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思维导图,详细介绍了国际供求理论与提供曲线,要素烹赋理论,特定要素模型。欢迎收藏,点赞~
这是一篇关于货币金融学的思维导图,包含金融机构的经济学分析、 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理解利率、 利率行为等。
这是一篇关于国际贸易ALL的思维导图,国际贸易也称为通商,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因此也可称之为进出口贸易。
新贸易理论的思维导图,汇总了新生产要素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偏好相似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知识理论,可用于复习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03.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国际供求理论与提供曲线
提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国际供求理论
1.国际需求与供求共同决定国际贸易条件
2.一种产品的国际价格是使得出口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和进口国(对出口国的)供给相等时的均衡价格
3.国际贸易条件一般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强度
提供曲线
一国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凸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出口商品的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进口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均衡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变动
评价
贡献
比穆勒用文字表述更精确,说明了贸易条件是由相对数量及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
开创了把几何方法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工具的先河
供需综合起来,更加全面地考察
局限性
没有对国际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贸易利益分配展开研究,无法根本上解决国家间的商品交换是否合理平等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
埃利·赫克歇尔和贝蒂尔·俄林(赫克歇尔-俄林,H-O模型)
H《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O《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
模型基本假设
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
相同生产技术
X劳动密集型产品,Y资本密集型产品
不完全专业化分工,成本递增
需求偏好相同
生产要素未被充分利用,且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
完全竞争市场
不考虑运输成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限制,且两国贸易是平衡的
两个重要概念
要素禀赋
要素丰裕度,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物质定义法
以实物单位定义,即用各国所有可以利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总量)(相对概念)
价格定义法
要素的相对价格定义,即以生产要素相对价格高低作为衡量一国要素禀赋的标准(工资率w/利率r)
要素密集度
指产品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分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
H-O理论
资本丰富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国在劳动密集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封闭条件下相对价格
H-O定理
H-O定理推论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国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
贸易利益在一国的分配问题
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下降
国家贸易会提高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随着贸易的展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
结论与现实不符的主要原因
各国并非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也非同质
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阻碍
市场结构不是完全竞争
罗伯津斯基定理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向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资本密集型产品
解释
人力资本高效论
自然资源匮乏论
贸易保护论
需求偏好论
要素密集度逆转论
技术领先论
国贸理论发展界碑
投入产出分析法开辟了用统计数据全面检验国贸理论的新道路
结合实际,修正理论
除劳动、资本、土地外,关注了技术和人力资本
第三节 特定要素模型
长期分析
要素同质,不同部门之间的生产要素可以相互使用
厂商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可以相互调整
短期分析(特定要素模型)
定义
如果一种要素的用途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这种要素就属于特定要素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取决于要素是丰裕要素还是稀缺要素,而取决于要素是特定要素还是非特定要
生产要素价格取决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基本假设
一个国家,两种产品,三个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
劳动同质,土地和资本为特定要素
劳动总量固定,且实现充分就业
规模报酬不变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模型
劳动者偏好出口品,贸易可能降低购买力;劳动者偏好进口品,贸易可能提高购买力
贸易使进口替代部门的特定要素所有者福利下降
土地的实际报酬上升
贸易提高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福利