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防工程师:建筑防爆
一级消防工程师备考资料,建议配合考试大纲使用,点击大纲种各模块的超链接跳转对应资料。
编辑于2021-02-22 17:02:29建筑防爆
建筑防爆
建筑防爆的基本措施
预防技术措施
(1)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具有爆炸危险的各类可燃物质; (2)生产设备应尽可能保持密闭状态,防止“跑、冒、滴、漏”; (3)加强通风除尘; (4)预防可燃气体或易挥发性性液体泄漏,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5)利用惰性介质进行保护; (6)防止可燃粉尘、可燃气体积聚;
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
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
减轻技术措施
(1)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2)防止高温表面成为点火源 (3)防止日光照射 (4)防止电气故障 (5)消除静电火花 (6)防雷电火花 (7)防止明火
采取泄压措施
在建筑围护构件设计中设置一些泄压口或泄压面,当爆炸发生时,这些泄压构件首先被破坏,使高温高压气体得以泄放,从而降低爆炸压力,使主要承重或受力结构不发生破坏
采用抗爆性能好的建筑结构体系
加强建筑结构主体的强度和刚度,使其在爆炸中足以抵抗爆炸压力而不倒
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在建筑设计时,根据建筑生产、储存的爆炸危险性,在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上合理设计,尽量减小爆炸的作用范围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性气体 ⇔ 区域级别
0 级区域
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储罐可燃液体的表面
经常或长期释放可燃气体、液体的表面
1 级区域
正常运行时,可能释放可燃物的泵、阀门的密封处
正常运行时,可能释放可燃物的卸压阀、排气口
2 级区域
正常运行时,不可能释放可燃物的泵、阀门的密封处;即使出现,短时存在
正常运行时,不可能释放可燃物的卸压阀、排气口;即使出现,短时存在
爆炸性厂房、库房布置
总平面布局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 设置要求
宜独立设置
宜用敞开或半敞开式
承重结构宜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 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最好采用 矩形
主导风向应垂直或夹角≥45°
以有效利用穿堂风吹散爆炸性气体
在山区宜布置在迎风山坡一面且通风良好的地方
防爆厂房宜单独设置
如必须与非防爆厂房贴邻时,只能一面贴邻,并在两者之间用防火墙或防爆墙隔开
相邻两个厂房之间不应直接有门相通
避免爆炸冲击波的影响
只有厂房,没有仓库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 防火间距要求
有仓库
甲类厂房
⇔民用建筑 ≥25m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30m
⇔重要公共建筑 ~≥50m
甲类仓库
⇔民用建筑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25~40m
⇔重要公共建筑 ~≥50m
平面和空间布置
地下、半地下室
甲、乙类厂房、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中间仓库 (同平面布置)
办公室、休息室 (同平面布置)
变、配电站
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
布置位置
宜布置在厂房外的独立建筑内
特殊可设置在厂房内的单独房间内
具备连续清灰功能,或具有定期清灰功能且风量≤15000m³/h、集尘斗的储尘量<60kg 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可布置在厂房内的单独房间内,但应采用耐火极限≥3.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防火间距
建筑外墙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应 ≥10m
总控制室与分控制室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置,当贴邻外墙设置时,应采用耐火 极限≥3.00h 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
有爆炸危险的部位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 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
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门斗的隔墙应为耐火极限应 ≥2.00h 的防火隔墙,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
生产、使用或储存相同爆炸物品的房间,应尽量集中在一个区域,这样便于对防火墙等防爆建筑结构的处理。性质不同的危险物品的生产应分开,如乙炔与氧气必须分开
其他平面和空间布置
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宜采用轻质屋面板作为泄压面积。 顶棚应尽量平整、无死角,厂房上部空间应通风良好
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和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 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其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
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确需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 气和粉尘、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应在与相邻厂房连通处采用防火材料密封
地面:不发火花防静电 表面:平整光滑易清扫 地沟:盖板严密防积聚
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其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下水 道应设置隔油设施
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
防止液体流散的基本做法有两种
