平衡积分卡
四维度
财务
顾客
内部业务流程
学习和成长
四平衡
内部与外部平衡
成果与驱动因素平衡
财务与非财务平衡
短期与长期平衡
管理会计报告
内部责任中心业绩报告
成本中心
分类
标准成本中心
费用成本中心
责任成本
可控成本和不苛刻哦那个成本
制造费用归属和分摊方法
直接计入责任中心
按责任基础分配
按收益基础分配
归入特定的责任中心
不分摊
利润中心
分类
自然利润中心
人为利润中心
考核指标
部门边际贡献
部门经理可控边际贡献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
内部转移价格的种类
价格型内部转移价格
成本型内部转移价格
协商型内部转移价格
投资中心
部门投资报酬率
剩余收益
质量成本报告
可控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不可控质量成本
内部失败成本
外部失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