在桶装仓库门洞处修筑漫坡,一般高为150mm ~ 300mm
在仓库门口砌筑高度1150mm ~ 300mm 的门坎,再在门坎两边填沙土形成漫坡,便于装卸
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仓库应采取防止水浸渍的措施
泄压面积
1000的2/3次方=³√(1000²)=³√(1000000)=³√(100³)=100
电气防爆
电线电缆的选择
导体材料的选择
固定敷设的供电线路宜选用铜芯线缆
对铜有腐蚀而对铝腐蚀相对较轻的环境、氨压缩机房等场所应选用铝芯电线电缆
绝缘材料及护套的选择
照明灯具的选型
灯具的类型
灯具安装要求
配电盘接线尽量减少接头, 接头应用锡钎焊接并应用绝缘布包好,金属盘面应良好接地
可燃吊顶上所有暗装、明装灯具、舞台暗装彩灯、舞池脚灯的电源导线,均应穿钢管敷设
明装吸顶灯具采用木制底台时,应在灯具与底台中间铺垫石板或石棉布。附带镇流器的各式荧光吸顶灯,应在灯具与可燃材料之间加垫瓷夹板隔热,禁止直接安装在可燃吊顶上
照明灯具检查内容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供暖系统防火防爆
供暖方式的选择
甲、乙类厂房、仓库
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
散发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生产厂房
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应≤82.5℃,但输煤廊的采暖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应≤130℃
散发物( 包括可燃气体、蒸气、粉尘) 与采暖管道和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时,应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且不应在这些房间穿过采暖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不燃材料隔热
不应使用肋形散热器,以防积聚粉尘
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的厂房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供暖管道、散热器表面 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 如二硫化碳气体、黄磷蒸气及其粉尘等)
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 如生产 和加工钾、钠、钙等物质的厂房) 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 如电石、碳 化铝、氢化钾、氢化钠、硼氢化钠等放出的可燃气体等)
供暖管道的敷设
供暖管道穿过可燃构件时, 要用不燃材料隔开绝热
管道温度> 100℃时 → 距离≥100mm 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管道温度≤100℃时 → 距离≥50mm 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供暖管道和设备的绝热材料
甲、乙类厂房( 仓库)
应用不燃材料
其他建筑
宜用不燃材料,不得采用可燃材料
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防火防爆
空气调节系统的选择
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
不应循环使用
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 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
循环使用前,在通风机前设滤尘器对空气进行净化处 理,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其爆炸下限的25%
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 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
应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管道的敷设
厂房内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
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
甲、乙、丙类厂房内的送、排风管道
宜分层设置
当水平或竖向送风管在进入生产车间处设置防火阀时,各层的水平或竖向送风管可合用一个送风系统
通风设备的选择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房间
其送、排风系统应采用防爆型的通风设备
当送风机布置在单独分隔的通风机房内且送风干管上设置防止回流设 施时,可采用普通型的通风设备
燃油或燃气锅炉房通风量
燃油:正常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3 次/h,事故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6 次/h
燃气:正常通风量应按换气次数≥6 次/h,事故排风量应按换气次数≥12 次/h
除尘器、过滤器的设置
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
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处理
对于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 如 电石、锌粉、铝镁合金粉等)
严禁采用湿式除尘器
直燃机房防火防爆措施
布置位置
应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注意:与柴油发电机房防火分隔要求一致,但布置位置柴油发电机房可设置在地下二层,直燃机房不可
防火分隔
无门、窗、洞口的2.00h 的防火隔墙+1.50h 不燃性楼板+ 甲级防火门
油箱布置
体积应≤1m³
耐火极限≥ 二级的房间内
甲级防火门
安全疏散要求
安全出口≥2 个,至少应设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从机房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距应≤35m
疏散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1.00m 为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或≥1.20m 的窗间墙
应设置双回路供电,并应在末端配电箱处设自动切换装置
燃气直燃机房应有事故防爆泄压设施,并应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锅炉房的防火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